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o2ka wrote:請問1940年代前的人都怎麼刮?我自己也是先正,再來就隨便了因為逆刮目前還是覺得太刺激,所以必須間隔幾天才會逆刮一次 認真說可分成幾個時代來討論。但我們這裡粗略講就好──總之在1900年代個人剃鬚流行後,無論作為戰場剃鬚、強化防毒面具密合的要件,或是自來水普及不足+大蕭條時代珍惜金屬與水分資源,以及勞動階級的密集工時......種種條件都不太可能這樣閒暇或浪費地慢慢搞三階段剃鬚。所以YT們示範的東西,很多是這數十年間成形的。.例如我們現在熟知的專用起泡碗,也是這幾十年才演變成這樣的;舊時主要只是皂床性質的杯狀樣式(包含mug與scuttle形式),以預加載肥皂或泡刷等用途為主。.亞洲人毛髮確實比歐美人種更硬(雖然密度較低),如果逆刮覺得刺激,您可了解看看「j-hook」或老吉列曾經在說明書介紹過的「gillette slide」等技巧,也有助於改善剃鬚效果↓
ERS4 wrote:認真說可分成幾個時代(恕刪) 我目前是用3:07秒那樣的刮法小範圍小面積但手速沒那麼快原因是我覺得這樣比較好抓手感刮的乾淨就好,現在反而避免刮傷為主目前多少還是會有小傷口 再半個月一個月後應該會更上手
我還是喜歡專用的刮鬍皂(膏)來濕剃!一來是過程中享受氣味。二來是我曾拿配方給在精油化工廠上班親戚看過,他說成份多為溫和天然(畢竟是拿來抹臉臉用的),成本自然偏高。最重要的是,裡頭還含有一般洗面乳或潤髮乳所沒有的「止血」成份,難怪我有時第一刮不慎刮出的小傷口,在經過二刮、三刮的重新上泡後,出血量就明顯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