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車身設計的配重反而有極大的關係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非中性轉向和配重的關係
簡而言之,重量集中在前的車輛,在過彎時容易轉向不足,
重量在後的車輛,過彎容易呈現轉向過度
一般的市售前驅車,尤其是橫置引擎的,重量比甚至前:後達到60:40,
所以會給人極度轉向不足的印象,
事實上前驅車只要在重量配置上花點力氣,也可以達到轉向中性的效果
(如:audi是縱置引擎,並將引擎擺放位置後移)
但由於成本較高,所以市售的前驅車輛很少人這樣做
相對而言,後驅車容易將重量配置到後方,所以容易製造出轉向過度,
也就是說後驅車要設定成轉向過度的成本較低。
所以就學理而言,不論FR或FF都可以達到轉向過度or轉向不足,
只是在實際產品,會看到FF市售車多半呈現嚴重轉向不足
而FR市售車在這二十年來以安全性為考量情況下,也多半設定為轉向不足。
以上的討論,是以引擎為"前置"為主來做討論,
以配重的考慮而言,"中置引擎"反而能得到最佳的轉向反應。
而以操控而言,市售FR車的確普遍表現比大多數FF車好,
與其說是驅動方式的影響,不如說是"成本"的考量限制吧。
因為配重的影響,要達到同樣的操控水準,前驅車花費的成本會比後驅車高很多,
但只要願意付出代價,前驅的操控水準也是可以贏後驅車的。
以上為小弟所知道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此外,影響轉向特性的東西很多,不只驅動方式,懸吊影響也很大,有興趣可以讀一下文章。
Miuccia Prada wrote:
就理論而言轉向特性和驅動方式的確是無關的
跟車身設計的配重反而有極大的關係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非中性轉向和配重的關係
不好意思問一下
閣下所引述的連結只說明 配重與轉向之間的關係
並無明確指出 轉向特性和驅動方式的確是無關的
個人覺得這篇比較易懂
各驅動方式的好處與壞處(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