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賓不自己進外匯車?

台賓的直接對手是外匯歐、美規新車
不過銷量遠低於外匯二手
以前的確是滿直接的競爭對手
總代理還是中華賓士時候,那個名牌就是總代理高人一階的代表
對手幾乎都歐規新車,沒有反光片存在,價差可能是50萬以上
一定會比自己進外匯車來的貴~

以台灣生意人肯定會多賺你一手~

那還不如你自己進外匯車便宜就好~

百分之百是二手~反正也沒差~沒人會去在意你是不是二手車~

大家還不是只在乎logo而已~
外匯車會便宜,除了因為絕大多數是二手車以外,還少了車商看不見得隱藏成本。

台賓總代理有氣派舒適的賞車環境,外匯車商沒有,只有低調的環境,當然大部分會買外匯車就不會重視這個。
台賓總代理有代理車系的庫存管銷成本,外匯車商沒有,只能仰賴市場既存的體系維持物料需求。
台賓總代理需要付出成本取得代理權,外匯車商沒有,只是汽車貿易行為。
台賓總代理有完整的售後服務,外匯車商沒有,只給你所謂配合的維修廠。

以上只是大概想到的幾個因素,這世界很現實,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很簡單。
總代理賓士在台灣經營很久了
長期行銷成本 以及品牌型象經營,

早在50.60年代就已經是
老闆必備高級車代表了

現在買外匯車的人
只有在看成本 跟車價

seasonsalad wrote:
小弟愚昧,想請教各...(恕刪)

這個問題~有經過商都知道。
就是代理權問題。

商人要跟國外談代理權問題多的很~
這不是你想的容易,要總代理權就不可能進水貨。
若進水貨這等於自打嘴巴!進了水貨等於違約,要賠償國外總公司合約。
不是利潤合理不合理的問題吧
Toyota進Altis外匯50萬 你買單嗎?
BMW怎麼外匯數量就異常少?
Audi怎麼就幾乎看不到外匯?

即便外匯猖狂 總代理一樣穩定繼續賣
反正會買外匯的本來就比較打不到總代理的

外匯又為什麼猖狂?而且出在賓士身上更多?
那不是賓士長期在台灣打下來的品牌形象嗎
少了那個後勤 我為什麼不選BMW

到不如說 一堆人是捧著100萬
在等Mazda3 Civic Focus這種車
結果後來看一看乾脆加一點買外匯雙B

順便裝個B 還到處說現在總代理的新車方向燈也是紅色

seasonsalad wrote:
小弟愚昧,想請教各...(恕刪)


一個銷售的相關業務
不是只有價格這件事,其他的後勤維修保養也是很重要
畢竟是中古車,車況的掌握跟後續保固的計算
可能會很麻煩
還不如是全新車銷售比較省事,爭議也比較少
買外匯車或許需要成立別的服務部門吧
dinnerxp wrote:單純就價格來衡量,買得起外匯GLC、E300買得起全新大改款的B200嗎?.(恕刪)


你知道加規GLC300 2018出廠的不是滿配成交價起跳就是240了嗎? 
外匯車不是只有c300, 而且這個市場水很深,有部分的人買得起台賓的車,只是為了更多的配備和馬力選擇外匯車
可惜外匯車沒有柴油的車款

只能乖乖的當台賓的忠實客戶
特別登入來回一個

總代理自己進的,還能算外匯車嗎?
(外匯車是指水貨不是嗎?)

然後其他的部分樓上各位大大都說過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