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人私訊問該怎麼挑個刮鬍碗好,相信應該不少進入濕剃的人都煩惱過;更有人是到處買一堆碗回來、邊試邊困惑這樣到底對不對。
.
所以根據我自己試過塑膠湯碗、美耐皿花盆、不鏽鋼布丁模具,到幾個為剃鬚設計的知名專用碗+長期爬了國外論壇......歸納出一點方便選碗的小心得;無論你想用超市的碗、家裡的碗或買專用碗,參考這個公式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
------尺寸 (可搭配我畫的圖來記憶)------
碗/刷要互相搭配,才不會「大刷在小碗中碰壁攪不動」或「小刷在大碗裡很孤單」:
●碗內直徑──大約取刮鬍刷毛頂部寬度(標示A) x 2~2.5倍;這樣才有面積讓刷毛展開,也才足夠空間攪動起泡。
.
●碗內深度──大約等同刷毛的loft高度(標示B),甚至碗可略深一點點,但不建議比刷毛低;這樣較不會碰撞手柄太多,又不至於低到把泡沫擠出來。
.
用最常態的「knot 21」「knot 24」刷子換算,最適合內徑11~14公分 / 深5~7公分的碗,亦應和了目前市面上主流專用剃鬚碗的大小;論壇許多老外喜愛購買的碗「約寬4~5英吋、深2英吋」也是大致相同。
.
碗的容量建議至少要400ml,太小真的打起來綁手綁腳,除非你恰好喜愛小於knot 21的刷子;且我們不會整個碗裝滿泡、以免攪動擠出,故碗的容量必須比裝載的泡沫再大些。
.
------形狀------
常見的碗有寬底型、圓底、倒梯形......等形狀,各有擁護者:
●寬底碗──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是寬底+短邊的碗型,例如我寫過的Captain's choice銅碗,甚至有人直接拿大一點的狗碗來用;因為面積夠寬、底部遼闊,揮灑自由沒有局限感,減少攪拌用力而潑出來的可能。
可挑選碗口稍微有內縮的設計,比較不會因為碗淺而擠出泡沫。
.
●倒梯形──如果你選擇的是倒梯形的碗,例如AESOP/柳宗理不鏽鋼碗、拉麵碗......這類碗的好處是更不容易碰撞刷柄+打好的泡沫會向中間集中;由於碗底面積小,可善用碗壁的傾斜面積/碗底的轉角來回交錯擾動刷毛。
須留意在用這種碗型時,一開始先緩慢將皂與水攪拌至融合,再逐漸加快速度,比較不會潑灑浪費。
.
●圓底碗──手感介於以上兩種之間,只是挑選時要留意是否容易滾動,以免手柄較重的刷子放進去會傾倒。
.
------顏色------
碗內最好要有顏色,如果是深色更佳;和白色的泡沫對比,才方便觀察泡沫狀況。
.
------是否要有紋路/助泡肋------
很多專用碗都有在內部設計放射狀或同心圓、凸點、格狀的助泡肋......認為這樣能幫助起泡效果。
.
憑良心說,我的柳宗理不鏽鋼碗(沒有肋) v.s. Captain's choice銅碗(同心圓底)起泡速度並沒有差太多;其實助泡肋是類似腳踏車輔助輪的存在、不至於是無用之物,重點是要能善用碗型幾何對角攪打、改變刷毛動態以拌入空氣,而不是傻傻地劃圈圈。
只是儘量別挑內部完全鏡面的碗,因為水跟泡沫在光滑面上易被刷子推著跑,減少被反覆攪拌的機率就有點浪費力氣了。
.
一些老外著迷的「日式研磨碗」(去餐廳吃豬排飯時給你磨芝麻的那種) 我也用過兩三個,起泡確實可行。但在其中一款刻痕較深且密的碗,真的發生了刷毛中心打結、折損的悲劇;秉持著愛惜刷子、不想賭,現在我會迴避使用研磨碗。
.
------
倘若對起泡困惑所以開始買一堆碗,個人會說碗的影響沒想像中嚴重,更多區別在手感心理;起泡效果主要還是水/皂比例與攪打變化等部分,再次劃重點「別只是劃圈圈」。
附件是我先前自己在部落格寫過幾個專用碗的心得,提供參考 ↓;其他那些布丁模具、花盆......我就沒有特地整理感想了,但確實是靠著那些日常器皿才摸索出喜歡的比例、大小。
#以下非商業連結,只是個人部落格
刮鬍碗中的Jaga 《帝詩PP剃鬚碗》
誤會依舊美麗 《AESOP/柳宗理刮鬍碗》
終於等到的玩具─ CAPTAIN'S CHOICE / 船長之選刮鬍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