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yChao wrote:
分析討論很單純沒有其...(恕刪)
跟我的比賽車一樣說
我173cm用14.5吋在騎
希望能試用到CC大的夢幻產品

 
                CaseyChao wrote:
.....當前叉加長後...
車架被改變幾何...
除了前輪圓心與地面投影點...
與前叉與地面的延伸點寬度改變外...
軸距拉長點...
頭管與車架角度變大...
坐管角度也變大...
連帶的踏板的高度也變的比較高...
這些改變在騎乘上的影響是蠻多的...
是加分或者是減分...
會因人而異...
就以頭管角度變大後的受力...
對我來說還沒跳過超過60CM的高度...
一般林道上下騎乘...
小跳一下是沒問題...
CaseyChao wrote:
以下同樣的上下樓梯路段...
因為原廠前叉120CM行程會因為被壓縮多...
使得下坡重心穩定度下降有點放不開...
慢速對於手握回饋的反應不大...
目前使用160CM重心操控上感覺比較自在...
速度可以快一點...
可以感覺台階路面對於手握的反應比較多...
由此以比對比較多的範圍...
來體驗觸感硬表面的飛行手握...
Q彈性的內在對於騎乘使用上的優...
這部份等完成時再回到飛行手握上討論......
CaseyChao wrote:
分享一下我為何選擇XS的車架的過程...
林道騎乘我不飛不跳...
而林道中下陡一點的坡度...
須要臀部離開坐墊往後輪移..
之前分享過手肘外擴也是穩定的重點...
而此時影響最多的是人車三點相對長短位置...
目前我用60長的龍頭...
標準坐墊高...
退到後輪上方時感覺手臂已經拉直...
此時約為後退最長距離...
用長一點的龍頭或大一點的車架...
會讓坐墊後方的空間變小...
所以我選擇適合我的上管長度...
XS剛好滿足我的騎乘範圍...
至今並不覺得有合不妥...
把圖片轉一下角度...
我會用標準坐墊高...
因為不飛跳在站姿騎乘操控時...
坐墊與臀部的緩衝距離可以滿足...
當須要重心後移時也可以快速後移...
低坐墊位對我來說反而在某種後移時...
感覺卡卡的...
所以要用標準坐墊高或低坐地墊位...
這部份應該也是會因人而異...
當我可以會飛跳到某種程度時...
必要把坐墊位降低...
我也會降低...
但不是目前的操控能力...
我想最少也要能夠提昇個三五級才有可能...
應該是熟練所有基本動作後的事...
這事我還蠻清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