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朋友們好~小弟騎車的車齡也不長~去年報名武嶺騎了9小時才到 上周的杉林溪勉強騎完(但已過了4小時)~~一路上 看到很少朋友們跟我一樣還是使用原廠的26吋1.95寬巧克力胎~有點受夠了~呵呵

最近逛了用品店~物色了外胎 發現正新26*1.5寬的外胎只有3百多 然後防刺胎7百多~
仔細摸了材質好像沒啥不同 3百多的外緣比較光頭了點~

想問的是~防刺胎內的編織是不是有比較好?
如果我希望防刺的功能強一點 有沒有推薦好一點的外胎

謝謝~
文章關鍵字
個人其實覺得有防刺還是沒差,防刺只防又小型的鋼絲,碰到圖釘你就知道,馬上就聽到"嘶"一聲就沒氣了,差別只在於編織層的密度,防刺胎較密,所以較不易刺破,但遇到大東西就算是防刺胎也沒則
注意胎壓,隨車打氣筒,補胎片,挖胎棒,多準備一條內胎,比什麼防刺都強

Mr. Sean wrote:
碰到圖釘你就知道,馬上就聽到"嘶"一聲就沒氣了


這倒是不一定 這二台車皆用釘著圖釘,還可以騎...。

請參考 防刺層 VS 圖釘


Mr. Sean wrote:
差別只在於編織層的密度,防刺胎較密


據在下的瞭解 "編織層的密度",與騎車時的貼地度有關,愈密則編織層愈薄,貼地滾動性愈好但也愈危險,所以輪胎製造商會在編織層外加一層類似PVC的東東,來保護編織層,也就是所謂的防刺胎了。

至於前述的防刺層,目前台灣主要有二個產品01上統稱【克破】,一個是美國製的(有多種寬度2.3 2.7 4.0 公分等)、一個是台灣製的(僅有公路車的2.3公分),爬一下文即可看到。任何胎裝上後皆可變成防刺胎。
P陳
大人千萬別改呀
小的改過, 結果
a. 爬坡時, 細胎的貫量小於粗胎
(2.1的巧克力胎, 外徑是不輸700c 喔 )
b.細胎要高壓才能維持外型 ,代價就是硬梆梆, 一趟路下來 背肌好硬
c.很容易爆胎
d.娘砲
e.只有平路巡航速度快10%左右,

你要不改改粗一點的光頭胎or有錢換一組爬山輪組試試


Jimmy
感覺樓主的腿力因素比車胎佔更大比例,而且在爬坡的部分換細胎的效果有限,下坡的穩定性卻犧牲不少。建議多練腿力會比較實際。
防刺胎會比較重一些些,建議可以試試很多人用的馬吉斯 M2003 26吋 * 1.75一級環島防刺胎,有反光條,滾動安靜,抓地好,排水不差,我覺得滿平均的。不過原廠胎可以留著用,哪天想到野外去走走時可以換,或者也可以試試蟒蛇胎。參考看看。
小弟最近也想換,防刺胎or小八胎,猶豫不決

李小小南 wrote:
板上朋友們好~小弟騎...(恕刪)


我也有想換胎 不過等我的原廠巧克力胎磨完

只是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人生在世再怎麼榮華,終究還是歸於死亡。上帝的存在受盡爭議,死神確是實實在在。
我登山車是用 馬牌 TravelContact 26 x 1.75 防刺胎,胎紋是半光頭半巧克力,
我把磅數打到80psi,騎下來感覺是,變得比較震,而均速感覺只增加5-8公里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