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問題很多人討論過了這邊有文章可以參考,這是許多實際的案例所堆積而成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354674&p=1
希望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喔。

另外順便跟上面的說MCM的車架我所知道的已經很多年沒有變過設計了倒是塗裝換了不少
要說最倒楣的應該是我們這些早期買MCM Team的吧光車架就跟現在MCM V/D差不多
除了塗裝比較值得安慰點不然其他的都應該想吐血
eheng wrote:
MCM 1.2公斤怎...(恕刪)


非常感謝eheng這麼詳盡的說明。
其實小弟也認為(1)碳纖沒有那麼不堪,現在有多少產品使用碳纖,從太空梭、飛機到球桿(更常碰撞地面)都可以用,因此我對碳纖的耐用有信心,我是學材料的,安心於碳纖一般操作下的耐用度,除非你刻意去敲擊它;(2)讓我最擔憂的是MCM D的共振,因為真的很多前輩都一致說有,即使是從160mm換到140mm雖有改善但還是有共振,車行老闆一直說他賣出去的都沒有反應這問題(昨天他真的又賣出一部),但我還是不希望花錢買一個不確定的品質。
奇怪,怎麼沒有大大給我有關更多C2和價錢的意見?拿C2和HB1比較又如何呢?感謝。
C2 原價68K, 我問到的可以54K 成交 再換個防刺胎1K, 總共加起來55K, 至於能凹到什麼贈品 我就不知道了
一台自行車幾乎與125機車同價 已經是很高檔了 接下來就是努力的去騎啦!
宣諭 wrote:
C2 原價68K, ...(恕刪)


感謝宣諭,我就跟老闆談談看換防刺胎(Maxxis)來買C2,

grumps wrote:
改這樣也用不到買C1...(恕刪)


你想表達什麼?
...... 我想表達的是, 改成這麼高檔的機私頭是要花上不少錢的,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多的預算, 既然樓主的預算是約50K, 所以應該盡量以樓主的預算作為考量, 當然如果你是要以勸敗為目的的話就另當別論!!! .......

今年的MCM不是長這樣那不然是長怎樣?
塗裝不同而已
...... 你自己都把不同點說出來了, 不然你覺得是怎樣呢!!! .......

還有, 既然是討論事情, 就好好討論嘛!! 幹麻火氣那麼大, 我們說的也是事實, 又不是憑空捏造, 就算你認為大家大家有誤解, 那你就把你認為所謂正確的事情寫出來, 結果也沒看到你澄清了什麼事情, 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那裡發火跟出言不遜的發言, 這樣並無助於事情的討論 ........

如果能像eheng 兄一樣把一些詳細的狀況向大家說明, 我想各位網兄應該都是粉歡迎的!!! ........
cybermatrix wrote:
今年的MCM不是長這樣那不然是長怎樣?
塗裝不同而已
...... 你自己都把不同點說出來了, 不然你覺得是怎樣呢!!! ....... (恕刪)

那麼您的意思是說因為塗裝不同造成共振??
可以請您說說您的高見~我願洗耳恭聽~
不要模糊我的論點~我也沒有勸敗任何人
早在您注冊之前我就說過我不喜歡勸敗
文章在這裡
我想表達MCM是一部好車~
他夠便宜~很超值..
敗就敗在因為他的便宜使很多人當他是入門車
很多人以為買了carbon的單車等級很高就不該有任何的問題
殊不知這些問題的發生點並不一定是單車本身所造成
以新款的MCM來說,問題是出在剎車並不是車架本身..
01上很多人都說一次到位~
很抱歉~我也是一步步升級而來
雖然要花更多的錢~但是我買到了經驗
這是一次到位所買不到的經驗
不是我火氣大
我發的文章從沒有用情緒字眼
請您不要"預設"我的心情
這是個公開的討論平台
任何人都可以在板規的規範下發言
如果您有更高明獨到的見解~請您發表
而不是只說"如果要買G 牌Carbon 的車架, 請不要考慮今年出的MCM D 或MCM V, 請直接上XTC 等級的." .......
grumps wrote:
那麼您的意思是說因為...(恕刪)


是不是火氣大, 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說而已!! .......

至於今年MCM D/V 車架共振的問題, 如果是只有少數, 我想也不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 顯然是G 牌內部QC出現狀況, 至於以前QC沒有問題, 也不見得今年QC 就沒有問題, 但是不管如何, 今年的MCM D/V 不是只有共振的問題, 其他理由請自己爬一爬文, 請不要斷章取義!!! ..........
感謝大家熱心的幫忙,各位都是善心人士願意幫有困惑的車友分憂解惑,感激。
小弟又跑了一趟車行看車,決定從下列這幾部挑一部車自己用,請大家回到我這個問題,給小弟意見。
1. MCM D:優點是碳纖車架,零件一般等級混裝,缺點是發生共振的可能。
2. XTC Composite 2:優點是比MCM D更新的formulaOne車架,零件大多為中等的XT級。
3. ANTHEM 1:優點是零件幾乎全車XT等級(比上述兩車都好),缺點是此車有前後避震,後避震聽說會在登山時吸收掉約20%的力量,這對我的體力是一種負擔!
4. XTC HB2:有價廉的優點,缺點當然就是零件普普囉。
5. 除上述四種G牌外,我看到SCOTT型號SCALE 40:優點是零件使用LT或XT等級,前避震使用FOX且沒有後避震符合我登山需求,缺點是我還是比較想買G牌子。

以上的優缺點都是對我的需求(河堤道和登山柏油路)來說,不見得適用於各位。請提供以上四部單車的購車或使用意見,感謝。
mech wrote:
3. ANTHEM 1:優點是零件幾乎全車XT等級(比上述兩車都好),缺點是此車有前後避震,後避震聽說會在登山時吸收掉約20%的力量,這對我的體力是一種負擔!


會有20%這麼多嗎?不覺得耶.....雖然我不是騎ANTHEM

但是試過同一台車(TOMAC)騎楓林橋到風櫃嘴(約6.3KM)

前避震無法鎖死

第一天(後避震打飽)

第二天(後避震將氣放光)

時間差不到10秒
MECH大大可以先想想您自己最喜歡哪一台車的塗裝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參考喔,畢竟如果連外觀都不是最喜歡了,零件再好也會影響你騎車的心情的。

其實C2不錯啊,跟MCM都是碳纖維,碳纖維車架的耐用度跟保養其實是見人見智的,
從我接觸單車以來,就一直聽到建議使用跟不建議使用碳纖維的兩種正反意見,
最重要的還是您是否有體驗過碳纖維車架跟其他材質車架的差異點

如果您常常走一些路況不好的路的話
我會建議買ANTHEM1,雙避震在爬坡並不會減損太多動能

如果常騎一般平整的道路,那HB2或C2都是可以考慮
看大大您列的車種,可見預算都到六萬多了,或許也可以朝自組車的方向來走
用XTC TEAM車架組的話,其他配件也許會更好喔,而且是單避震鋁車架,您可以參考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