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b21776 wrote:B-class的討論...(恕刪) 兄台推薦的家族小弟我申請送出一周餘都還不能被加入...不知是不是要有B car才能加入阿...如果是...那想先參考各位前輩的心得再考慮挺進B的想法就...
B180 , C200K, 320iB180優點是 : 7速CVT變速箱幫忙, 起步 (<引擎3000轉) 三者之中最為輕快, 車內空間最大, 而且大很多, 最實用, 卻小巧好停車.缺點是 : FF前輪驅動(不像賓士), 台灣引進17吋輪胎鋁圈的運動版本(所以底盤偏硬), 乘座舒適感降低, 上高速公路後 時速120 以上的加速能力受限.c200k優點是 : 底盤最沉穩. FR 後驅有樂趣, 全油門衝刺時的動力最強, 傳統賓士的舒適行路感. 1800cc稅金.缺點是 : 車內空間居中, 起步有點悶, 不輕快. 中後段加速才能發揮.320i有 BMW 品牌加持, FR後驅底盤最靈活, 車內空間最小 (略小於C200K).起步反應也很慢, 低速也沒力, 感覺上, 市區開起來還不如 B180 的輕快感.動力要拉高轉速 (>引擎4000轉) 才能發揮 (但是一般人很少用到高轉速).其實這3台 都有人買來當 老婆代步買菜車, 看看個人需求.我家是06 買的 B200T, 改了引擎晶片 (223ps/34 kgm), 開了 8萬公里, 動力空間及賓士的服務, 都符合需求, 滿意.
MBVSBMW wrote:by ohlins8...(恕刪) 瞭解...原來是因為跟其他車系不共用的關係那我瞭解了因為我一直以為後驅或四驅零件較多 要維修的機率比較高ff本來就是要簡化零件 加強傳動效率而設計的相對應該比較不需維修
在今年初時買車,我試過Mercedes Benz C200k,C300, BMW 323i.Mercedes Benz B200T我沒試過.先講空間.C系列的空間......看用什麼角度來講.基本上,它比3大是一定的,雖沒有很多,但坐進去一關門就感覺得到.剛好敦南泛德就在賓士對面,所以試車時可以很仔細的直接比較.2760mm的軸距也遠比一般4.6m左右(C 車長4581mm)的中小型車大不少.一般這體型的車子軸距都在2600mm~2650mm左右,C系列的2760mm已經是Camry,Teana的等級了.實際上它坐起來當然是比一般Lancer, Altis這種小型房車要大.除了實際可以感受到大些之外,在後座目視儀表板的距離, C也比較遠.但卻也明顯比Camry, Teana小.除了後驅車的原因外(但這有個很大的優點,再談),Mercedes Benz 因為要調前後輪配重比,不使前置引擎造成前後輪配重差異過大,因此捨棄一般房車常用的座艙前移(Cab Forward)的設計方式,把引擎,變速箱,車艙都儘量向前伸展,獲取最大的乘座空間.簡單的講,要有良好的前後輪配重比,較好的操控性能,就要犧牲些乘座空間.但大體來說,Mercedes Benz C在一般身材的車主使用下,算實用,不過比不過大房車,也比不過Mini Van.相對來說,操控性能,前後輪配重比最佳的BMW 3,車室空間也因此又小了點,但操駕樂趣更高些.而注重使用空間的Mini Van,自然操控樂趣也少些了.p.s.另外要提的是,C 系列的前座椅背真的蠻厚的.如果這對安全性有幫助,讓它佔點空間是無妨的.
另外講動力.我沒試過BMW 320i, 不過試323i的結果,是有點不太夠力的.320i自然又差一些了.只有23.5kg-m 的扭力,在踩下油門的瞬間真的是感到溫和了點.當然把轉速拉高到2500rpm以上,這具引擎表現得頗為活潑,有如被叫醒了.C200k 呢?起步是比323i有力些的,一般使用不會讓人覺得不夠力.比323i多了2kg-m的扭力,卻在比較低的轉速就出現了,上面的數據證實感受上的差異.即使我排氣量大得多的C300在起步瞬間,也無法明顯感受到比C200k優異多少.但與C200k 與323i 0-100km/h的成積相當,就在於逐漸拉高轉速後,這具只有1800cc的增壓引擎,沒辦法接著輸出更強悍的動力,所以說, C200k剛起步快些, 323i 中高速表現好點.但運轉精緻度是323i 好些,或許有人覺得C200k的聲浪也不致擾人,但BMW 直6,2500cc 的聲音聽起來更讓人覺得愉悅些.
LU660104 wrote:06 買的 B200T, 改了引擎晶片 (223ps/34 kgm), 開了 8萬公里...(恕刪) 請教B200T在一般或高速時隔音上的雜音大都來自何處...改晶片所改善的除了馬力扭力部分外是否在渦輪及換檔上有所不同...10年式輪圈胎全面改為17吋路行性會不會因而較抖較有雜音...拍寫...問了一堆問題...
我們談一下操控.後驅車最大的好處就是過彎轉向不足(推頭)的情況不會出現,講白點就是過彎感覺很棒,這連外行人開一下都可以感受到.BMW 323i 及Mercedes Benz C200k都是這個陣營的.或許有人認為買菜車不該談操控,但它們好在哪邊我覺得應該要講一下,畢竟花了這麼多錢.BMW 的3路感清析無比,避震器比較硬,調到前後輪配重50:50再加上精準的轉向,開過後印象非常深刻.如果以同一個技術普通的人來開,在山路上BMW 可以開得比較快,也更暢快一些,會覺得以前要放慢速度過的彎,這台車方向盤一帶就過去了,穩穩的過,非常有趣.美國Car & Driver雜誌也認為BMW 3是房車操控的模範生,教科書等級.但323i扭力不足,要用手排模式固定在3檔才能維持充沛的扭力,及足夠的檔剎.Mercedes Benz C200k是另一回事.這代C最大的值得稱道之處就是操控已追近BMW,但只是追近,沒辦法追上.比起一般日系車及前驅車,它的彎道表現一樣是可圈可點,但一者配重沒有BMW完美,避震器也軟一點,所以過彎速度會稍低一點,不過對於絕大部份的人來說,它已經可以在蜿蜒的山路上感受到相當程度的駕駛趣味了.它貴在這個地方:極佳的高速穩定性及既舒服又穩重的路感,這幾乎是Mercedes Benz自家底盤調校的最大特色.即使是別家的引擎技術,配備等級都不見得輸與Mercedes,但底盤它的調校還是很有它人難以企及的優點.個人的意見是,感受上面到這些差異,買來當買菜車才有意思,如果只是要安全性,Volvo S40,S60, VW Golf,Jetta....都不會輸,且省很多.如果要的是品牌附加價值給的光環,我覺得沒必要.馬路上Mercedes Benz, BMW 多到幾秒就一台過去,再喜歡那個Logo,買了一個月就沒感覺了.但錢卻多花很多.
ryang1212 wrote:如果只是要安全性,Volvo S40,S60, VW Golf,Jetta....都不會輸,且省很多....(恕刪) 買雙B...沒人會懷疑你你也不會懷疑自己畢竟這兩個品牌的價值是不容小看的其他VOLVO SAAB 甚至AUDI都還差BENZ一點...有些人覺得花那麼多錢不買雙B肯定是腦子有問題雙B的車買的貴以後要脫手 也比較保值啦民間廠又多 維修也不困難
大陳 wrote:請教B200T在一般或高速時隔音上的雜音大都來自何處...改晶片所改善的除了馬力扭力部分外是否在渦輪及換檔上有所不同...10年式輪圈胎全面改為17吋路行性會不會因而較抖較有雜音....(恕刪) B180 台灣賓士引進 17吋 跑車版胎圈, 讓車身外表比較大方, 但是缺點不少.行路性"肯定"會因而較巔抖/較有車內雜音.高速時, 噪音主要來自 215/45/17 的扁平跑車輪胎. 不過還好, 車內講話還不需提高音量.這是外觀漂亮的代價.不然, 請換回德國原廠的 205/55/16 胎圈. 舒適性就會增加., 噪音也會減少.PS:台灣的 C200K classic 及 BMW 320i 都只用 16吋 而已.都比 B180 的17吋還小.B200T 改引擎晶片, 有改善/爆起爆落的 TURBO LAG, 變得像大排氣量引擎的線性, 全油門加速又有如 GOLF GTI 的衝勁.平常開卻也很平順. 屬於好開的設定. 買B200T 一定要改晶片.還有, 台灣的 B200T 連避震器也是"跑車版"的, 行路感更硬. 開起來很爽, 但是載家中長輩可能會被唸.不過可以訂車時換回 "標準版" 的避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