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00694 wrote:
這有想過,不過他的車...(恕刪)...
sag抓到30~35%後輪軸可能已經到45%左右

如果大大改後避前, 假設25%的Sag使BB離地30公分
那麼改了加長後避之後, 應該調整Sag使BB一樣離地30公分
這樣騎乘角度才不會跑掉
因為Sag而吃掉的行程, 會更靈敏的反應"凹入的"障礙

而多一點的Sag可以換多一點的貼地性及穩定性
在下自己的車子, Sag都設在30~35%

頭管角度的部分, 是利用"向下延伸10mm"的後勾爪,
相對來說, 後半部會抬高10mm, 重心前移,是這樣嗎?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當然用不等距的彈簧來搭配是可以有不同K值,
但也可以用相同螺距但不同線徑的彈簧來組合~~

較細線徑的彈簧可以有更大的零節距行程,
所以不是你講的那麼單純喔~~

想要"先硬後軟",可以從改變上三角座的力矩角度來達到~~

若一開始避震與三角座是成直角,那就會越下壓越軟~~

若一開始避震與三角座不是成直角,那就會越下壓越接近直角,就會越硬~~
Roger陳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頭管角度的部分, 是利用"向下延伸10mm"的後勾爪,
相對來說, 後半部會抬高10mm, 重心前移,是這樣嗎?


向上延伸的後鉤爪,降低頭管角度

抵消因為後避加長而向下延伸的部分

01700694 wrote:
向上延伸的後鉤爪,降...(恕刪)

在下完全猜錯...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Roger17Chen wrote:
若一開始避震與三角座是成直角,那就會越下壓越軟~~
若一開始避震與三角座不是成直角,那就會越下壓越接近直角,就會越硬~~


這點也研究過了,如果連桿較大的話(也就是您所說的三角座),您所說的是成立的

但如果使用較小的連桿時,您說的部分只考率到施力角度

並沒有考慮到連桿是順著轉點畫圈在作動的,並非直線

從角度來看90度確實是施力的最大角度(最軟)

從弧(作動方向)來看90度卻是力臂比最小的時候(最硬)
(如果沒在圓切線上做一翻功課,也許很難聽的懂)

當然兩個一加一減之下,到底誰大誰小,我們不是設計者,很難能得到答案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在下完全猜錯...


如同我第一次回覆一樣,是我解釋的不夠清楚

sag的部分,如果我今天騎的是其它車種,也許加大不會讓我有什麼太多的想法

但加大在faith上,後避+1%,後輪軸就會放大至超過1%
再加上越後段力臂比越小的關系
加的越大,就越不像長行程車種(因為行程都用在負行程了)

就跟我文中提的一樣,負行程有他的好處,但越大也會越去壓縮正行程可用的範圍
gsx916 wrote:
找專門做彈簧的店 圈數線徑材質都可以改 不用屈就現有彈簧


小弟定做過後心得是...

多數專門定制的彈簧店,並沒有提供頭尾切平的服務(有內收)
而且避震用的彈簧,似呼熱處理系數較高,如用彈簧店定制的彈簧,會疲乏的很快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在家養病中....無奈只好把腳癢當作手癢上來練打字

Roger17Chen wrote:
當然用不等距的彈簧來...(恕刪)


三角架角度??......避震器的後傾角(caster)嗎?

01700694 wrote:

小弟定做過後...(恕刪)


小弟去問的店也不知自己是用何鋼材? 更沒有彈簧專用的一些鋼材像鉻釩鋼etc. 之前有人反應跑了一兩趟 , 彈簧行程就縮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