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真的不是給一般使用者用的作業系統


dp2046 wrote:
好吧我剛才才知道有Chromium...(恕刪)

既然用linux,不考慮Firefox嗎
dp2046 wrote:
好吧我剛才才知道有Chromium...(恕刪)

「只是我平常安裝軟體幾乎不會去用軟體中心那個東西
網路上教人家在Linux下安裝軟體幾乎都是打指令」

如果對指令有稍微的理解熟悉,其實你要打指令也未嘗不可;其實使用synaptic或是software manager都是可以的,條條大陸通羅馬。有更好的工具為何不用呢?


「像是編輯或刪除系統資料夾的檔案
都不能直接用視窗模式去更改
還要在terminal打sudo nano或sudo rm才能做變更實在頗麻煩」

這裡的系統資料夾...你可能被windows系統給影響了,Unix-like的檔案系統你可能不是很清楚他的優點與好處。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麼會如此堅持採用指令模式,學習可以是循序漸進的,不開發程式/下指令,一般應用Linux足以應付。
我記得Fedora大有回覆Linux的學習方法與推薦書籍,算是很詳細的解釋。你可以參考他的發文,再修正你的學習方式。
你這樣下去學習的熱情會被磨光的...

jcatalysis wrote:
peter5240...(恕刪)


您過獎了,我只是興趣使然XD

每天碰觸相關文章與OS。

thron wrote:
1.LINUX一般...(恕刪)


1.通常小弟習慣用最新版的前一版,該debug都已經解決了(不是最新的就最好)。
也要看發行版的特性,像是Debian就很穩定實用。

2.也不用太戒慎恐懼只用內顯,NV顯卡驅動相容性相對很好的,AMD相對弱勢一些;AMD新卡需要時間最佳化,給工程師一些時間。(我自己的經驗,從AMD跳到NV,再從NV跳到AMD XD)

3.太新的HW需要更新kernel才能發揮出原來的功能,與windows的支援度時間有點落差。
linux我沒在裝GUI的說

像是玩machine learning要處理大量資料時
我一定是往linux丟,透過command line 加上強大的shell script來作,
寫python或scala就回到windows的GUI

各取所長
dp2046 wrote:
就是安裝軟體特別麻煩
很多軟體要安裝都必須靠打指令
而且指令都是好幾行好長一串
不是單純就sudo apt-get install xxx那麼簡單..(恕刪)


apt-get 或 aptitude 有一個前端的 GUI視窗圖形界面軟體,叫做:synaptic(新立得)

推薦可以用看看,就不用打指令了,它是一個視窗軟體,用滑鼠操作,想要安裝什麼套件,直接在上面搜,搜到了點安裝,即可安裝。

synaptic (新立得) 在以前的 Ubuntu版本是預設內建的,後來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還是其它什麼軟體取代了,變成不是預設內建,要額外安裝,去軟體中心搜一下 synaptic 應該能找到。


查了下網路資料,若要安裝最新板 Chrome
官方套件庫確實沒有,
得去下載 Google 提供的最新穩定版,deb安裝包:

32位元 Google Chrom
------------------------------------------------------
https://dl.google.com/linux/direct/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i386.deb

64位元 Google Chrom
------------------------------------------------------
https://dl.google.com/linux/direct/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amd64.deb

下載就是瀏覽器網址直接貼上,就可以下載。

windows 軟體也是那樣下載的。不是先開 IE 什麼的,去下載 Chroem,然有再安裝 Chrome。同理,要安裝一個軟體之前,得先開內建瀏覽器去下載安裝包。

當然指令 wget 也是一種下載的方式,wget 用來以指令的形式下載 http 協定的遠端檔案很好用。

但若對指令非常反感,直接用瀏覽器去下載也是 OK 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方法雖不同,結果一樣就行。


這個 Google Chrom 安裝包,
有相依套件 Library(函式庫) 需求,分別是:
--------------------------------------------
libxss1
libappindicator1
libindicator7

必須滿足套件的相依性,才能安裝。

要先把上面那三個套件裝好。


對下載的 *.deb 安裝包,滑鼠右鍵,選[安裝],即可安裝。
※ 可能會要求 root 權限,要輸入管理員密碼。

比方:
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i386.deb (32bit版)
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amd64.deb (64bit版)
通常瀏覽器下載後,會放在使用者家目錄的 [下載] 目錄

它在安裝時會檢查系統中有無這些套件,沒有的話就會提示相依性不滿足,並退出安裝程序。可能會在畫面上顯示報錯資訊,列出缺了哪些套件。


自行下載 deb、rpm 等安裝包來安裝(非官方套件庫的),就是會有這種麻煩,要知道相依套件是哪些,並事先安裝好。

安裝這些函式庫套件其實不難,就是在視窗工具 synaptic(新立得)中,搜尋套件名稱,然後點安裝。


以上這樣操作下來,完全在視窗之中,都是滑鼠在點,頂多鍵盤打幾個字或複製貼上,沒有用到終端機打指令。


********************************

說明:

Q. 為什麼會有 相依套件(通常是函式庫) 這種東西?

UNIX類 作業系統的哲學是:軟體不包山包海,而是像拼圖一樣,這個程序有這個功能,那個程序有那個功能,互相拼湊起來去完成更複雜的功能。

這樣的好處是:軟體不會很肥大,佔用磁碟空間小。

缺點是:軟體都要借助別的套件的能力,才能運作。


類似 windows 有些軟體或遊戲,要用前不是要先裝 Runtime C++ 多少版的、 .NET Framewor 多少版的、DirectX 多少版........,一樣的意思。沒先裝那些函式庫,軟體會無法使用。(不過有些軟體的 setup.exe 會在背後自動幫裝)

只是 Linux 的函式庫,太多了,不是幾個 Runtime C++ 那麼簡單。


相依性套件 的問題很煩,所以後來有一些智能化,自動化解決的方案。apt-get、aptitude、yum、synaptic 都是這樣的方案。

當用這些自動化的套件管理工具,去安裝套件,會自動檢查相依性,並自動滿足相依性(就是會連相依套件全部一起自動裝)。

但是這類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僅限於:發行板官方套件庫 中的套件。

如果是從第三方,廠商,那邊下載的安裝包,就無法自動滿足相依性。使用者必須自己解決相依性問題。通常安裝失敗的時候,報錯資訊中會有寫需要哪些相依套件。

所以這就為什麼建議如果官方套件庫有的軟體,儘量裝官方套件庫的,真找不到,才去下載第三方安裝包來裝。


*******************************

Q. 為什麼 Linux 很愛打指令?

其實 x-window 桌面環境,發展到現在,很多需要打指令才能做的事情,都有相關的視窗軟體"工具"可以取代。但要先知道那視窗軟體工具的名稱,還有如何使用。

網路上的教學,多是以指令為多數,而不教視窗的解決方法,原因有幾個:

1) 作者懶,教用視窗的解決方法,就要截圖/貼圖,要很多圖,比打一些字麻煩。

2) 作者分享教學的目的,並不是要給初學者,而是要給有一定基礎的。


Linux 保留很大部份的 指令(command line)操作,是因為 Linux 今日來講,最大用途仍是 server 用途。

server 有時候要遠端登入維護,GUI 界面太浪費時間,遠端遙控需求的頻寬較大。

最重要是:可以腳本化。

腳本就是類似 windows 的 bat 批次檔,Linux 下是 sh 腳本檔。

比如說:打一堆指令,很多指令,覺得很煩。

但如果事先寫成一個 批次檔/腳本檔 呢?
自動處理.bat
自動處理.sh

事先寫好腳本,然後運行那個腳本,全自動處理。

按照事先規劃的步驟,一行一行指令,都電腦自動執行,使用者只要跑那個腳本檔,人就可以去休息了。

那如果是 GUI圖形界面視窗 的,要如何「腳本化」?

難道還要用 "按鍵精靈" 錄個巨集,滑鼠要點座標 x,y 多少,點幾次,等幾秒.......太沒效率了,且容易出錯。

GUI 圖形界面的軟體,要 "腳本化" 比較難。

而指令,要 "腳本化" 則是非常容易。


windows 常被詬病:太依賴圖形視窗,腳本自動化能力太差。

所以後來有推出 Power Shell,用來增強 bat 批次檔做不到的事情。

Power Shell 號稱可以與 Linux 的 shell script 設計經驗接軌,然實際根本不相容,語法差距很大。
Linux 當主系統,你指令要熟

不然不建議拿來當主系統 , 現在Linux都可以用GUI

要做比較細部還是需要下指令

像ubuntu 他有一個功能是可以跟Windows 共同用同個資料夾個人覺得不錯使用

不然雙系統也是一種選擇
Linux本來學習難度就比Windows高

主要是Winodws的介面比較統一,你看光Windows 7升級到Windows 8,就有一堆使用者叫很難用

Windows大概有99%的情況是不需要打指令的

大部分的Windows使用者一開始使用Linux,只要遇到狀況,就會非常痛苦

Linux要讓一般使用者容易上手,大概要做成像Mac OS X那樣,一樣有統一的安裝介面
Mac OS X大概有八成以上使用者沒用過Terminal


Linux進階的功能,或者網路教學都是打指令,就讓一些入門使用者退卻了
微軟賺的錢就是Gui,,,,,,,,,,,,,,,,,
peter5240 wrote:
1.通常小弟習慣用...(恕刪)

1.因為越來越沒有熱情,尤其不擅長寫程式後來除了被抓去幫忙跟自架file server外,基本不太想搗鼓這些更新6~9個月週期的發行版,每次更新的問題比win7大更還要誇張(win10開始我覺得半斤八兩,差別在於win硬體問題基本廠商很快都解決,linux除非Server版否則慢慢等吧。)

反正用到最後還在用的不外乎就是centos跟debian。suse還有freeBSD在我司是MIS的談資

2.其實也不是想只用內顯,而是intel在這方面最無痛一般使用linux狀況沒有必要裝顯卡還要折騰那該死的驅動不是我愛抱怨,但就算是閉源win下的表現感覺就是比linux好,光是那個大黃蜂就讓人要搖頭,而且不用每次os更新還要小心驅動會不會有什麼問題(所以ubuntu我碰過一次後就不想在折騰自己了)AMD雖然號稱對開源最有善,不過他的閉源驅動放生也是同樣有名開源發展又有點慢(沒辦法,人家沒拿錢也不是專業搞驅動的,效率當然不一樣)

3.個人用新品我都是灌win7或是win10,linux是老電腦的救星,新電腦的惡夢。目前偶爾想意淫ram os或是android x86在小電腦或是2 in 1上面,不過還是有些小問題...我已經從t100等到r102ha了QQ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