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價裝機市場上darkFlash真的是火力凶猛,從上次開箱入門雙模鍵盤GD108後,darkFlash把重心拉回到主力經營的機殼上,這次推出標配4顆ARGB風扇的中塔機殼DRX70;加上夏天將近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順勢一併與DN-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促成完美搭配。那究竟DRX70與DN240實際組合會產生甚麼火花,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DRX70 MESH

首先是DRX70機殼外箱,牛皮紙箱外印上DRX70的產品圖案表明自己的身分,這次開箱的是MESH版本。
基本規格如下
機殼尺寸(深、寬、高):396 mm*230 mm*462 mm
主機板支援:ITX、M-ATX、ATX
風扇支援:前面板120/140 mm*3、頂部120/140 mm*2、後方120/140 mm*1、下方120/140 mm*2
冷排支援:頂部240/280 mm*1、後方120 mm*1
CPU散熱器限高:180 mm
顯卡最長支援:350 mm

DRX70 MESH整體設計使用大面積網孔的前面板增加進氣效率,配上強化玻璃側板展示內部硬體與RGB燈效。

正面的大面積網孔能有效增加進氣量提升散熱。

相較於入門同價位機殼多使用卡扣固定面板,DRX70則採用磁吸式設計增加便利性。

卸下網孔面板後映入眼簾的是3顆120 mm ARGB風扇,扇葉中央貼有darkFlash商標貼紙。
風扇支援規格方面,前方進氣最大支援3個120/140 mm風扇,可惜的是不支援水冷排安裝。

DRX70 MESH後方設計一樣針對散熱進行加強,檔板與留白空隙均有打孔加強對流。

頂部IO由左至右分別為
POWER鍵、LED狀態燈、RESET鍵、3.5mm耳麥接口、USB 2.0、USB 3.0、USB-C。

DRX70頂部風扇最多支援2個120/140 mm風扇,但須注意水冷排最大只支援240mm長度。

DRX70 MESH大面玻璃側板讓內部一覽無遺,玻璃外面的白框為金屬材質用來固定與封邊,下方電源分倉中間印上象徵品牌的darkFlash商標。

打開側板可以發現,由於有電源分艙的緣故,內部整體而言算是比較緊湊。
走線開孔在這價位算比較豐富,上面2個右邊4個是ATX主機板配置,下面2個開孔則是針對M-ATX主機板設計。
嘗試了一下,娃是真的進不去WWW
電源分艙隔板一樣是針對散熱加強的網孔設計,之前有提到DRX70是比較緊湊ATX機殼,針對ATX主機板的下方I/O走線開孔移到此處,而另一個小開孔則是電源走線用。這邊同樣能安裝風扇增強對流,最大支援到120mm*2。

緊湊的設計只有7個PCI插槽擋板,只有第1條是重複性擋板,下方6條皆是一次性擋板。

中低價機殼少見的顯卡支撐架,DRX70 MESH直接附上。
DRX70 MESH的背面設計就比較單調,沒有2.5吋側掛支架與FAN/ARGB控制器,理線也只能靠一旁的束帶孔。
不過CPU背板開孔算很大,摸過不少機殼這裡卡那裡卡。

前面顯卡支撐架的調整螺絲。

硬碟架最大支援2.5+3.5 / 3.5+3.5硬碟安裝,可惜沒有硬碟快拆托盤。

電源位置官方標明最大200 mm,實際還是要依線材干涉程度決定,不過入門ATX電源大都是160mm標準長度不用太擔心。
DN-240 AIO

與DRX70配套的一體式水冷當然要選上自家的DN-240水冷,當然DN系列水冷提供240/360 mm兩種規格,如果機殼裝得下且有散熱需求可以直上DN-360。
DN-240的詳細規格如圖
水泵轉速:2400 ± 10% RPM
風扇轉速:1800 ± 10% RPM
風扇最大風壓/風量:1.26mmH2O / 61.7CFM
最大噪音:30dBA
支援CPU腳位
Intel:115X / 1200 / 1700、AMD:AM4 / AM5 / AM3

水冷頭中央未通電時為鏡面顯示,配上向外延伸帶有錐度的線條增加立體感,最外則是與中央鏡面相呼應的銀色邊條。

冷頭出水位置齊平且能轉較大角度,水管部分有包上編織網與金屬環固定。

水冷頭銅底無鍍鎳。

冷排鰭片稍嫌不整齊。

風扇葉片軸心處也有darkFlash商標貼紙,四周也有大型橡膠墊吸震,風扇出廠已經預裝上水冷排,細心程度好評。

水冷排側邊同樣有darkFlash商標,風扇連接使用特規接頭。
裝機規格如下:
處理器拔另一台ITX上的12600K
記憶體原本是要用XPG SPECTRIX D50 D4吹雪版,結果拍攝當天放在家忘記帶到工作室,只好從工作室桌上挖2條ANTEC KATANA D4
主機板則是之前活動抽中AsRock B660M PG Riptide
顯卡用很少見但真的很難用的藍戟Intel Iris Xe DG1
電源是角落挖出來的陳年Corsair RM850x White
小幫手鎖螺絲中~
小幫手插顯卡~

小幫手接電源線~

把DN-240裝到頂部,預裝風扇就是省事。

DN-240造型水冷頭與旁邊的ANTEC KATANA DDR4。

樸實無華INTEL DG1,只有一片髮絲紋飾板。

噹!噹!一陣手忙腳亂後就裝好了,整體而言中規中矩。
M-ATX走線孔增加安裝便利性,顯卡支架對於長卡起到支撐作用,雖然我沒用到(X
從圖上也能看到M-ATX裝上後內部空間的比例,由於結構緊湊也遇到一些安裝上不便之處。
大抵還是頂部水冷排預留位置不夠深,這片主機板ARGB / FAN接口在裝上水冷排後不易拔拆,也間接導致記憶體部分比較擾人,只要有加高散熱片,則一定要卸下整組水冷排才能拔插。顯卡擋板部分只有第一片挖空預留位置是正常擋板,但大多數主機板都被M.2佔去位置還是要鎖檔板回去,其餘皆是一次性擋板稍嫌可惜。

插電~開機~成功點亮~


通電開機後DN-240的水冷頭有darkFlash商標組合的圖騰。

ANTEC KATANA的濺鍍工藝很漂亮,缺點就是燈的亮度不夠WWW

INTEL DG1最樸素只有一片金屬飾板反射周遭光線。


從內部看預裝的120 mm ARGB風扇燈效。


從外面看預裝的120 mm ARGB風扇。
其實比起玻璃透測的電子花車,我更喜歡大小適中的網孔帶來類似點陣風格的效果,燈光也不會過於刺眼。



三個角度都來一張,我覺得重點都不是DRX70了…
小結
實際裝機下來而言
DRX70 MESH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加強散熱,各處都能看到打洞的網孔基強對流,配合上預裝的前3後1的120 mm ARGB風扇,讓中低預算用戶減少額外購置風扇的開銷。
內部結構雖然有干涉帶來的不便甚至要拆卸水冷排的地步,但不可否認DRX70的體積在一票ATX機殼中算是偏小的那一類。
至於DN-24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預裝風扇漸減化安裝步驟,鏡面冷頭與ARGB的結合低調好看不俗套。
而結合上述內容再看看DRX70 1690 / 1790元、DN-240 2590元皆是平易近人售價,對於低預算裝機用戶/大量裝機需求店家算是不錯的選擇。
謝謝各位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