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牌的16"與18"的車架幾何,有分歐美規及亞洲版,相同的16"。但在亞洲版與歐美規中,很明顯的歐美規就會較大架;不過M牌也很貼心的將型號分類了,這也就是說,為何有510、520卻還來個冠二、冠三的區分。雖然這是聽熟悉M牌的朋友解釋,似乎也有點道理。不過沒機會將這幾台車架一起做比較,所以也不知是否正確。若真要選擇,當然還是去車店實際上坐坐看,以大大的身高來看,選歐版16"是座管的高度調整範圍可以較多選擇,若是亞版的16",可能就太小了。若選18"那相對的座管的調整範圍就較小,有時候連尾燈或是快拆貨架都會沒地方裝;這也是要考量的地方。
如果樓主有興趣的話,去量一下x8的18吋車架上管長估計少說有21吋以上而我身高一七四,手指到手臂全長約在二十吋左右對我個人來說,X八的18吋車架的上管就太長了除非樓主你的手臂特長超過二十二吋否則還是以十六吋車架的上管較佳登山車來說,還是盡量去避免過大車架畢竟合適或稍稍小一號的車架可以得到比較高的操控性及登山效能!反之太趴的話,就失去登山車敏捷的特性了平地短程騎乘或許沒有什麼不舒服但是你騎一次長程高山爬坡段合適或略小的車架及高等級的變速系統就可以相當明顯感覺出其中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