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來說一下不是很應該說的話 但 句句是實情啊
不管各位大大認為好不好 爽不爽 汽車業在台灣都一個樣 豐田為例 北都 中都 南都... 賓士 台北(包含各地中華賓士) 台明 桃園 台中....各家都是財務獨立的經銷商 而汽車型錄也是要跟原廠或上游買 您知道嗎?一本S的型錄均價500元台幣 且展間裝璜有時效性 上游說要重新裝璜就要花錢 且很多都是上游發包定價沒的談 地區經銷商只有付錢的權利 很多經銷商常換老闆或股東群 只是 招牌 位置沒換 消費者不知情 而且 保修廠也是獨立財務 甚至有銷售 保修分屬不同老闆呦
人員 業代底薪不高 要生活 就是多賣能賺錢的車(包含保險傭金 累績台數)且 也會有業績則任額 時間到 台數不夠 就再見了 當然 各業代財務也是獨立 操作手法也不一樣 往往 競賽一開始 就會有勇士以一部虧個幾萬(自己幫客人出補助款)迅速累積到台數 獲得超乎別人的底價 但 結算後 倒底這些勇士賺多少 賠多少 只有他自己知道 反正 公司收到都是一樣的金額啦 我就賣過一部車 真的虧一萬內 也玩過一個勇士 我報價低於底價4萬還是賣不到(預期中)因為客人成交價比我再低1萬
像小弟在南部 幅員廣闊 友時 早上在山邊 下午在海邊 1年跑6萬公里並不過分(油錢吃自己)甚至 為了服務客戶而養2部車 這都是個人營運成本
很現實的 30趴的客人創造70趴的業績 小弟上班約第4年起 客人再購(包含添購)就佔了整年1半以上 還有 地區有誰有這種再購實力與需求的 我們都知道 不必他來 我自己會主動去找他 我最大的客戶 5年買7部 他跟本就沒來過展間與保修 還有 人有沒有錢 絕對不是用滿身明牌衣飾與開什麼車來判斷 多說幾句 視野領域就可觀察出 但 花錢的態度用這種方式就差不多可以抓個底 我有2個上市的老闆 1個自己的車上限300萬(他前車是中古volvo) 生財器具無上限 另1個 下班後 司機開1995年的老賓士載他到處跑
no7788 wrote:
覺得花比較多錢買配...(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