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精選中古車,你的價值是信任?

也可以去看看奧迪版面介紹的那輛最新款白色 A7
跟它官方網站上的二手車在賣的那台一模一樣
但是兩台車的里程數卻不同........
dennischao wrote:
寫這篇真是相當困難的決定,這是我非常非常喜愛的品牌
備註:1. 網路上真實虛假請自行判斷,相信與否請自行決定!
2. 某重點部份我有錄音,也有讓業務知道我有錄音。
3. 要上網路發文我也有先告知業務,取得同意。
我住台北,在找合適入手的車,做了些功課,也注意了一段時間,看過試過一些車
精選中古車一直是我鎖定的目標,因為…「原廠驗證,安心無虞」???
前幾天,發現賓士精選中古車官網有出現我想要的車,C250 Estate,跟高雄的德冠賓士中古車部聯絡。
(這是後來回台北後抓的,已經改過了)
此車為
W205 C250 Estate AMG Line
領牌日 2015/7(原PO發文日)
里程 8000
加裝紅色真皮座椅,智慧型頭燈,Designo 鑽石白烤漆
精選中古車就是二手車嘛,總是要瞭解車況,我在台北,無法立即動身前往,便透過電話與Line聯絡業務員,請業務員說明,幫忙拍照以瞭解更多。精選中古車不能用新車的標準要求,天經地意,因此我請業務員幫忙拍出此車的真實狀況,我好判斷要不要跑一趟去看車。此車是紅座椅,鑽石白烤漆,符合台灣賓士媒體試乘車的習慣,我便詢問是不是媒體試乘車?然而業務卻一直回答說是主管座車;再問有沒有提供試乘?回答不知道。至少,整車看起來還可以,所以便把價格談個大概,隔天抽了空動身南下。
看車過程中有針對我在意的點再次詢問,是否為媒體試乘車?業務親口回答說是主管座車;再問有沒有給試乘?還是回答不知道。另外我也問了此車領牌不到三個月,為何有八千里程?業務回答,這很正常,另一部也有類似情形。
後來從業務處知道之前領牌的車牌號碼,總覺得有點眼熟,開了youtube上的試車影片來看,就是同一台,車牌完全相同!果然… 咦,影片時間是2015/4,不對啊,這車不是7/15領牌的嗎?詢問後,沒想到業務竟然強調,這些都是按造公司提供的資料公佈。直到我不斷提出質疑請業務確認,業務才願意再去問清楚,然後就改口說是1/27領牌,資料有誤值,差了五個多月!
後來車況理清後(不包含有沒發現的),重新談一次價格,最後沒有交集。
後來離開展間後再看了影片,影片中主持人有說到這部是認證車(猜是ARTC),而業務至頭至尾都沒有提及,僅說是台灣賓士的主管用車,如何使用並不清楚。
主管座車指的就是主管配車,僅供主管日常使用。而媒體試乘則是提供給媒體進行拍攝,各項測試,加速測試,山道測試,油耗測試,與展示使用。一般來說媒體試乘車的使用量與對車的消耗會明顯大於主管配車。
此次最大的問題,就是車輛的使用情況沒有明確說明
沒說是媒體試乘!
沒說是認證車!
領牌時間明顯錯誤!
電動尾門移除無說明也無扣減金額!

我到官方的原廠精選中古車,卻得到這麼多的隱瞞!
這是德冠還是台灣賓士的問題我不清楚,我只知道這些資訊要我自己來解答,若我不知道,是否就被欺騙了。
是不小心還是刻意,I don’t know
我覺得,官方精選中古車比仿間貴,我願意考慮,主因就是“信任”
後來在展間都有明確告知也點出問題,沒有感受到對此事的重視,也沒有任何一句抱歉,只說,寫錯了,會立即改正。
我離開前有跟業務說,我會把此事放上網路,讓大家知道,業務說,可以啊,這沒什麼關係吧。
所以有了這一篇文。
(這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有看過其他代理會明白在網頁上說,這台是認證車,清楚明白)


我前後去德冠賓士保養了3次有了
另外還有2次去處理異音導航更新 以及出保固

德冠賓士可以說分成三個區域 新車販賣部 保養廠 以及原廠二手車販賣部
保養場的部份目前我覺得很滿意接待也OK

倒是 新車販賣部1F 以及2F的服務 真的只能說""時好時壞""
有時候飲料會幫客戶倒好 有時候連瓶蓋都沒開直接給客人
我沒一定要怎樣至少SOP要做差不多吧

但是德冠跟老字號高雄中華比起來 休息區還是高級很多的

至於原廠二手車販賣部 我就沒接觸了 看了這文章 心有點涼了。。。
你跟我看的似乎是同一台車.

我也蠻堅持要有智慧型頭燈, 真的好用啊.
也不想德訂,故卡很久找不到車。

發現了這台,在南下的高鐵車上,
以為自己找車看車之路將劃下終點.

心情有些複雜.

回程的高鐵車上,

心情更複雜了.

ism wrote:
我原本也在看着一台...(恕刪)
之前聽貿商說中華賓士還買外匯車回來貼中華在賣。記得4年前在彰化保養時,看了一部2006年S-350精選中古車,哇!5年跑4萬,打開門一看,方向盤握把都脫皮了,隔天問了台中的業務,他說買進來的都必須在原廠保養,原廠知道車況下,才敢動手調整,但他不敢說保養資料有沒有動。
企業就是需要誠信問題
老實說又不是一般訪間車行打著假誠信哪種
賓士二手還是要兩百多 搞笑喔

dennischao wrote:
寫這篇真是相當困難...(恕刪)


無言...

原廠認證
Eric0850 wrote:
不好意思,想請問一個問題是,當財力足夠購買2百萬以上的車子時,為何不直接購買新車?為了僅僅約36萬的價差折磨自己?


每個人觀念不同 都各自有論點 沒啥好討論這個項目的

我遇過有一個人開200萬以上等級的車 每年換

他的論點就是每年折價 是正常的車輛價格折價
車子前幾年車輛折價大 後幾年車輛折價小但是零件保養支出增加 所以每年的成本是差不多的

但是每年換車他可以不用保養 不用換零件 每年都可以買新車開新車

48樓版兄說的是正解。MB Taiwan經營這一塊,賺多賺少其次,要穩定MB的二手車價才是重點,而且還可以繼續賺未來保養維修的錢。

MB Taiwan的主管用車的確是3個月換,至於要多高階的主管就不確定了。但是如果是經銷商體系的主管,就不太可能換的這麽頻繁。但是,主管車一定比較好嗎?其實也不見得,二手車還是得以車況和配備決定一切。認證車或媒體曝光用車則肯定不會太好....

目前MB經銷商如果有經營認證中古車的,多數是跟台賓批回去賣的,也就是說,如何賣,其實跟台賓沒什麽關係。但是版主遇到的狀況我覺得可以跟台賓反映,如果還想買那一部的話。

小弟自己的經驗是,MB的認證車平均水準還是比米漿好一點。4個圈的我就不敢說了,雖然價錢是相對軟的一家。至於說台賓去買外匯撤回來當作認證中古車賣,個人認爲不太可能,一來太大費周張,二來這個很容易查得出來。


世界上可能沒有比在台灣買二手車更恐怖的事了
這文實在太有感覺了~~
我剛入手新古車沒幾天,我發現當你付了訂金那瞬間,我"真的"寧願花多點錢買全新車.
這就跟在麥當勞勞與夜市一樣都買薯條,麥當勞起碼會讓你安心,但夜市不怕你客訴啊=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