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主題"我要做好人" 是響應萬金教堂一人一塊錢 粉刷外牆的活動
萬金聖堂是三級古蹟,西班牙風格的建築,無暇聖母很溫柔的站在聖殿裡頭迎接我們

萬金開教始於公元一八六一年,由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從高雄前金步行往返傳教。一八六三年建立第一座土塊聖堂,當年共領洗八十三人,是衛為首批教友。但逐漸萌發壯的信仰,此時卻遭到仇教者和宵喜小諸多陷並破壞,期中更屢次火燒聖堂,搶奪教會及教友財產、糾眾械鬥為甚。所幸,神父和教友們在團結中依賴天主、聖母的助佑,終能化解一次次的困厄

一八六五年,南部大地震,聖堂牆壁倒塌大半,經良方濟神父在教友支援下修建如初。那時,虔敬聖母的萬金教友廣受神恩,歸化領洗者日愈增多,聖堂顯得狹小,而友了興見大堂之構想。一八六九年十月,良神父購置一片林地( 今堂址 ),並在十二月依西班牙古堡式建築鳩工建造,費時一年,於一八七O年十二月八日舉行開堂大典,並以『無染原罪聖母』為教堂主保,為現今聖殿『堂慶』之由來。

新堂寬四十五尺、長一百十六尺、壁高二十五尺、牆厚三尺,不用鋼筋而以碎石、石灰、黑糖、蜂蜜、木棉及火磚等物混合代之,堅硬無比。曾令蒞此考察的中外人士嘆為視止、稱讚不已!建築材料則由福州把福杉結成木筏,隨海潮漂流至東港,再以牛車運回。泥、木匠大多來自福州、廈門、澎湖。(聖堂大鐘)則遠自西班牙運來,遊行用的(聖母轎)則由福建名雕刻家鑴刻,美侖美奐,百餘年來均完整無缺。一八七二年,良神父再以『財團法人聖徒會』名義購地數十甲,並無限期低價租賃給教友,使一百二十戶貧困家庭獲得照顧並改善生活。
一八七四年,清廷船政大臣沈葆禎奉命巡視南部開山工程,途經萬金莊,目睹莊嚴宏偉聖母大堂座落在安和靜諡的農村,神父中國化,教友和樂團結,認為教會可以敦風礪俗,又可做撫番工作,消弭種族歧見,於是奏請皇上支援傳教工作。同治皇帝乃特親賜『奉旨』照准及『天主堂』聖石,於一八七五年鑲在聖堂正面上方,自此官兵路過必下馬行禮。
但自一八九五年起,萬金教會又受到一波波仇教者戕害,幸蒙天主保佑,終能化險為夷。一九四四年抗日時間,日軍佔據聖堂做為指揮部,神父只得在教友家中獻祭。五月十日晚,傳說有白衣騎士,在旋風呼嘯中持鞭飛舞,日軍紛紛病倒驚惶逃出。一九四五年,美軍機大轟炸,聖堂附近彈殼積地而聖堂卻奇蹟式的完整無恙,聞者莫不驚懼,一致認為天主及聖母大能助佑,才有此奇蹟,於是信德受到肯定,入教者日眾。

歷經滄桑的萬金教會,擔負起酵母的責任,間接促成附近堂區的建立,也建立信德不衰的楷模。特別是每年十二月八日主保瞻禮,更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朝聖,成為南台灣的聖母朝聖地。這些欣忍和榮耀,不但肯定了歷任傳教士奉獻成果,也是聖母眷愛萬金教友的最好憑證。沈侵於喜悅之餘,萬金教友更加努力負起為耶穌基督做見證、傳福音的使命。
紅色字體部分擷取自萬金聖殿簡介

萬金教堂是很多婚紗必拍的景點,外頭的超大雞蛋樹是阿花的最愛
雖然我不是教徒,但是每次走進聖殿,總是能夠得到寧靜....
靜靜的
坐著
看著聖母
不知不覺的....很平靜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