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與安德烈晚餐」My Dinner with Andre一段話:『紐約客既是警衛,也是囚犯,因為他們再也…沒辦法離開自己親手打造的牢籠,甚至不再視之為牢籠。』微軟以視窗型介面的作業系統,橫霸PC產業達20年,用滑鼠與鍵盤鑄造出堅固的武器,更用Office建起高聳的長城,讓敵人無法跨越這道屏障。因為王朝過於穩固,卻也限制自己的發展,滑鼠和鍵盤既是武器,亦是難以取下的手銬,微軟一直將自己囚禁在Windows這個牢房內,這些年卻忽略了Google, Apple的崛起,直至Windows PC市佔率不斷受Tablet以及Mac的影響下,才意識過來嚴重性,便力圖變革~
試用過Windows 8後,茲分享淺見如下~ 也許不盡正確,請多海涵~
1.過份強調觸控,忽視企業用戶需求,低估產品週期的殺傷力
企業用戶與消費市場,需求原則上不同。但微軟的最大優勢,一部份則是在於企業用戶需要員工用Windows + Office來貢獻勞力,至少絕大多數的企業用戶型態不需要"現在的觸控"功能,更不需要去購買觸控螢幕。Windows XP或Windows 7已能滿足大部分的企業用戶需求,加上微軟已正式確立Windows系統10年生命週期的規則(win XP:2014, win7:2017),相信在2015年以前,很難有企業大規模的進行升級。此外,在過份強調觸控的同時,整體系統除了有進行效能提升外(企業用戶可能無感),在企業用戶所需的系統穩定/資訊安全等方面是否有突破性發展,就不得而知了。微軟不設法發揮企業客群的市佔優勢,將作業系統/文書處理與企業雲端進行充分整合應用,卻想藉助PC用戶熟悉視窗介面的優勢,選擇需求最挑剔的消費者觸控市場,直接與已站穩腳步的Andoid & iOS進行對決,實在勇氣可嘉!
2.要軟不軟,要硬不硬的雙頭馬車
今年10月,微軟已公開表示,它是一間"裝置與服務"的公司,正式定位自己想要軟硬通吃!在過去盜版猖獗的年代,即使微軟是PC作業系統的王者,仍然無法解決部分市佔率受盜版影響的問題。反觀Smart phone跟Tablet熱賣的同時,象徵的意義即是硬體跟作業系統 1:1的關係,硬體銷售越好,作業系統也賣越好。微軟看在眼裡,心裡自然不是滋味。所以除了加強防盜版機制,在每台電腦都有一個不同的CD-KEY外,更想要自己在硬體上大展伸手。微軟失望這些品牌跟OEM廠繳出的成績單的同時,也表達出輕視與不信任的態度,微軟盤算自己手上有Windows 8這手好牌時,認為只有自己才有辦法打好這牌局。發展硬體的決定,除了對"不得不"使用Windows的品牌廠造成衝擊外,亦會發散開發軟體服務的資源與火力。相較到低毛利的硬體戰場裡攪局,微軟是不是應加強在本身作業系統穩定度,專注導入APP軟體市集,並加速營造與串連軟體+服務的架構,以PC作業系統之優勢,進而延展為Windows生態系,即發揮"軟"實力的破壞力功效,而非總是想跟Google或Apple來"硬"的~
3.微軟傳統介面的遺毒,改變使用者習慣的阻力
Windows 8因為採用雙介面(傳統介面 & Metro介面)的設計,所以有分為視窗程式與APP軟體,但比較需要去適應的則是將傳統的介面裡的左下角的"開始"取消。面臨普羅大眾的學習曲線參差不齊,接受度到底如何?現在的PC市場,大家對於規格與效能逐漸無感,但是對於"價格"依然在意,一但消費者試用搭載Windows 8的PC不習慣,然後價格又沒比Windows 7的PC便宜,大家想要購買的慾望自然減少!微軟的windows95打響了視窗介面的最重要一仗,造就俯拾即是的PC應用,也囚禁不知多少人的使用習慣,現在卻可能成為大家接受Windows8的一顆絆腳石。平心而論,Windows 8依然是一個了不起的作業系統,用在平板似乎不錯(只是RT版硬碟需求空間有點大喔)。只是生不逢時,成也微軟,敗也微軟,也許少了這一脈相承的視窗束縛,Windows8更會感動大家~
最後,想說的是,一件殺手級的產品,是不需要口訣來引導你我操作,因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發表Windows 8的Steve Ballmer,能夠讓PC作業系統結合觸控絕對是一個傑出的成就,但或許已經忘卻17年前的Bill Gates發表Window95,當時之所以能成為破壞性創新,就是因為不需口訣,就能讓大家很好的快速上手,而讓多少人甘願被囚禁在Windows下。看到台灣微軟準備12字口訣:『觸控四邊、滑鼠四角、右鍵無敵』。小弟感覺挺饒舌的,都說要好好搞觸控了,還在講滑鼠右鍵的,我僅開個小玩笑,題個下聯「四邊四角、無敵滑鼠、可笑可笑」,希望高高在上的微軟別生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