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ora wrote:
建議 Virtual...(恕刪)

感謝大大回覆
我有使用你講的 網路有配置橋接卡
設定的部分我知道圖形化設定方便很多
但是我想學的是 使用類似cmd即是終端機的方式去設定跟更改網路

我試過你們講的gedit
他後來說我權限不足
這部分我會再試試看加上sudo去做測試
感謝。

另外想請教假設裝了一塊顯卡
勢必要安裝顯示卡驅動
要怎麼去做安裝呢?
把驅動放在資料夾下再使用指令去開啟嗎?

睿睿睿睿 wrote:
小的最近在學習ubuntu...(恕刪)


沒用過 ubuntu,

以前都是用 netconfig , ubuntu 不知是否有此指令.

改用 sudo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
第一次會要輸入密碼
編輯完你需要的資料後
將第一張圖片裡面的內容key進去
或是複製貼上
記得修改成你要的資訊
然後
按ctrl(鍵盤左下)+o(存檔)
再ctrl+x離開
感覺是不熟悉vi的方式沒存檔到
因為你文章開頭有說亂按(我也不會用vi也是亂按)
Vi跟nano都是文字編輯器
就跟win底下的筆記本差不多意思


會用到雙網卡才需要特別編輯網卡設定檔
不然會比較建議在route(路由器)上設定配發固定ip



VirtualBox安裝完ubuntu就是一台虛擬電腦了
不用特別去安裝驅動








vi是一個學習起來比較麻煩的文字編輯器,建議你可以把其他基本的東西弄懂了再學看看vi怎麼使用。
不過vi不是只能讀不能寫,而是1)你要給他寫的權限 2)你要進入編輯模式
ubuntu有提供圖形介面的文字編輯器,在你弄懂vi之前建議先用圖形介面的文字編輯器。

睿睿睿睿 wrote:
sudo vi /etc...(恕刪)
1. 是 Linux 而不是 Linex。

2. 打完sudo 這個指令要輸入密碼的樣子
鍵盤完全卡死,後來不知道怎麼按的
---------------------------
是讓你輸入密碼,熒幕不會顯示密碼,而不是鍵盤卡死。

3. 可以網絡上找 鳥哥的Linux 私房菜 或其它網站先把基礎功打好。

4. VIM 需要花時間學習,但是學會以後效率會非常高。
小的我只會vi...



假如你要去第五行加一行..

就用鍵盤的"下"去移動游標到第五行, 然後按"o", 就會看到多了一行出來..
編輯完, ":wq", 寫入並跳出vi...

vi有很多熱鍵或command可以用, (O'Reilly甚至有一本專門講vi的中文書)
例如直接":5", 直接跳到第五行..

slash410 wrote:
小的我只會vi......(恕刪)

如果使用desktop版我會用gedit比較好懂
如是server我用nano比較好懂
vi我研究一小時其實也看不懂上下左右 哈哈
睿睿睿睿 wrote:
另外想請教假設裝了一塊顯卡
勢必要安裝顯示卡驅動
要怎麼去做安裝呢?
把驅動放在資料夾下再使用指令去開啟嗎?..(恕刪)


server 用途,一般是不會去管顯卡驅動的。甚至為了減少記憶體消耗,可能連 x-window 視窗都不想裝。

DestTop 桌面用途,打電動、看片、跑3D繪圖...什麼的。才會裝顯卡驅動。

驅動分兩種:
● 開源驅動(Linux核心內建)
● 閉源驅動(顯卡原廠提供的)

開源 指的是:開放原始碼,且公眾授權的(GPL、Apache、BSD 授權之類的)。

閉源:沒有開放原始碼。或者非公眾授權,有商業版權的。


因為版權、授權的關係,Linux核心只會收錄 "開源驅動"。並且安裝好後,它就會全自動驅動了。

但開源驅動,通常無法 100% 發揮顯卡性能。

打電動、3D繪圖...等等的,必須裝 閉源驅動,才能發揮出顯卡完整性能。


閉源驅動有兩種,

1) 發行版提供。

就是安裝好後,它會有提示(比方桌面右上角工作列,有一個三角形警示圖案),或者更改解析度那個視窗會有提示,點了會問要不要 下載/安裝 閉源驅動。全自動的。

※ 用虛擬機安裝的話,也許不會看到這個提示,因為虛擬機中的顯卡是虛擬出來的,非真實顯卡。

2) 使用者自行去顯卡原廠網站,下載 Linux 版驅動來安裝。

原廠網站指的是:AMD、Nvidia、Intel、sis ...等等,顯卡/內顯 製造商的網站。

這又分兩種:

● 原廠只提供原始碼下載。

要自行 手動編譯 和 安裝。這種的困難度比較高。

● 原廠有提供安裝包。*.deb、*.rpm....之類的,針對特定發行版的安裝包。

安裝包,
視窗下,只要點兩下,就可以安裝。
指令終端機下,則是打特定指令去安裝。

Ubuntu 是源自 Debian系的,用 *.deb 安裝包。

如果找不到專門 for Ubuntu 的,可以下 *.deb 包的試試,但不一定能行。


註:
Linux 發行版(Distro)有很多種,比如:Ubuntu、Debain、RadHat、CentOS、Fedora、SuSe、Arch.........等等的。

全球各個國家,有超過2百多種發行版,不斷在增加,也不斷有消失的。常見熱門、大牌的、歷史超過20年的,則在 10種左右。

每種發行版,有自己獨特的檔案目錄架構,更新庫系統(比如:apt 或 yum...之類的),使用的安裝包也不同。

而如果是原始碼自行編譯,則無視發行板,所有發行板都通用。

pdaliu wrote:
新手不要用 vi, ...(恕刪)


之前都是用ubuntu LTS的,
但升級到16.04後不知怎樣,
老出現一堆怪問題(可能跟我機器不合吧),
就轉到opensuse了,
個人是桌面型使用者,
穩穩使用比較少會去亂搞。

睿睿睿睿 wrote:
小的最近在學習ubuntu...(恕刪)

真的要學不要用虛擬機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