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車由幾個重要的零組件構成:
1.車架
2.輪組
3.變速系統
單就車架好壞來決定一台車的價值,小弟到是有另外的看法,一支鋁合金或複合式車架約10000~25000元,一套好的變速器約要20000~40000元,輪組則從5000~40000不等,一支車架若保養的好,中古車架價格還不差,但是若是中古變速器,就算保養的好,價格也好不到哪去,所以真的不適合的話,好像換車架比較划算耶!!
小弟覺得一台車騎乘的好壞,應該是一台紮實的車架、良好效率的大盤以及輪組,FUJI的配備大多以XT為主,以整體效率來說,FUJI的車會有比較好的踩踏效率,但如果不考慮效率,舒適度應該會是GIANT的比較好,再不就端看樓主喜歡哪台的外觀了!

個人覺得如果要比的話,這台09年的SUNCREST跟XTC ALLIANCE 2比較速配,
顏色蠻像的,變速器的等級也SLX,不過XTC配的是蝶煞,這台只有V煞~~
另外,這台訂價多少錢,我不是很清楚...
其實現在討論08的大黃蜂和09 XTC ALLIANCE 2應該沒太大意義,因為08的
大黃蜂已經很難買到了,拿09年的大黃蜂來比,應該比較適合;如果是我選,
若買得到08的大黃蜂,我就選這台,若是只能買到09年的大黃蜂,那我會選XTC...
姑且不論08及09年的塗裝,08年的好料,好像在09年上面都消失了,其實
在08年上用的RITCHEY龍頭、坐管、坐墊(雖然很硬很難坐),基本上市面
上的價格都不便宜,比起一般的成車,FUJI的用料算是很有誠意的,那支
ROCK SHOT RECON SL AIR的前叉,事實上也比XTC的DART 3貴了
不少... 比較不滿意的應該是08年大黃蜂的輪組感覺比較有升級的空間,XTC
那組輪組,雖然不知道是哪牌的,是不是好用? 但是個人感覺外觀看起來
是比較讚啦!!
至於車架的話,雖然我沒騎過復合式車架,但是說實在的,我不是很有信心,
因為如果復合式車架真的很優的話,應該在很多其他大廠上也會大量出現
這樣的設計,但是看起來復合式車架現在好像還不是主流?
當初其實我比較想買碟煞的車,但為何我最後我會買大黃蜂勒? 主要原因就是
他的A7車架,不管是外型或重量,感覺它真的比其它的A4車架優... 至於車架
強度,說真的我騎不大出來,因為沒有騎其它車的經驗,所以後來只好捨MTB-08
及MTB-07,買了這台MTB-06,當然小朋友也離家出走啦!!
以下是我的一點點感想:
首先是零組件。
Shimano前三級變速套件做得越來越接近了,
以登山車來說,07年XTR大盤組的32T齒盤首度出現複合材料,
08年下放到XT,09年下放到SLX;
以現在前三級的飛輪、大盤組設計如此接近的情況下,
換上相同的變把,我想大部分的人騎不出零件等級的差異。
如果不會操很大,說真的SLX很夠用了。
另外,XTC Alliance所搭的前叉跟輪組其實都不算難用,
只是....重了些,光這兩樣就比大黃蜂重了0.5kg以上。
再來是車架。
XTC Alliance所採用的材料分布比較特別,但老實說蠻好騎的。
我在買這台車之前,也是擔心強度的問題,
沒想到這樣的設計,強度跟舒適性算是都有兼顧到了。
影響車身穩定性最大的五通部位,
其周圍的所有管材都是鋁合金(有焊接也有膠合);
而碳纖則運用在後上叉(影響舒適性最主要的地方)跟上管,
因此踩踏時不會出現預期中“五通軟軟的”的感覺。
(事實上我認為強度比公司提供的車更好)
整體而言,對於這個車架我是推薦的;
而大黃蜂咧?看起來也相當不錯,可惜沒騎過。
也許您可以先買大黃蜂來騎,
等將來有錢換下一台車時再來選擇復合or全碳纖車架,
更能體會碳纖所帶來的舒適性。
碳纖or複合車架的車子通常讓人覺得CP值不高,
那是因為這些車架製作起來超級費工,成本很高;
其中,複合車架需將兩種材料膠合,黏歪了就沒救了,
(這也是為什麼推出複合車架的車廠不多)
鋁車架於製造過程中稍微焊歪還沒關係,
在進行下一工程之前把他敲正即可。
而是有一個主體的顏色,再去做細部圖案塗裝~
這樣的塗裝會比較耐看,也不會蓋掉車架線條,更不會因為有下年度新配色,就一下子被幹掉,明顯給人一種舊款車的感覺...
像SUNCREST PRO,主體黃,但有銀色LOGO線條(範圍大但細)及紅黑字體點綴,是單調了點...
但比起另一台XTC搞不清楚主色是啥的(配色過多)就又好一點!
至於車架,還是推單一管材!
不管是CARBON還是鋁,鈦,鈧,鋼~
除非是雙避,前三角CARBON後三角鋁之類!
畢竟"黏"絕對比不上一體成型或焊!
其他零件到不是啥大問題,"改"就能解決!(雖然我自己不太能認同自行車改裝一事)
但唯獨車架不能改,因為改了就等於是換台車了嘛~
彷彿否決掉原本主體的意思!
"A" secret wrote:
但唯獨車架不能改,因為改了就等於是換台車了嘛~...(恕刪)
哈哈哈
最近正有此意
每天花時間物色改裝零件
還不如兩個車架配一套不錯的零件
看行程決定車架
現在騎的雙避震就算有踩踏平台 前叉智慧鎖死
很多用不到避震的地方還是比不過硬尾車
光重量就差一段距離
要跑長程的時後
乾脆把ANTHEM的零件全移植到另一個較輕的車架上
等要玩林道再換回來.......
此外 自己裝上車用過的
有Alivio Deore LX XT四套變速系統(Alivio是LGS成車附的)
大盤還用過SIS的....(組車時被硬塞)
剎車跟花鼓只用過LX的 其它都是用昆騰鼓 AVID煞車
說句實在話 變速器從Deore以上
調校正確的時後 真分不太出來有啥不同
撥把一按"咖"的一聲就過去了
從原廠資料上看 也是同一套技術 同構造 小地方小改而已
例如Deore變把有雙向 在Alivio就沒有
某些型號有生產反向後變 某些型號沒有
螺絲材質 塗裝 重量差異(主要是大盤鋼或鋁的重量差別 其它能偷的不多)
尤其XTR鋼珠改成不鏽鋼 這點我一直搞不懂為啥.....(不鏽鋼不是比較軟?)
我想 要感受出這三四級套件的不同
還真沒這麼簡單
一般人也只能感受那排浮雕字的爽度

還有耐用度的問題
等級高不代表耐用度一定高
尤其到了競賽等及
有時為了偷重量 滑順度 會犧牲耐用度
從鋁大盤 不鏽鋼珠應該可以看出些端倪
(純推測 手上幾台車除了前叉還沒東西壞過)
SRAM系統沒用過 有些東西不相容
不然也想跳著試試看
這樣說 樓主應該了解
車架跟零件小差異哪個重要了
Deore後變今天小摔磨到 心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