網誌好讀版:http://rabbit-hideout.blogspot.tw/2016/02/antec-p50-unboxing.html

其實… 最初做功課時,看上的是他們家的 ISK600,但是 ISK600 只能裝薄型的光碟機,未來打算將另一台機器上的 Blu-ray 光碟機轉移過來,所以就放棄它了,剛好過年前瞄到視博通 FB 粉絲頁提到這款機殼快要到貨了,才發現還有 P50 這個機殼可以選擇。

一開始的想法是等預算到位之後,再一次更換家裡的多媒體娛樂機的顯卡跟機殼,但是目標的 GTX950 現在價格還是偏高了點,這時間點實在是買不下手 OTZ

另一個原因則是之前 P280 白色版開箱完,過一陣子後就從市面上完全消失,索性就先去把機殼抱回來了。

【外箱】
其實這箱子比我想像的還要大了一點
旁邊是等等要被淘汰掉的曜越 V3 Black,你就知道這盒子的高度有多大了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取出~ 保麗龍依舊很扎實 = =b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配件】
簡易安裝說明書、橡膠環、鐵絲束線、螺絲包、嗡鳴器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正面】
前置面板: 2x USB 2.0、2x USB 3.0、耳機&麥克風音訊插孔
1x 5.25" 的插槽
底部則是 Antec 的 Logo,一如以往的低調風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將前面版移除後,可發現一片超大濾網
拆卸方式也很簡單,只要對左側的兩個卡榫施一點力就能輕鬆拆下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上方】
除了電源與重開機鈕外,還有兩組風扇轉速控制的切換器
分別有三個階段:高轉速、中轉速、低轉速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側面】
大型透明側板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給 PSU 的獨立散熱孔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背面】
上方的開關與左方小風扇都有機關~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只要將上方的開關解除鎖定狀態,就能輕鬆的將上層的整塊濾網移除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上方還能安裝兩顆 12 cm 風扇或是 24 cm 的水冷散熱器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左方小風扇硬碟專屬散熱風扇
(這個在當初 CES 2015 發表的時候「好像」還沒加上去 XD)
拆裝也很容易,只要將右側的兩顆手轉螺絲旋開,就能看到硬碟扣具了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8 cm 風扇是吃大 4 Pin 供電
如果覺得這樣還不夠的話,還能在前面板相對應的位子上安裝一顆 8 cm 風扇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硬碟扣具】
其實配件內的橡膠環我一開始還摸不著頭緒,想說這到底要幹嘛的
直到我取出硬碟扣具才發現… 原來是給硬碟扣具用的

每個硬碟扣具都有四個定位針,將橡膠環取下(另一面是雙面膠),置入定位針外圍的凹槽,施點力將他黏緊即可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將橡膠環安裝完後,就是來裝硬碟拉~

安裝步驟:
將扣具拉開、對好一邊的定位針後放入硬碟
使扣具與硬碟密合、塞回硬碟滑軌內、搞定~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內部】
P50 可安裝 M-ATX 與 ITX 規格的主機板
主機板安裝區的空間相當充足,不管是要裝多長的顯卡基本上都沒問題
且為了讓使用者方便佈線,該開孔的位子幾乎都開了
散熱部份也不用擔心,原廠前方就預載兩顆 12 cm 風扇
(且可透過轉速控制器控制轉速)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翻過來另一邊,這區是儲存裝置&電源供應器的安裝區
硬碟部份: 2x 2.5" SSD(左下)、3x 3.5" HDD(右上)
PSU 則是安裝在右下角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先將主機板移植過來
(CPU: Intel Pentium G3258, MB: Asrock H81M-VG4 R2.0)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將前置面板的線材整理一下
由左至右是音訊、USB 2.0、USB 3.0
(這張板子沒有前置 USB 3.0,所以先放著不管它)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這團看起來亂糟糟的,就是風扇轉速控制的線材部份
風扇轉速控制器使用大 4 Pin 供電
兩個一組,總共有四組插孔可用
原廠預載的兩顆 12 cm 風扇都已經接好了,剩餘的兩個空位可以給使用者自行安裝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P50 雖然內部空間蠻寬敞的,但是還是建議先將電源線材安裝好,並且稍微思考一下要如何整線,再將 PSU 安裝至定位。

最後將該 SATA 線與顯卡(Sapphire HD 4770)安裝上去就完工了

線材大致整理過後: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P50 的裝機過程非常的順利,因為空間大,整起線來超方便
搭配 ITX 大小的板子是非常輕鬆的裝機經驗

這邊要提醒一下,它雖然能裝 M-ATX 的板子
但是如果你想在前面裝水冷散熱器的話,M-ATX 的板子請盡量避開特別寬的那種
因為很有可能會將開孔擋住,造成整線上的困擾

硬要挑毛病的話,就是底部的腳座是用那種比較便宜等級的那種
如果能用類似 P280 那種的就好了

多媒體機換殼完成,再來… 就是等 GTX950 降價了ˊ_>ˋ
[開箱] Antec P50 (for M-ATX, ITX)

rabbit2004x wrote:
網誌好讀版:http...(恕刪)
空間運用好像還有點浪費
比起上平躺主機板 下電源硬碟分的好像還有更多空間可以運用

防塵的話
綠色線條部分用雙面膠黏一條海綿在前面板內 剛好壓在機架濾網上 隔開風扇進氣通道
可以隔開USB與光碟機口 不然紅色部分 久了就會因為進風口關係堆積很多灰塵

                              彈幕濃!

skiiks wrote:
防塵的話
綠色線條部分用雙面膠黏一條海綿在前面板內 剛好壓在機架濾網上 隔開風扇進氣通道
可以隔開USB與光碟機口 不然紅色部分 久了就會因為進風口關係堆積很多灰塵


感謝分享
有空的時候會來實作試看看
rabbit2004x wrote:
感謝分享 有空的時...(恕刪)
這是很多前面板進氣機殻都有的問題
在底下硬碟架前風扇透過前面板吸入空氣
濾網前的前面板一些IO端很容易就卡塵

像是小機殻以及一般機殻的中置IO
靠近風扇都會因此卡塵在那接連接埠上
很容易讓USB槽內的金手指氧化 造成接觸不良
                              彈幕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