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CPU、VGA散熱器前,如何以目視先判別散熱片的特性?

=====================金屬熱傳導率=====================
※溫度會影響熱傳導率,一般公佈的數值是在0~25度下測試的,溫度升高,該値通常會降低。

常見散熱材料之熱傳導率數值: (單位:W/m ° C )
銀:429

銅:401
銅的氧化物:?

鋁:237
氧化鋁:20~28

鐵:80.2

銅的氧化物太多種,
最常見的是CuCO3.Cu(OH)2(aerugo)、CuO,但是相關數據查不到,
所以不知道銅鰭片生鏽之後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生銹容易度: 鋁>鐵>銅
我們手上的鋁製散熱器,表層都是一層AlO。


====================散熱器重量====================

PCB板有好壞之分,有的比較硬,可以承受較大散熱器重量而不變形。
(在我的感覺裡,市面上大廠用的PCB品質是一樣的。)

※力矩=質心X力臂,散熱器的形狀、材質不同,會影響質心的位置。
但是這樣討論起來太麻煩,所以抓個大概的經驗來分享。

我發現不管是CPU還是VGA散熱器,整組重量(包含風扇)以300g內為佳,400g為上限。
(原廠散熱器幾乎都在這個範圍內。)
CPU散熱器若超過400g,容易因為力矩過大的關係,導致部分接觸面的接觸壓力不足,
此時MB要橫放才能讓散熱片底座和晶片均勻接觸,否則就要強化扣具的緊度。
(強化也有其上限,緊過頭就裂給你看。)

強化背板只能減輕局部形變,但是PCB板整體受力不會減少,大範圍的輕度形變還要要考量的。

失敗經驗:
在直立的MB上,VC掛上約550g的散熱器,一年後取下散熱器清灰塵時,發現VC PCB板已經些微變形了。



=====================散熱片結構=======================


※散熱片只要非一體成型,那麼不管是否為均一材質,在接合處的導熱率會變差。
(這是散熱片瑕疵品的主要原因,接合的技術有好幾種,不知道哪種成本低又效果好?)

※熱導管生銹,對散熱影響不大,因為多數散熱片的鰭片和空氣接觸面積是熱導管的數10倍。

※和高速流體接觸的面積愈大愈好。(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成鰭片數愈多愈好)

※鰭片厚度如果厚,那就需要做大;反之如果薄,做大沒有用,但是數量需要多。
因為熱量在到達末端之前已經被低溫流體給帶走了。

※薄鰭片很多,但間隙太小,是否有反效果? 未知,要討論的變因太多了。

※愈優秀的散熱器愈能夠放大散熱膏的差異;反之,爛散熱器即使用上頂級散熱膏,差異也是幾乎看不出來。
原因就在於熱量帶走速率所造成的溫差。

總結,花錢買商品來實驗,或許是最簡單方法。


===============散熱片材質組合 (這裡討論形狀相同的散熱片)================
一般常見的:
[銅底+銅鰭]
優點:導熱超快,降溫幅度最大的組合
缺點:較重/昂貴/易生銹,食入銅銹有危險/銅鰭生鏽之後,散熱效果下降程度未知。

[銅底+鋁鰭]
優點:不用在乎鰭片、熱導管生銹,只要在乎底座接觸面是否生銹。
缺點:若工藝不好,2種金屬接合面的導熱率會很差。

[鋁底+鋁鰭]
優點:輕/一入手就可以當作全面生鏽,所以沒有積塵下,散熱效果幾乎不隨時間改變。
缺點:導熱速度和銅有明顯差異,降溫幅度較小。


本文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盼專業領域上有所造詣的網兄能補上或修正之。
說明的蠻不錯的,讓我學到了不少

===

我還得買散熱器還要考量到機殼大小與主機板的配置.....

像我的機殼,就沒辦法買太大的顯卡散熱器,不然會卡到後面的記憶體或北橋南橋晶片,側板蓋不起來= =

===題外話===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拍賣都有在賣零的導熱管,想過如果把導熱管接到"機殼"上再由平常房間吹的冷氣或電風扇來降溫(我的主機是全鋁合金的= =+)

整個機殼就是散熱片...


異想天開的我= =
少講了一種
全銅鍍鎳
氧化鎳保護底銅不被氧化
◎(.●.)◎ wrote:
說明的蠻不錯的,讓我學到了不少

===

我還得買散熱器還要考量到機殼大小與主機板的配置.....

像我的機殼,就沒辦法買太大的顯卡散熱器,不然會卡到後面的記憶體或北橋南橋晶片,側板蓋不起來= =

===題外話===
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拍賣都有在賣零的導熱管,想過如果把導熱管接到"機殼"上再由平常房間吹的冷氣或電風扇來降溫(我的主機是全鋁合金的= =+)

整個機殼就是散熱片...


異想天開的我= =
)


熱傳導的很快嗎? 你錯了唷

※溫差愈大,熱傳導愈快。

你去買一根筷子般大小的銅棒和鋁棒,一端用手拿著,另一端用打火機加熱,看看多久之後你的手會覺得燙。
這是實驗在溫差200度以上的情況,然而你的CPU和機殼溫差有多少? 了不起70度。
焊上的導熱管有沒有比棒子短?
機殼外面要是有烤漆那更慘。

你這做法是可以,只是我推估很可能不管殼外風扇怎麼吹,CPU永遠都在70度上下。

散熱最好的作法就是在最短的距離下抽出熱能,並瞬間將之散去。
(好幾年前我也想過你這主義,被教授和助教譏笑了一頓之後,才知道要多唸點書。)

熱傳導的確不快
但用熱導管就不一定了
因為熱導管的主要作用原理並非熱傳導

印象中好像已經有高檔機殼是利用熱導管連接熱源與機殼
可能的問題是每台機器的熱源位置不盡相同
jsmithjp wrote:
熱傳導的確不快
但用熱導管就不一定了
因為熱導管的主要作用原理並非熱傳導

印象中好像已經有高檔機殼是利用熱導管連接熱源與機殼
可能的問題是每台機器的熱源位置不盡相同



熱導管是熱對流+熱傳導,其中"熱對流"攜熱的比例較大。
熱導管內如果氣壓愈小、內徑愈粗,且所含的液體量愈多(當然不能裝滿),傳熱效果就愈好。

熱導管的工作溫度也是必須設計的,例如內置液體30度開始揮發,未達30度前幾乎是熱傳導在作用。
我理化是不及格啦

只是每次在冷氣房用電腦一段時間後摸主機~非常的"冰冷"(應該是因為金屬的關係吧,有沒有鍍什麼我就不清楚,聯力的機殼)

所以才會有此想法

我以前還更異想天開的想說冷氣直接灌主機呢= =...找不到那篇文章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