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各位一個參考資料,80年代的F-1(那時"地表效應Ground Effect"式底盤還沒被禁用)在時速290時能產生的最大下壓力高達2.5噸(車重約750公斤),所以要維持跑在屋頂上是做得到的喔~~不過這個廣告的動作其實完全不需要靠下壓力也做得到,這招在滑板裡叫做"Pipe Riding",從80年代就有很多好手都做過了,各位可以去搜尋影片~~滑板是沒有動力也沒有任何下壓力的~~其實衝上輔助坡道之前那個閃躲消防隊員的動作才是重點,若少做了這個"擺盪(Swing)",將無法提供足夠的側向衝力來進行旋轉的動作~~其實衝浪裡也有類似的招數,也是叫"Pipe Riding",當有極大的浪時有時會有倒捲的現象形成"波管",頂尖的好手一樣可以做得到~~所以這廣告其實跟下壓力無關也跟性能無關,只要技術夠好,用啥都做得到~~
現在的F1已經不能在風洞中貼頂了即使車體產生的嚇壓力相當大但是車尾的下氣體整流器已經被限制縮的非常小(跟全盛時期比)所以車底的氣流相當的多卻沒辦法向在"車尾的下氣體整流器"全盛時期 幾乎可以製造車底接近真空的吸力圖片中的SLS應該是真的做的到 但是需要相當大的速度 再加上SLS本身就非常重(以超跑來說)利用移動慣性 再加上 反作用力 確實是可以做得到
h7878220 wrote:現在的F1已經不能在...(恕刪) 好像就是洗拿出事後F1就改成現在這樣了那時候的F1只想把車身作的越低越好但就是車身作的太低了導致洗拿再過一個灣的時候低盤整片擦到地面導致氣流跑跳了抓地力也流失了所以他最後才失控的
aron.yang wrote:這只是廣告而已, 下壓力? 正常車體的形狀, 就空氣力學(伯努利定律)來說都是產生浮力, ...(恕刪) 本串最中肯,就我看離心力也是不可能的。若要車子緊貼於隧道(即使只是瞬間),離心力必須垂直於壁面。但是車子行進的方向,並無法產生垂直壁面的離心力。若要產生垂直壁面的離心力,那一秒可能十幾轉都不太夠。
CAN 4045 wrote:好像就是洗拿出事後F...(恕刪) 沒錯,確實是這樣有好也有壞吧,就像之前CLK DTM一樣剛好在上坡頂點遇到上升氣流整台車就飛起來了,這情況還不只一次如果落下時砸到其他賽車,就真的很危險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