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lai21 wrote:
不過老實說這個測試有一個盲點, 那就是得到GOOD等級的兩部車(Acura TL, Volvo S60), 都是車身結構剛好讓整個車頭左半部都被削掉, 然後打"擦邊球"擦身而過....也就是說整個車室並沒有接受到大部分的撞擊能量, 因此得到GOOD的成績應該也是一種制度下的巧合而已吧....?
其他的車不是被彈開, 就是定住在那裡, 整個撞擊的力道都承受下來了, 自然成績也就差了....不是嗎?
來看看得到GOOD的 Volvo S60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以及 Acura TL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恕刪)
車寬和車頭造型,還有前輪軸用料較軟~很明顯影響到整個成績...
這實驗其實有點不合邏輯...高速小面積前撞通常都是發生在盲灣吃線或是違規闖雙黃線超車的時候~
如此一來,撞擊的當下,對方也會偏移和虧縮~不會像這面牆一樣硬梆梆的屹立不搖...
這兩台剛好是good的車...個人反而覺得不優~"~...感覺前輪軸有點不夠堅硬XD...
如過真的要過這關...以後的車可能會設計成圓弧車頭+側氣囊以及副駕駛座的氣囊感測器要加強靈敏度與偵測範圍+可潰縮前輪軸+可脫離葉子板與車門版,必要時可能會加入可分離式車門防撞鋼樑(如果車門防撞鋼梁太堅硬的話XD)...
總之...個人覺得輪軸還是堅硬一點好= ="...可潰縮的輪軸個人不是很贊同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