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一生該擁有一把傳統式刮鬍刀心得分享

whitebalance wrote:
等了兩個星期多,刮鬍(恕刪)


looks so good!
where to order?
x28 wrote:
looks so g...(恕刪)


我從英國網店訂的。氣味較齊。
台灣也有網店在賣。
小弟我也來分享一下
差不多去年底入坑,那時候是買了組合包
Fatip 42100
Proraso 刮鬍皂 白
Omega 入門款 刮鬍刷
Derby 刀片

後來越用越順手
今年7月用又敗了了:

MÜHLE RYTMO 4件組
原本想刀.架.刷.碗都分開買,但最後還是敗下去,但感覺好像很少人再用這個組合

刮鬍皂:
Taylor of Old Bond Street木質雪松
這個是在網路上買的,結果味道我自己覺得太man沒想到雪松是這種味道

Taylor of Old Bond Street皇家森林
這個就是在實體店面親自試聞過才決定買的,有點柚子香氣的感覺

PRORASO 刮鬍皂 薄荷 綠色 
跟雪松一起買的,味道不錯,proraso 三款紅綠白我覺得都不雷,覺得剛入門的朋友可以從這三個開始選擇

鬍後乳:
Proraso鬍後霜 藍色 麝香

刀片:
目前用過
Derby,Treet,Personna ,Muhle
還在找尋最適合自己的刀片
聽說Astra,Shark,都不錯,刀片品牌也一堆,因為覺得自己鬍子算偏硬,自己是蠻想試試看Feather的,聽說是最利刀片最利

開始進入老式刮鬍刀的世界,才發現真的是個坑,尤其是刮鬍皂,而且國外好像有更多牌子,未來應該還會在入手1.2把刀
jerryang727 wrote:
小弟我也來分享一下差(恕刪)


感謝師兄分享。

想不到師兄第一把安全剃刀就用開放式。我確實沒有這個膽量。

說到刀片,我自己用過 Feather, PolSilver, Wilkinson Sword, Schick。感覺分別不大。可能我還是新手未有能力去感受那些區別。是說 Feather 好像是銳利一點,但是也只是每邊兩次(總共四次)。每邊兩次之後再重用的話已經有明顯落差。

不過我喜歡 Feather 的刀片感覺比較「新」,像是出廠不久的產品。相對的,PolSilver 因為已停產,感覺刀片和保護紙中間黏上的油漬特別多及明顯。還有 Feather 因為是膠盒有回收位,用完的刀片棄置也很方便。

刮鬍皂真的是坑。我一開始選了 Saponificio Varesino,覺得很香,尤其她的 Desert Vetiver,那香味連日中都很記掛,結果我把同一香味的鬚後水,沐浴皂,及香水 也一拼敗了回來。每天出門都會噴它兩下

剛剛今天到手一把 Feather Artist Club DX,有空拍完照再上來分享。
jerryang727 wrote:
自己是蠻想試試看Feather的,聽說是最利刀片最利

算利,有被刮傷過
但習慣後就好用且刀片耐用度比韓國刀片(用過兩牌,一牌是一片約5元,另一牌是一片約3元)好很多
5元的壽命約Feather一半,3元的大概用1-2次就鈍了
whitebalance wrote:
第一把安全剃刀就用開放式


其實我是買了之後才發覺我這隻是開放式的,之前還不知道有差別,後來換封閉式才發現刮起來溫和許多,結果用了封閉式再換回開放式才發現,侵略性高是這種感覺
whitebalance wrote:
第一把安全剃刀就用開放式


其實我是買了之後才發覺我這隻是開放式的,之前還不知道有差別,後來換封閉式才發現刮起來溫和許多,結果用了封閉式再換回開放式才發現,侵略性高是這種感覺
侵略性跟開齒式與否沒有直接的關係,那說法是來自國內知名賣家傳開的誤導。
侵略性跟刀片露出度(exposure)、間隙、刀片角度等夾持幾何因素比較有直接影響;另外由於許多人最容易買到的開齒是大間隙的muhle r41和先天的精度&對準問題的fatip,其夾持幾何設定造就了開齒比較刺激的認知。

例如我這隻怪異的折疊式開齒骨董刀,因為刀片角度非常平緩+露出度低,剃感就非常舒適,比封閉式的REX Ambrassador還要溫和許多;我用它在後腦勺上隨便亂刮一通都很放心,反而用REX、game changer84的時候還要比較小心被咬。


類似focus的滑蓋式固定刀片~曲率很小,刀片邊緣幾乎緊貼著梳齒~因此很難咬到人;這個結構另外帶來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一般DE螺紋受損的問題;開齒的特性是通過量大,較長的毛髮不容易掛在護桿上,所以適合大鬍子老外+很多天才刮一次的人,但別忘了他們很多人也是喜歡溫和的剃刀。


它的手柄跟盒子我都已經改造成牛皮micarta(複合纖維材料),故意仿造骨董電木盒的質感,也保留了原裝黑色盒子內側有鏡片、刀片收納......的設計邏輯。


知名的GILLETTE NEW SC也是開齒但又高舒適感的代表,Timeless 0.68 OC亦為廣受歡迎的溫和開齒DE。(借圖)

心血來潮想玩新玩具試一試直刀,但又害怕技巧不足。
 
於是敗了一把 Feather Artist Club DX 回來。主要是因為 Feather 自家的 Soft Guard 刀片看上去比較溫和,容錯度似乎頗高。外國討論區也有人在用,評價不俗。將來熟習了手法後才考慮挑戰 Pro Guard 刀片。
 

捨不得買兩倍價錢的木柄版本,於是選了普通膠柄版本。
 

316 不鏽鋼
 

裝上了 Soft Guard 刀片
 

透過10倍鏡去看那波浪形的護欄
 
Soft Guard 刀片價格大約比 Feather 自家的 DE 刀片貴近一倍),但是設計頗具心思,工藝也相當不錯,感覺還是配得上它的價錢。
 
昨晚第一次試用,參考別人經驗,試著盡量不加壓力,輕輕地像純粹把鬍泡撥走般,慢慢地剃。結果還是一塌糊塗。
 
角度實在難控制。Soft Guard 的刀片可能太溫和,刮上唇還可以,下顎的鬚很粗,刮得很吃力,鬍泡遮蓋著,又拿不到角度,不斷地卡刀,弄了近半個小時放棄了,但是下顎還是黑黑的一片。
 
到底卡刀原因是 Soft Guard 太溫和,抑或手法完全不對,暫時還攪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家的是,如果不是那些護欄,現在臉上應該至少有四五條血痕。
 
同樣以第一次作比較,之前用 AS-D2 明顯順利很多。可是直刀感覺比較好玩就是。
 
畢竟還是需要多多練習。
whitebalance wrote:
角度實在難控制。Soft Guard 的刀片可能太溫和,刮上唇還可以,下顎的鬚很粗,刮得很吃力,鬍泡遮蓋著,又拿不到角度,不斷地卡刀,弄了近半個小時放棄了,但是下顎還是黑黑的一片。
 
到底卡刀原因是 Soft Guard 太溫和,抑或手法完全不對,暫時還攪不清楚。但幾乎可以肯家的是,如果不是那些護欄,現在臉上應該至少有四五條血痕。
 
同樣以第一次作比較,之前用 AS-D2 明顯順利很多。可是直刀感覺比較好玩就是。 
畢竟還是需要多多練習。


用直剃刀時可將泡泡打得較薄透些、也不用上平常那麼厚,以能看得到臉為主;甚至不少barber會用凝露型的產品,利用其透明度以便看到下刀位置。

一開始還不放心完全大膽下刀,會有咬住感是蠻正常的,把刃角放淺+試試看斜一點方向推動刀刃,應該會好通過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