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柴油車,真的有像業務說的如此可怕嗎?

grandaurore wrote:
WLTP在歐盟實施方式詳列在 (EU) 2017/1151
當中的副則 ANNEX IIIA詳列 RDE實施方式


所以還是要測WLTP是不是?

WLTP是不是在實驗室測?

不然你說:
grandaurore wrote:
我引述歐盟法(EU) 2016/646+(EC) 692/2008,就我前文貼的連結,
歐盟法都規定2019年九月一日之後,RDE是目前歐盟政府唯一承認的測試方式,
至於車廠自己要在實驗室自己愛怎樣測,歐盟政府管不著也不會承認該測試結果。


先是搞錯,把WLTP當成是RDS,又把RDS無限上綱至,歐盟政府唯一承認的測試方式,只能上路測試,不會承認實驗室測試結果


RDS只是WLTP的補充測試,要做WLTP也要做RDS,RDS只測幾種污染物,沒有WLTP全面,因為RDS本來就為了柴油門誕生,主測Nox PN.

grandaurore wrote:
歐盟法不把"複現"當成必要條件,行駛與廢氣排放是隨環境動態,不是靜態可複現。
總測試時間在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總測試里程1.5萬公里至十萬公里之間;整個過程的測試資料加權平均。


這是什麼測試?RDS?WLTP?


WLTP:欧盟委员会声称将推行新的实验室测试
January 12, 2021

欧盟委员会近期发现了二氧化碳排放测试中存在作弊行为的新证据。欧盟专员Miguel Arias Cañete和Elzbieta Bienkowska向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欧盟环境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委员会主席和主要议员发送了一份关于新车二氧化碳目标的信函和非文件解释性材料,声称多家车企通过重新设置测试车辆或者虚报测试结果的方式操控行业测试。

乍听起来,这似乎很奇怪。制造商为什么试图抬高新实施的世界轻型车测试流程(WLTP)的排放结果?这又怎么可能呢?

2018年7月18日发送的欧盟文件强调了几个生产商进行测试时采用的伎俩,包括使用耗尽电量的电池进行测试,使得测试时消耗额外的燃料进行电池充电;测试时关闭车辆的启停功能,以及调整变速型式。这些手段对油耗的综合影响预计可达到5%以上。

2017年9月份,WLTP首次针对引入欧洲市场的车型实施了测试,之后扩展到从2018年9月份开始登记的所有新车。这一更加严格的测试程序取代了20世纪80年代根据理论曲线行驶设计的NEDC循环,该测试目前已经过时。

WLTP是采用全球范围内收集的真实行驶数据作为依据开发的,为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提供了更加真实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更加准确。想在其中钻空子也更加困难。随着新WLTP测试的正式实施,真实行驶环境(RDE)测试作为补充测试也投入使用,目的是测量NOx等污染物排放水平。这90-120分钟的测试在各种状况的公共道路条件下进行

在WLTP实验室测试程序的编制过程中,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为欧盟委员会提供了支持。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代表十五家欧洲主要轿车、货车、卡车和客车生产商,该协会对这一测试程序变化持欢迎态度并且也致力于脱碳的实施,但其之前曾提醒说新排放测试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将“改变汽车行业当前的运营环境”。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排放和燃料总监Paul Greening在2018年4月份于斯图加特举行的UNITI论坛上发言时强调,这一测试更加严格,与NEDC的测试值相比,“可增加+5%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使得实现2021年的减排目标(每公斤95克二氧化碳)更加困难。

在测试机制更加严格的背景下,生产商为什么希望“虚报”其排放绩效呢?WLTP的实施为2025年和2030年的新车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计算奠定了基础。上述目标要求2025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在2021年的基础上降低15%,2030年在2021年的基础上降低30%。2021年里程碑目标之前的减排情况表现欠佳,大大降低了后期目标的愿景。目前短暂的打击使得未来十年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在一份2018年7月25日发布的充满感情的媒体声明中,位于布鲁塞尔的清洁运输集团T&E的执行董事William Todts说:“柴油门后,汽车制造商承诺要做出改变,并且实施新的测试标准是一个解决方案。目前,他们正实施新的测试,削弱已经不达标的二氧化碳测试标准。他们希望能够轻而易举的达到上述目标,从而可以继续销售柴油,延迟推行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这似乎说明汽车行业希望留在过去,不可信。”

但是,个别生产商企图钻制度的空子,只会适得其反。欧洲成员国除了依据二氧化碳排放缴纳更高的税款外,相关车辆成本也会增加,或者降低绩效指标会大大影响市场竞争力。虽然为了有效操控二氧化碳目标,车辆生产商之间的广泛联合成为必要措施,当然还会存在风险。

委员会承认操控WLTP数据并不是行业普遍性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在短期内根除掉这些不良做法。上述信件提出了三个具体行动路线:首先,在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规范中,“应明确未来目标确定的起点必须根据2020年“测得的WLTP数据”进行计算,而不是生产商公布的WLTP数据。”

为了提升透明度和可验证性,委员会呼吁“对2020年登记车辆的WLTP测量数据进行系统性收集”。还提出应注意NEDC和WLTP测试程序实施的一致性和严密监控的重要性,同时委员会考虑修改当前排放绩效标准规范的实施细则。最后,委员会说 “欧盟各成员国将继续支持WLTP测试规程的正确实施,并对其适当执行进行监督” 。其他报告和数据验证将推动这一标准的实施,而WLTP规范的修订也被认为是“必要措施”。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在一份报告中确认欧洲汽车制造商“非常同意不得人为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值,这种行为会阻碍2020年后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并“一致同意” Cañete和Bienkowska提出的三个解决方案。该协会说其将努力协助欧盟委员会确保当前规范的稳固性。
altezzaclio wrote:
所以還是要測WLTP是不是?

WLTP是不是在實驗室測?

不然你說:
grandaurore wrote:
我引述歐盟法(EU) 2016/646+(EC) 692/2008,就我前文貼的連結,
歐盟法都規定2019年九月一日之後,RDE是目前歐盟政府唯一承認的測試方式,
至於車廠自己要在實驗室自己愛怎樣測,歐盟政府管不著也不會承認該測試結果。


先是搞錯,把WLTP當成是RDS,又把RDS無限上綱至,歐盟政府唯一承認的測試方式,只能上路測試,不會承認實驗室測試結果


RDS只是WLTP的補充測試,要做WLTP也要做RDS,RDS只測幾種污染物,沒有WLTP全面,因為RDS本來就為了柴油門誕生,主測Nox PN.

grandaurore wrote:
歐盟法不把"複現"當成必要條件,行駛與廢氣排放是隨環境動態,不是靜態可複現。
總測試時間在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總測試里程1.5萬公里至十萬公里之間;整個過程的測試資料加權平均。


這是什麼測試?RDS?WLTP?


麻煩把所有原始規範條文完整列出來,"不要只列說帖",
最好是歐盟版的,
WLTP在歐盟實施的條文,RDS在歐盟實施的條文
你就會明白了。
grandaurore wrote:
麻煩把所有原始規範條(恕刪)


找出原始條文要做什麼?能證明現在歐盟都是RDS,不在實驗室內測試了?

能,你還不快一點找出來打我臉.

不能,就自己承認話說太快,說錯了.
altezzaclio wrote:
找出原始條文要做什麼?能證明現在歐盟都是RDS,不在實驗室內測試了?

能,你還不快一點找出來打我臉.

不能,就自己承認話說太快,說錯了.

就是我前面貼的
WLTP在歐盟實施條文見 (EU) 2017/1151,
當中採用副則 ANNEX IIIA詳述 RDE實施方式

你覺得目前WLTP在歐盟官方承認的實施方式是在室內實驗室實施,就麻煩把原始條文列出來
不能,就自己承認話說太快,說錯了.
grandaurore wrote:
就是我前面貼的
WLTP在歐盟實施條文見 (EU) 2017/1151,
當中採用副則 ANNEX IIIA詳述 RDE實施方式


附件IIIA

附件IIIA驗證實際駕駛排放1.引言,定義和縮寫1.1。 簡介本附件描述了驗證輕型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實際駕駛排放(RDE)性能的過程。 1.2。 定義1.2.1。 “精度”是指測量值或計算值與可追溯參考值之間的偏差。 1.2.2。 “分析儀”是指不是車輛組成部分但安裝用於確定氣態或顆粒污染物的濃度或數量的任何測量設備。 1.2.3。 線性回歸(0)的“軸截距”表示:


先是搞錯,把WLTP當成是RDS,又把RDS無限上綱至,歐盟政府唯一承認的測試方式,只能上路測試,不會承認實驗室測試結果

RDS只是WLTP的補充測試,要做WLTP也要做RDS,RDS只測幾種污染物,沒有WLTP全面,因為RDS本來就為了柴油門誕生,主測Nox PN.

你別誤導我的話成,EU現在都用實驗室測試,不用RDS(實際駕駛排放),我的話在上面.

我是問你:找出原始條文要做什麼?能證明現在歐盟都是RDS,不在實驗室內測試了?
結果你叫我去看 ANNEX IIIA詳述 RDE實施方式?
這是規範RDE實施方式,沒說就不做WLTP的其他項目實驗室測試,WLTP又不只做RDE就好,還有其他測試.

(EU) 2017/1151中的表格,RDE只測二樣,柴油還有三樣要做,你認為不在實驗室中做,是要那做?
我的柴油車520D
4年快12萬公里
什麼引擎排氣相關的毛病都沒有
就是大力催
altezzaclio wrote:

grandaurore wrote:
就是我前面貼的
WLTP在歐盟實施條文見 (EU) 2017/1151,
當中採用副則 ANNEX IIIA詳述 RDE實施方式


附件IIIA

附件IIIA驗證實際駕駛排放1.引言,定義和縮寫1.1。 簡介本附件描述了驗證輕型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實際駕駛排放(RDE)性能的過程。 1.2。 定義1.2.1。 “精度”是指測量值或計算值與可追溯參考值之間的偏差。 1.2.2。 “分析儀”是指不是車輛組成部分但安裝用於確定氣態或顆粒污染物的濃度或數量的任何測量設備。 1.2.3。 線性回歸(0)的“軸截距”表示:


先是搞錯,把WLTP當成是RDS,又把RDS無限上綱至,歐盟政府唯一承認的測試方式,只能上路測試,不會承認實驗室測試結果

RDS只是WLTP的補充測試,要做WLTP也要做RDS,RDS只測幾種污染物,沒有WLTP全面,因為RDS本來就為了柴油門誕生,主測Nox PN.

你別誤導我的話成,EU現在都用實驗室測試,不用RDS(實際駕駛排放),我的話在上面.

我是問你:找出原始條文要做什麼?能證明現在歐盟都是RDS,不在實驗室內測試了?
結果你叫我去看 ANNEX IIIA詳述 RDE實施方式?
這是規範RDE實施方式,沒說就不做WLTP的其他項目實驗室測試,WLTP又不只做RDE就好,還有其他測試.

我大概簡介一下 (EU) 2017/1151好了

沿革:敘明過去相關法令,並載明 (EC) No 692/2008該條失效, 註:(EC) No 692/2008採用滾輪法測試廢氣。 

在序言當中
第一段 回顧 (EC) No 715/2007及所採用的(NEDC),
第二段 說明NEDC不敷使用
第三段 說明將WLTP法制化,也就是將WLTP在 (EU) 2017/1151以條文呈現。
Against that background, it is appropriate to provide for a new regulatory test procedure by implementing the
Worldwide harmonised Light-duty vehicles Test Procedures (WLTP) into Union legislation.
......

本文:
Article 1說明本法補充(EC) No 715/2007
Article 2名詞定義
Article 3本文,車輛廢氣要求標準
Requirements for type-approval
1. In order to receive an EC type-approval with regard to emissions and vehicl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the manufacturer shall demonstrate that the vehicles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Regulation when tes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st procedures specified in Annexes IIIA to VIII, XI, XIV, XVI, XX and XXI. The manufacturer shall also ensure that the reference fuels comply with the specifications set out in Annex IX.
本文第一條 略為:所有在歐盟核准的車輛,包含保養與維修, 都必須符合副則 IIIA to VIII, XI, XIV, XVI, XX and XXI. 

註: 既然本篇立法意旨在將WLTP條文化,可略理解為WLTP在歐盟實施以實踐副則 IIIA to VIII, XI, XIV, XVI, XX and XXI為主;這些副則當中,僅IIIA(即RDE)談論正常情況的道路行駛過程中的排氣管排放,其他副則討論,怠速,吹漏氣,揮發氣體,低溫排氣....都不是正常行駛過程中的排氣管排放。
....

副則IIIA ANNEX IIIA Real Driving Emissions (RDE)
測試環境,要收集的氣體項目及分析方法
副則IV 怠速CO, 運轉時煙塵
副則V 曲軸箱吹漏氣
副則VI 揮發氣體
副則VII 廢氣控制設備的耐用性
副則VIII 低溫排氣
副則XI OBD
副則XVI 排氣管觸媒
副則XX 引擎出力
副則XXI 氫燃料

運轉時的排氣管廢氣檢測方式及檢測項目,基本上列在副則IIIA

在(EU) 2017/1151已經刪掉以滾輪法測試行駛中廢氣。
敏感一點的讀者會發現:在(EU) 2017/1151沒有副則III,而是副則IIIA。
歐盟法上一次出現滾輪法測試廢氣, 見(EC) No 692/2008 副則III,該副則採用 5.3.1 of UN/ECE Regulation 83,也就是所謂的滾輪法。
如果(EU) 2017/1151在行駛中廢氣測試,還保留滾輪法的話,會保留(EC) No 692/2008 副則III,特別是採用 5.3.1 of UN/ECE Regulation 83這段條文;另外增加RDE檢驗法。

但(EU) 2017/1151立法沿革直接聲明(EC) No 692/2008失效。
且(EU) 2017/1151通篇沒有採用 5.3.1 of UN/ECE Regulation 83;
並在(EC) No 692/2008 副則III相對位置,刻意保留副則III標頭,但將內容全部刪除;另外改寫成副則IIIA, 而副則IIIA就是詳述RDE。這種立法技巧在刻意提醒:在立法沿革中有已作廢的副則III,並由新的副則IIIA取代。

這就我所謂的目前歐盟在排氣認證,特別是氮氧化合物認證,以RDE取代滾輪法。

檢索技巧:如果要查某一歐盟法是否以滾輪法測試正常行駛廢氣排放,依照歐盟立法體例而言,最快的方式就是找:是否有採用 5.3.1 of UN/ECE Regulation 83。

altezzaclio wrote:
(EU) 2017/1151中的表格,RDE只測二樣,柴油還有三樣要做,你認為不在實驗室中做,是要那做?

該表格關於柴油的氣體項目,在RDE副則都有列入。
RDE要測的廢氣當中,氣體項目有七項+一項質量。
grandaurore wrote:
註: 既然本篇立法意旨在將WLTP條文化,可略理解為WLTP在歐盟實施以實踐副則 IIIA to VIII, XI, XIV, XVI, XX and XXI為主;這些副則當中,僅IIIA(即RDE)談論正常情況的道路行駛過程中的排氣管排放,其他副則討論,怠速,吹漏氣,揮發氣體,低溫排氣....都不是正常行駛過程中的排氣管排放。


我的意思就是WLTP有做這些測試,(怠速,吹漏氣,揮發氣體,低溫排氣),那是不是在實驗室中做?是就好了.

你如果要排除掉這些,你之前就該先說.

EU 20200125

ANNEX XXI

TYPE 1 EMISSIONS TEST PROCEDURES
1. INTRODUCTION

This Annex describes the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the levels of emissions of gaseous compounds,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le number, CO2 emissions, fuel consumption, electric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lectric range from light-duty vehicles.
本附件描述了確定輕型車輛的氣態化合物,顆粒物,顆粒數量,CO2排放,燃料消耗,電能消耗和電氣範圍的排放水平的程序。

3.2. Road load and dynamometer setting
3.2。 道路載荷和底盤測功機設置

TYPE 1測試就是在實驗室中底盤馬力機上測.
TYPE 1A測試就是RDS

明明兩者都要做,一直要說只做RDS,TYPE 1測試在表格明明白白告訴你要做.


你說:沿革:敘明過去相關法令,並載明 (EC) No 692/2008該條失效, 註:(EC) No 692/2008採用滾輪法測試廢氣。
問題是新法規還是保留了TYPE 1測試.不是RDS可測很多項目,就能不做TYPE 1測試.
altezzaclio wrote:
我的意思就是WLTP有做這些測試,(怠速,吹漏氣,揮發氣體,低溫排氣),那是不是在實驗室中做?是就好了.

你如果要排除掉這些,你之前就該先說.

"行駛排氣測試部分,已經排除滾輪法"
這樓最初,在於你不相信WLTP在歐洲實施,已經以RDE排除當初類似福斯柴油門,以取巧守法規避滾輪測試盲點的可能。
目前為止, 還沒聽過怠速,吹漏氣,揮發氣體,低溫排氣這部分有爭議。這部分沒聽過有以取巧手法規避測試盲點。

有爭議的分在於行駛環境如何貼近真實環境,
而WLTP在歐洲實施,在道路測試部分,完全以RDE方式;
完全杜絕滾輪模擬而造成作弊的可能性。



副則當中可以提到滾輪,但是要看啟動該副則的條件

滾輪部分,跟作弊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滾輪主要是做校正用的,確認前不同次測試的"偏差量",
包含里程表偏差量,CO2氣體排放偏差量,風洞
完全沒提到氮氧化合物
在滾輪上測試氮氧化合物排放沒有法律效果。
grandaurore wrote:
"行駛排氣測試部分,已經排除滾輪法"
這樓最初,在於你不相信WLTP在歐洲實施,已經以RDE排除當初類似福斯柴油門,以取巧守法規避滾輪測試盲點的可能。
目前為止, 還沒聽過怠速,吹漏氣,揮發氣體,低溫排氣這部分有爭議。這部分沒聽過有以取巧手法規避測試盲點。

有爭議的分在於行駛環境如何貼近真實環境,
而WLTP在歐洲實施,在道路測試部分,完全以RDE方式;
完全杜絕滾輪模擬而造成作弊的可能性。


好,這點是我誤會了,你確實有這麼說.

但是你一直認為RDE就不能作弊,我不認為,想作弊還是可以的.

RDE要插OBD搜集車輛資料,如果程式設計成插上OBD時,減效裝置不運作,就O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