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高級車車廠可以把這個台灣奇蹟當作是一個event,
而不是一個case.
造車的理念應該還是要回到{安全是標配,豪華和性能
才是選配},任何會讓眼睛離開前擋玻璃的額外行為都
是對於駕駛和其他用路人(包括行人)的高風險動作.也因為駕駛
的手在方向盤,腳在油門,所以唯二能做其他sensor與response
的兩個器官就是眼睛和嘴巴.所以汽車應該要盡量把訊息用投射
或是語音直覺快速地告訴駕駛,而不是期待一個熟悉操作與路況
的人坐在方向盤前.例如啟動定速就該直接告訴駕駛人,而不是
僅僅秀個tiny mark在儀錶板上.
也許不少人在規劃的i-car是結合雲端big data的internet
car,但我覺得能保護所有人的intelligent car才算是真正
的i-car.像是結合HUD,眼球掃描,動作感知等等主動預防措施
會很難嗎?手機做得到,遊戲機做得到...倒是百年汽車工業還在
慢慢進行.而花俏的Auto Parking 卻倒先一步成為標配.

汽車保險還是在以性別年齡作為主要依據,為何不能有像IIHS這樣
的機構,提供車輛安全值來做為評量的輔助依據呢??間接可以鼓勵
車廠和購買者選擇更安全的車.
我愛我的家人,我希望它們安全.也希望他們在路上不會被危害或是
加害於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