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鬍碗挑選心得
.
有人私訊問該怎麼挑個刮鬍碗好,相信應該不少進入濕剃的人都煩惱過;更有人是到處買一堆碗回來、邊試邊困惑這樣到底對不對。
.
所以根據我自己試過塑膠湯碗、美耐皿花盆、不鏽鋼布丁模具,到幾個為剃鬚設計的知名專用碗+長期爬了國外論壇......歸納出一點方便選碗的小心得;無論你想用超市的碗、家裡的碗或買專用碗,參考這個公式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
------尺寸 (可搭配我畫的圖來記憶)------
碗/刷要互相搭配,才不會「大刷在小碗中碰壁攪不動」或「小刷在大碗裡很孤單」:
●碗內直徑──大約取刮鬍刷毛頂部寬度(標示A) x 2~2.5倍;這樣才有面積讓刷毛展開,也才足夠空間攪動起泡。
.
●碗內深度──大約等同刷毛的loft高度(標示B),甚至碗可略深一點點,但不建議比刷毛低;這樣較不會碰撞手柄太多,又不至於低到把泡沫擠出來。
.
用最常態的「knot 21」「knot 24」刷子換算,最適合內徑11~14公分 / 深5~7公分的碗,亦應和了目前市面上主流專用剃鬚碗的大小;論壇許多老外喜愛購買的碗「約寬4~5英吋、深2英吋」也是大致相同。
.
碗的容量建議至少要400ml,太小真的打起來綁手綁腳,除非你恰好喜愛小於knot 21的刷子;且我們不會整個碗裝滿泡、以免攪動擠出,故碗的容量必須比裝載的泡沫再大些。
.
------形狀------
常見的碗有寬底型、圓底、倒梯形......等形狀,各有擁護者:
●寬底碗──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是寬底+短邊的碗型,例如我寫過的Captain's choice銅碗,甚至有人直接拿大一點的狗碗來用;因為面積夠寬、底部遼闊,揮灑自由沒有局限感,減少攪拌用力而潑出來的可能。
可挑選碗口稍微有內縮的設計,比較不會因為碗淺而擠出泡沫。
.
●倒梯形──如果你選擇的是倒梯形的碗,例如AESOP/柳宗理不鏽鋼碗、拉麵碗......這類碗的好處是更不容易碰撞刷柄+打好的泡沫會向中間集中;由於碗底面積小,可善用碗壁的傾斜面積/碗底的轉角來回交錯擾動刷毛。
須留意在用這種碗型時,一開始先緩慢將皂與水攪拌至融合,再逐漸加快速度,比較不會潑灑浪費。
.
●圓底碗──手感介於以上兩種之間,只是挑選時要留意是否容易滾動,以免手柄較重的刷子放進去會傾倒。
.
------顏色------
碗內最好要有顏色,如果是深色更佳;和白色的泡沫對比,才方便觀察泡沫狀況。
.
------是否要有紋路/助泡肋------
很多專用碗都有在內部設計放射狀或同心圓、凸點、格狀的助泡肋......認為這樣能幫助起泡效果。
.
憑良心說,我的柳宗理不鏽鋼碗(沒有肋) v.s. Captain's choice銅碗(同心圓底)起泡速度並沒有差太多;其實助泡肋是類似腳踏車輔助輪的存在、不至於是無用之物,重點是要能善用碗型幾何對角攪打、改變刷毛動態以拌入空氣,而不是傻傻地劃圈圈。
只是儘量別挑內部完全鏡面的碗,因為水跟泡沫在光滑面上易被刷子推著跑,減少被反覆攪拌的機率就有點浪費力氣了。
.
一些老外著迷的「日式研磨碗」(去餐廳吃豬排飯時給你磨芝麻的那種) 我也用過兩三個,起泡確實可行。但在其中一款刻痕較深且密的碗,真的發生了刷毛中心打結、折損的悲劇;秉持著愛惜刷子、不想賭,現在我會迴避使用研磨碗。
.
------
倘若對起泡困惑所以開始買一堆碗,個人會說碗的影響沒想像中嚴重,更多區別在手感心理;起泡效果主要還是水/皂比例與攪打變化等部分,再次劃重點「別只是劃圈圈」。

附件是我先前自己在部落格寫過幾個專用碗的心得,提供參考 ↓;其他那些布丁模具、花盆......我就沒有特地整理感想了,但確實是靠著那些日常器皿才摸索出喜歡的比例、大小。
#以下非商業連結,只是個人部落格
刮鬍碗中的Jaga 《帝詩PP剃鬚碗》
誤會依舊美麗 《AESOP/柳宗理刮鬍碗》
終於等到的玩具─ CAPTAIN'S CHOICE / 船長之選刮鬍碗
文章關鍵字
感謝好文分享 船長銅碗真的很愛
阿狗叔叔 wrote:
感謝好文分享 船長銅碗真的很愛


小弟原先是用了網拍的「兒童研磨碗」的不鏽鋼內碗覺得手感什麼都對了;對照網路上的尺寸、赫然發現跟船長銅碗幾乎一樣,才確定能以船長為依歸的。(外層塑膠研磨碗就是讓我刷子打結的,幸好用梳子+牙籤挑開修復)

.
口對口證明尺寸有夠像,容量水測過都是400ml。

兩個打起來效果也很類似,只小差別在──船長碗錘痕內壁多了一點實在的阻尼感+碗緣稍稍內彎更不易溢出+重量增加心情;不銹鋼碗則是彎角更圓弧、增加了攪打的滑順感,價格當然也是優勢。
.
但像這幾天寒流來,我就比較常用帝詩pp碗了(仿pereira碗,縮減為timeless碗尺寸),不像金屬或陶瓷一開始摸到會冰冰的,又pp材質保溫效果極佳。

他的容量也是水測近400ml,但碗口較高+碗壁厚使內底比船長碗略窄,故攪打姿勢要微調。
.
柳宗理碗(AESOP「宣稱」是專用剃鬚碗)簡潔的現代感&銀色外觀──則是我私心認為跟不鏽鋼或鍍鉻刮鬍刀視覺上最搭的;容量也是400ml,碗型最不容易碰刷柄,只是幾何讓攪打姿勢不適合太粗魯。

船長碗手工製造錘痕外觀+全銅材質雖然爽度超高,可風格跟刮鬍刀就不在一條線上,而是帶更多工藝感或鄉村特質,適合許多老外們田園風的浴室。
ERS4 wrote:
.有人私訊問該怎麼挑...(恕刪)

好文+5
一般常見起泡碗如omega真的太小
淺口寬碗真是不錯
我更喜歡淺碟(盤)一點

新手可以到碗盤店,會有意外驚喜
bububull wrote:
好文+5
一般常見起泡碗如omega真的太小
淺口寬碗真是不錯
我更喜歡淺碟(盤)一點

新手可以到碗盤店,會有意外驚喜


如果浴室檯面空間夠,用大面積容器起泡真的自由感會更高
我把以前那些太小的碗全都拿去免費市集送掉了 XDDD
.
像幾乎所有賣場都會賣的proraso綠杯,從設計來看很明顯不是為了起泡規劃的;網路上每個用它起泡的影片都是手感卡卡卡 ↓

●比例太高+太小──
直徑與高度幾乎1:1,且內徑不到10公分(雖然口部有加寬);過程就是一直碰撞刷柄+把泡沫往上擠得滿手。
●內肋並非助泡肋──
它的肋是方正線條而非友善刷子的圓弧造型,且不像其他碗的助泡肋那樣延伸到碗底;顯然只是拿來卡住固體皂(soap puck)當作皂床,而不是用於增加刷子攪動效率。
----------所以proraso綠杯的設計用途應該是在碗內預加載肥皂,之後再用另外的碗完成起泡或臉起泡;它又深又窄,也挺適合預先水泡豬毛刷。
.
網拍很多的這種刷/架組附的小碗 ↓,刷子進去就幾乎滿了,比例上也比較適合水泡刷而非起泡。
感謝分享
ERS4
感謝不嫌棄 :)



Captain's choice 船長碗非常經典!
lilaqqq wrote:
Captain's choice 船長碗非常經典!


恭喜入手新款的發黑版!
日本師匠手工鍛敲的銅碗在蔦屋或小器......動輒都是好幾千或上萬;以美國師傅的高昂時薪,手工敲出來的銅碗賣這個價錢,私覺得很值得了

------附註一下給後續想找船長碗的人參考------
他們的銅碗原本出廠時都有噴灑上一層清漆,以確保到消費者手上時是嶄新的。
但由於那層清漆附著力不高,許多人用沒多久就逐漸脫落;且會買銅碗的人多半喜歡看他氧化,剝落的清漆反讓氧化不均、難以養出完整的包漿,得自己慢慢摳乾淨。

所以原廠後續就取消了清漆,順勢又推出了這款華麗的發黑版;發黑氧化層經船長老闆說明──也是會隨使用而有部分損失,但大家喜歡的正是船長銅碗隨時間變化的趣味啊 :D

至於原銅色版(標準型與重型),則適合想自己玩銅胎養色的朋友,可以參照以下幾種路線:
1.放任變化:不特別管他,讓他依據使用自行氧化、生銅綠,成為「使用者的痕跡」。
2.創作做舊:跟氨水一起放在箱子裡「熏」(氨水另外用容器裝,不要碰到銅碗)以生銅綠;或用硫化鈉:水=1:3」加速發黑,或其他處理工藝......之後再自己推掉不要的部分。雖在文玩會稱為「偽銹」「賊光」,但手工樂趣無窮。
3.骨董包漿:較接近骨董或文玩的養法,讓銅器有均勻雅致的棕色光澤皮殼、相當耐看;大致操作可參閱這篇→https://kknews.cc/zh-tw/collect/vnko34l.html

------關於銅綠的安全性------
銅綠的毒性?──「日本伸銅協會」前後請東京大學醫學系做過兩次長時間的動物研究+厚生省任命國立衛生研究院進行第三次調查;一致證明無論在遺傳、生長率、存活率、妊娠和分娩......等方面均無發現急性或非急性的生物危害,並經厚生省公告研究證明銅綠的安全性。
.
由於網路上的中文報導或討論都沒有來源佐證,所以我在這邊直接紀錄一下伸銅協會的原始資訊。
http://copper-brass.gr.jp/copper-and-brass/copper/health?fbclid=IwAR22Id5g-mu-nQhGJ2N7UTicr0uD6197mGmmbaZYTJQweDq3UGEyL3mpO8s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