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公司開始推行自由軟體。很不巧的,小弟正好被指派至總公司接受種子教官的訓練…這是大家所期盼……不!!這是夢魘的開始!
在眾多自由軟體中,首推OpenOffice.org為代表作(一點也不為過吧!),當然,小弟也成為名符其實的OpenOffice.org種子教官…在接受4個小時的“密集”訓練之後…(開玩笑!依小弟的資質,4個小時已經是綽綽有餘了%@#@!&,至於其他學員…$%#%$&*&…腦子裡應該和我一樣,不知道回去該怎麼對公司交待…)
在壓力甚大之下,只好造訪網路上最具盛名的「OpenOffice.org補給站」(http://ooo.tnc.edu.tw/modules/news/),嗯!還好有這群前輩在前線打頭陣,這我這“兩光”的OOo種子教官頓時開竅,至少,在做簡報時不會心虛…
繪圖軟體代表作 : Gimp
瀏覽器代表作 : Mozilla / Firefox
電子郵件代表作 : Mozilla / ThunderBird
自由軟體有很多優點:
1. 規格開放: 不會因為版本不同而造成格式錯亂.
2. 跨平台: 在常見的平台都可以使用, 必要時還可以自己拿原始碼來改. (註1)
3. 效率高及多樣化: 由於原始碼公開, 每個軟體都會有自己的偏好版本, 有些注重效率(例如 Firefox 和 ThunderBird 分開的設計), 有些注重多樣化(例如整合的 Mozilla ).
4. 軟體成本低: 通常只要網路連線費或光碟壓製費等"實體"的成本.
5. 授權造成的成本低: 不用辛苦地去記每台電腦的授權編號, 或者移交時要東翻西找各軟體財產清單.
至於有很多人可能會說: 不習慣或訓練成本高; 這邊也解釋一下: 不習慣和訓練成本高的假象, 是因為過去學校和政府已經花了很多錢訓練民眾使用特定軟體, 所以成本是由政府向民眾抽稅來負擔了; 所以要比較訓練成本, 就要從完全沒有接觸過電腦的使用者來比較才公平.
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好處, 在於規格開放, 就不用被廠商強迫升級, 而可以選擇適用的版本; 例如前陣子手邊只有一台 K6-200 (經常都是這台 XD) , 就可以選擇 netscape 3.x 來瀏覽網頁和讀取信件, 和 Mozilla 的信件是可以互通的; 另外像是 OpenOffice.org 製作的文件, 也可以在 Windows / Mac OS X / Linux 間交換使用, 也不必擔心商業軟體造成的舊版軟體讀不到新版檔案的問題.
所以自由軟體不是軟體間唯一的選擇, 但是個很"自由"的選擇 :)
如果有興趣, 也可以在 http://free.tnc.edu.tw/ 互相交流.
註1 : 自由軟體和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定義稍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