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go Bike 系列之 登山車大改 全能車

網搜見相近產品,這隻看風格便知是工業設計人所作,特製車体成本高,底盤低不適越野
其懸掛知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否則不會稱其前懸為 independent suspension,左右輪互動如橇橇板怎會是獨立懸掛?這懸掛叫 full floating suspension



硬体裝置大致底定,前箱後籃都有螺絲鎖定




若想裝更多物件,還能加馬鞍袋
合作的貿易商產品,中置馬達電輔,這款是2,3輪通用車架
#46提起老美所要之前2輪套件,粉体烤黑漆+白鉄件噴沙,外觀比以前未做表面處理套件好許多但是量少價高




他還問我改低跨鋁車架所需加工件價幾何, 他也有興趣改,我只加工2套+, 最後一套不完整但他應很容易補做缺件

24仔小三接通電力後試車, 500W 比起騎了一年半的20"小紅250W馬達功率與扭力當然都大,耗電也快, 小紅只能腳踩時電動輔助, 這隻有指撥油門, 起步與過紅綠燈很實用, 如果耽於滿足加速與衝刺快感, 常摧油門沒多久電量指示就掉格警告你多用腳踩助力省電

前輪原裝 1.95x20 胎, 騎了20km後電量掉了好幾格後,換上1.75x20胎再去試跑, 以前小紅車速慢,路肩破碎地形衝浪沒事, 而這隻車速快,想試試衝障礙避震緩衝效果,不料前輪胎撞突角感覺觸及輪圈,果然右前輪馬上洩氣報復你的魯莽, 車泊路肩將帶的備內胎換上, 爆胎原因一則車速快,另1.75比1.95能承受的撞擊緩衝空間也小些

這隻的極速約35km/hr, 比起小紅也只快出5+啊嚕已! 2倍功率想必貢獻在扭力居多,從加速性可感知,所以這馬達理應適於山路爬坡,初路試爬了短陡坡也能印證

心得: 若是常跑土石路還是裝1.95胎為妙, 若為省電裝1.75胎就別故意去撞突起障礙試避震




加映帶6L瓶裝水照片

烏都禾黑 wrote:
合作的貿易商產品,中(恕刪)

貿易商通知我這隻彎道小三上了德國自行車媒体, 前陣子聽說在趕自行車展樣品,不知是否就指這
大賣場剛買菜回來
45L整理箱買菜一般可裝20kg,這內容酒水佔了10幾kg,騎起來穩定性毫不受貨物影響,再多可置箱蓋上縛綁帶或後車籃

昨天小試騎136縣道蝙蝠洞往上騎一小段山路便折返,住家出發沿著頭汴坑溪新路來回34公里,一則出發前非滿電,再者老歲仔平常沒運動,騎山路前得先鍛鍊一下耐力才行

圖片是蝙蝠洞往新社,過橋左側廢棄叉路,休息喝罐啤酒


今午後3時沿著63號道路接草屯自行車道北勢支線騎車去双冬,來回44k,平常只是騎著小號電輔車到附近溪畔納涼,從來沒騎過這麼遠,即使助力開到3檔,陰吊6L水瓶迎著強北風回程也會累, 6L水掛在最低處,騎車操控性毫無察覺異樣,就是加速性與上坡稍覺緩些


今天又騎去双冬,來回51km到家前1km後架15Ah電池斷電,休息吸管煙再開電用最小助力能騎到家; 肉腳阿伯全程開第三段助力時速約30km/hr輕鬆騎耗電快,看來要騎長途48V 350W較合適,這500W馬達純腳踩磁阻大很費力不合理,也許不同品牌有別




平常騎車陰吊2L水瓶為佳,流汗後旋鬆瓶蓋出小水洗手擦臉很方便


當兵時戰車駕駛手開的就是這M24
43cm x 32cm茶盤剛好可放入45L整理箱一敗, 箱体曲弧容許手指輕易取出茶盤,野營餐具收納很方便


再試快遞周轉箱,窄邊也是一敗毫無餘隙,看來是預謀設計好的,只是周轉箱太重不適用於單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