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前驅車與後驅車的問題??

的確,目前改善後驅車的穩定性都是朝向電子輔助系統(ESP)

電子輔助系統,在不増加車輛重量是很好選擇

現今前駆車改善轉向不足也採用電子化LSD來控制,簡單來説就是軟體控制ABS煞車系統來模擬LSD的作用(這幾天要上市F0CUS就有此配置)
IvanTseng wrote:
在01普遍非後驅不可...(恕刪)


很好笑的評論

操控與驅動方式無關

那F1賽車與Ferrari等超跑 後輪驅動是玩假的嗎!???

M POWER AMG的操控原來只要換個硬一點的避震器就得了...

Porsche的後置引擎 後輪驅動 堅持的幾十年難道是神經病????

如果前輪驅動操控能夠與後輪驅動相提並論 紐柏林賽道 何必另立什麼最速前驅車!?

事實是 驅動方式與操控有絕大的關係...
這其實沒啥好爭的,後驅車開慣了,開前驅一定開不慣!大馬力前驅山路下坡會有點虛,當然若你是Jason Bourne,開台十年老迷也可以電掛一缸子後驅車

Robin2923 wrote:
前驅車與後驅車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
...(恕刪)

前驅車轉向不足後驅車不會,要造成轉向過度,
還要考量引擎擺放位置,車身前後配重,

以轉圓圈來說,後驅車可轉出個圓,前驅車因轉向不足會出現蚊香般的圓.

是還好啦
只是驅動方式不同

對一般人來說會有差?

每個人上車就是要燒胎?
每個人上車就是要甩尾?

最好是在這邊每個都是專業賽車手

就理論而言轉向特性和驅動方式的確是無關的
跟車身設計的配重反而有極大的關係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非中性轉向和配重的關係
簡而言之,重量集中在前的車輛,在過彎時容易轉向不足,
重量在後的車輛,過彎容易呈現轉向過度

一般的市售前驅車,尤其是橫置引擎的,重量比甚至前:後達到60:40,
所以會給人極度轉向不足的印象,
事實上前驅車只要在重量配置上花點力氣,也可以達到轉向中性的效果
(如:audi是縱置引擎,並將引擎擺放位置後移)
但由於成本較高,所以市售的前驅車輛很少人這樣做
相對而言,後驅車容易將重量配置到後方,所以容易製造出轉向過度,
也就是說後驅車要設定成轉向過度的成本較低。

所以就學理而言,不論FR或FF都可以達到轉向過度or轉向不足,
只是在實際產品,會看到FF市售車多半呈現嚴重轉向不足
而FR市售車在這二十年來以安全性為考量情況下,也多半設定為轉向不足。
以上的討論,是以引擎為"前置"為主來做討論,
以配重的考慮而言,"中置引擎"反而能得到最佳的轉向反應。

而以操控而言,市售FR車的確普遍表現比大多數FF車好,
與其說是驅動方式的影響,不如說是"成本"的考量限制吧。
因為配重的影響,要達到同樣的操控水準,前驅車花費的成本會比後驅車高很多,
但只要願意付出代價,前驅的操控水準也是可以贏後驅車的。

以上為小弟所知道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此外,影響轉向特性的東西很多,不只驅動方式,懸吊影響也很大,有興趣可以讀一下文章。
Miuccia Prada wrote:
就理論而言轉向特性和驅動方式的確是無關的
跟車身設計的配重反而有極大的關係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非中性轉向和配重的關係


不好意思問一下

閣下所引述的連結只說明 配重與轉向之間的關係

並無明確指出 轉向特性和驅動方式的確是無關的

個人覺得這篇比較易懂

各驅動方式的好處與壞處(轉)
吵甚麼吵
摻再一起做成四驅車不就好
好多人都脫離了現實 還是被業代影響了思想?
小弟沒學理的底子 但開後驅約25萬公里前驅約20萬公里 以日常駕駛不極限的情況下
前驅優點 在水泥 砂石 地磚 等不良路面時佔優勢 因驅動輪還有轉向功能 且重量較集中在驅動輪(獲得較多抓地力) 相對 在鋪裝良好柏油路面 後驅就有小轉彎間急加速順暢的優點(馬力越大前驅車越不順)
後驅最怕倒車狀態爬坡(車尾在上方)此時因驅動輪下壓力極小 只要路面差一點 可能就困住了 前驅不管前進 後退爬坡 基本上是蠻平均的
去有爬坡+轉彎的地下停車場看看 後驅車比前驅車更容易雞雞叫
若只能選擇上述其中一種到處趴趴走 我會選前驅 因為我刁車(嚴重打滑 無法開動)的經驗全集中在開後驅的時候
前驅還有個兩根傳動軸不一樣長的問題@@
一般的車應該是沒影響,大馬力應該會有影響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