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到一個完美平衡的境界!」,是我在2020年試駕W213 E 53 4MATIC+時所下的標題,當年仍搭載屬於EQ Boost輕油電範疇的E 53,在M256這具3.0升直列六缸引擎輔以傳統渦輪、電子渦輪的雙重加持下,435hp/53.0kgm動力輸出、4.5秒加速破百的性能實力,撐起E-Class性能二當家的名號肯定是綽綽有餘!然而當時更令人驚豔的是,E 53縱使性能數據強勁,AMG卻選擇以相對柔順的輸出調性呈現,輔以完整科技、豪華配備內容與AMG專屬裝扮,出色且全面的綜合表現,讓我在五年前試駕時決定下此標題。
經過五年時間,E-Class已從W213進化至W214最新世代,在陸續試過E 200、E 300與旅行車之後,終於迎來W214車系的首款AMG性能版車型E 53 Hybrid 4MATIC+!眼尖或做過功課的網友應已發現,這次的車名多了Hybrid,這個Hybrid所指並非先前採用的48V Mild Hybrid輕油電系統,而是貨真價實的P2架構Plug-in Hybrid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表示AMG繼M177 4.0升V8雙渦輪引擎與M139 2.0升四缸渦輪引擎之後,再為這具M256M 3.0升直六渦輪引擎放進電動馬達來強化動力。
在電動馬達加持後,新款E 53 Hybrid 4MATIC+的動力表現用突飛猛進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單是引擎已可供應449hp最大馬力,加上電動馬達的綜效馬力更達到585hp,0~100km/h直接進步至4秒!若車主再選裝AMG Dynamic Plus套件,於RACE Start彈射起步模式會再將動力增強至612hp/76.5kgm,0~100km/h再推進至3.8秒!如此水準已經快跟上一代E 63平起平坐,所以W214究竟還會不會推出E 63或E 63 S呢?!
而且不只是加速性能強勁而已,這套PHEV動力並於後軸位置搭載一顆21.22kWh容量的400V高壓鋰電池,可以為新款E 53帶來101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純電行駛還擁有140km/h的最高行駛時速,表示日常代步可以同時享受電動車的寧靜與舒適性,更突出的電力系統支援是跟上一代E 53的最大差異。

新款E 53的性能已如此強悍,甚至直逼上一代的E 63,這樣W214還需要推出E 63嗎?關於這點稍後在操駕環節再來跟大家分享心得。這回試駕我也特別請來E-Class車系的首款AMG性能車型W124 500E加入,雖說當年500E是以對抗BMW M5的性能取向登場,但面對兼顧性能、節能、家用、自嗨等各個面向都十分出色的E 53,我反而覺得兩者間的協調性與均衡感最為接近,都是屬於相對內斂但發狠起來會令人敬畏的人格設定。
這是一輛1993年出廠的W124前期500E,而且還是個人覺得老賓最搭的銀色,不過這並非老賓標準的744銀,車主選用賓士較爲近期的銀色搭配,並選用來自舊款CLS的多輻式輪圈搭配。可能會有網友第一時間冒出跟我一樣的問題,為何不選用744銀?為何不選用老賓搭起來超讚的大餅圈、原配八孔圈或帥氣的後期六爪圈?因為這位車主不只擁有一輛500E,更不只擁有一輛124而已...因此我們想到的,他在其它124都裝了,這輛車只是想換搭個口味而已。


不同於上一代E 53極為低調的外觀裝扮,新款E 53的AMG外觀套件造型著實兇猛許多,尤其是保桿兩側微幅向上揚起的進氣口與外環飾板搭配,輔以試駕車選配的MANUFAKTUR瓷釉白、夜色套件與21吋AMG黑色鍛造輪圈,白黑對比配色再次放大各個部位的線條造型,讓這輛E 53呈現出不好招惹的霸氣外表。
做為高階車款,E 53已將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與極線發光水箱護罩列為標配內容,頭燈具有遠近光自動切換、遮蔽、輔助照明及因應環境變換照明方式的能力,試過之後會覺得相當聰明且實用,建議還沒試過多光束智慧型頭燈的網友,可以商請業務在傍晚或晚上去進行試駕,不論是燈光照明輔助還是車內氣氛燈氛圍營造,都可能成為促成各位下訂的最大推力



這組帥氣的21吋輪圈為AMG鍛造款式,選配代號是RWC,配合的輪胎尺碼是265/35R21與295/30R21,使用逼近300mm的胎寬來因應E 53的性能及抓地力所需。此組輪圈並非單孔螺絲設定,中央飾蓋卸下一樣可以看到傳統五孔螺絲,試駕車的胎款則是Michelin PS4 S,對應其性能發揮與舒適性需求是恰到好處!
輪圈內部的煞車系統當然也有升級,E 53標配AMG高性能煞車系統,將前、碟盤尺碼升級到390x36mm與360x26mm,搭配前四活塞、後單活塞的煞車卡鉗,另因試駕車選配AMG Dynamic Plus套件而將煞車卡鉗換為紅色,外觀白黑配色加上黑圈、紅卡鉗的整體效果營造還真不錯!


基本上現在遇到葉子板掛上Turbo Hybrid銘牌或車尾字標有紅色外圈的賓士,都是具備電力系統支援的性能狠角色,現在要辨識是旗艦63還是53、45、43、35車型的最簡單方式就是尾管形式,唯有旗艦63車型採用類似梯字型的四出方形尾管,其它都是四出圓形尾管。至於聲浪表現,E 53的聲浪就跟它所彰顯的性能個性,有一定的聲響但不過於狂妄。


回到這輛三十多年前的W124 500E,我想各位已看過許多關於500E的誕生故事背景,不論是與保時捷的合作關係,還是裝載於前方引擎室的M119 5.0升V8自然進氣引擎;或者是1986年時,AMG很瘋的將一具5.6升V8引擎塞進一輛W124 300E成為著名的「The Hammer」,打造出第一輛極速突破300km/h的四門性能房車;或者是在電影終極殺陣裡的變色、追擊演出,都是W124 AMG性能車款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各種事蹟。
對於每一代外觀都很有特色或創新的E-Class來說,W124跟W213反而是相對保守的兩款車型,W124甚至擁有與大水牛W140或Baby Benz W201風格一致的家族化外表設計,但也因為這份方正外表,讓它經過三十多年時間更顯雋永,與W210四圓燈、W212四方燈成為外型最具代表性的幾代E-Class。
聊到W124 500E一定會提及跟保時捷的合作關係,這個合作開發項目在保時捷的廠內名稱是「Project 2758」,在500E屆滿三十週年的2021年時,保時捷甚至為500E製作特別節目紀念,不是W124 500E的開發背景介紹,還是後期限量版E500 Limited Edition的試駕介紹,都可以參考我先前這兩篇文章:
【經典回顧】Porsche製作Mercedes-Benz W124 500E 30週年紀念影片!
經典試駕|Mercedes-Benz W124 E500 Limited Edition,在維也納圓一個一親芳澤的夢!


雖說外型絲毫沒有多餘的線條裝飾,但老賓的尾燈始終給我一種充滿自信甚至帶點囂張意味的視覺感受。對於一位想要從一般版W124改為500E Look的車主來說,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簡單,因為包括頭燈組、爆龜前/後輪拱、專屬保桿式樣、獨立雙後座座椅,都是屬於500E/E500的獨享項目,真要完整複製可是件大工程,但還是有不少W124車主砸錢仿效就是了,畢竟成本比起在台灣擁有一輛正牌500E/E500的代價還是低很多的,光是每年繳交5000c.c.的稅金就非常有感!


身為目前E-Class陣中的頂規車型,E 53自然是將各種好料上好上滿!先從科技面來說,E-Class特別的一點是將中央多媒體螢幕改為橫置式,E 53則標配由三具大型寬螢幕所組成的Superscreen寬幅螢幕,分別是兩側12.3吋與中央14.4吋,搭配具有5G聯網功能的最新MBUX作業系統,包括遊戲與影音媒體平台均可支援,加上既有的無線軟體更新、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連結等等,成為車內最強而有力的科技感與實用功能來源。


儀錶模式擁有AMG專屬顯示介面,於兩側提供車輛模式與各部件溫度等資訊,有趣的是,這輛車還選配3D儀錶模式,只是照片難以呈現,大概就像是小時候觀看恐龍立體尺的感覺~不過還是期待S-Class那套具有AR擴增實境功能的HUD能夠下放到E-Class與其他車款。


裝載具備各項模式與功能選擇旋鈕的蜻蜓式方向盤,早已是AMG車型的招牌配備,試駕車還特別選配由MICROCUT與真皮材質混搭包覆而成的方向盤,兩側近似麂皮的握感表現確實相當不錯!


在車輛資訊的能量流或驅動裝置頁面中,可以看到關於車輛動力的驅動來源、溫度狀態及轉向角度等等,E 53的後軸提供最大2.5度轉向輔助,時速90km/h以下採用反向輔助,90度以上則以同向輔助,對於軸距長達2971mm的E 53具有莫大幫助,不論是在山區道路的操駕靈活性還是市區穿梭都很有感!

E 53這套油電系統同時配備PHEV動力少見的快充支援功能,最高可支援到60kW DC直流快充,20分鐘即可將電力從10%充到80%,或者是回家插著慢充也無妨,101公里續航里程應該足夠應付多數人的每天上下班里程使用。

提供電動腰靠調整功能的新世代賓士車款,都能透過螢幕這個直覺化圖形操作來調整腰靠需要支撐的位置,比起之前使用四向按鈕是快速、方便許多。


賓士環景影像輔助系統的畫質表現一向出色,同時提供非常完整且流暢的環景影像調整操作,也可以紀錄開啟環景影像的所在位置,下次來到此處便會自動開啟。
- 1
- 2
- 3
- 4

原本E 53的雙前座是以MICROCUTT/ARTICO雙材質包覆而成,試駕車則升級為Nappa皮革包覆,乘坐與觸摸質感自然是更上層樓。同時經由兩側側翼的明顯支撐效果輔助,身體可以被夾的十分牢固,至少當天面對山路操駕過程是沒有問題的。


E 53因後廂下方裝載電池的關係,行李廂容量從540公升縮減到370公升,打開行李箱就可以看出明顯差異,尤其是高度部份。

試駕途中行經具有充電設施的停車場,正好來試試E 53的充電功能,可惜我們遇到的是慢充,吃個午餐只能補充些許電量。



畫面轉到W124 500E,當年內裝可沒有現在E 53這般華麗,跟外型一樣都是直來直往,只是提供更多電動調整功能,像是雙前座不只有電動調整還有兩組電動記憶與電動加熱,這可是三十幾年前的車啊!居然雙前座都配備兩組記憶功能。然後這兩張由Recaro代工的座椅,舒適性跟包覆性表現也都不俗,甚至具有電動加熱功能。

我想中央出風口這個保時捷香氛劑一定是車主故意選的,外行人肯定摸不著頭緒,內行人才曉得兩個品牌在三十多年前曾有這麼一次合作關係。

一般124車主想仿效500E內裝的困難點,除雙前座以外,就是改為獨立雙座設定的這組後座椅,於兩側座位提供更突出的側翼包覆效果。

打開引擎蓋,這具碩大的M119 5.0升V8自然進氣引擎,肯定是眾多124車主最肖想的一具機體,在當年已可發揮326hp最大馬力,百公里加速更可在5.9秒達成,在當時四門房車領域絕對是非常強勁!


扣除上回海外試駕行程,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台灣駕駛W124 500E,動力方面自然是跟上回相同,擁有極為渾厚且源源不絕的動力支援,或許起步步調稍微緩慢一點,但是待轉速爬升至5.6000轉以上,這部車反而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更讓人驚豔的一點,是即使車主已經換裝18吋圈胎組合,避震回饋調性依然十分Q彈,既能有效舒緩不平路面的跳動感,也能在動態操駕給予適當的支撐性,就差在當年500E的轉向並未特別凌厲而已,同樣維持著相對舒適的整體化設定。



至於E 53的話,加入電動馬達的最大不同,肯定是加速反應與力道輔助效果,尤其是起步時的瞬間,會突然有種像是駕駛電動車的錯覺,因為加速反應實在靈敏!特別的一點是,如同前文提及,即使E 53的加速體感飛快,AMG依然選擇以不疾不徐的柔順體感呈現,乘客坐在車內並不會覺得加速感特別猛爆或爆力,只能從飛快上揚的時速錶指針發現,原來現在時速這麼高了啊!
除加速體感上的設定差異以外,具備後軸轉向輔助的E 53,在山路上確實呈現一般五米大車無法企及的靈活性與操駕樂趣。另外搭載AMG RIDE CONTROL可變阻尼懸吊系統的E 53,可根據行車模式隨時偵測個別車輪的支撐性所需。不過或許是63還沒登場的關係,可以明顯察覺53就算在Sport+模式,回饋調性卻沒那麼硬派,感覺還是保留更多的舒適性給予車內乘客。因此若認真操駕起來,似乎會覺得E 53在加速體感的刺激度、避震回饋的支撐性硬朗程度都還可以再多一點,應該就是為E 63保留一點空間吧!


加入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的E 53,又再次將「完美均衡」詮釋到更高的境界,在想好好放鬆或承載家人時刻,E 53可以轉化為純電行駛的電動車身份;在想週末跑山好好紓壓一番時,更犀利的動態與更靈敏的動力輸出,同樣可以在山路操駕過程得到滿滿的快樂!如果不想要過於狂妄的個性,也想要一台隨時可以勝任各種場景的全方位車款,這次新世代E 53 Hybrid在試完後確實會讓人愛不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