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e10272 wrote:
應該是先放鬆在拉扯...(恕刪)
哈....
光用簡單的手繪圖果然會讓人誤解啊
借用樓主的一張圖來解說一下吧

正確的應力圖應該是像這樣
在後輪處....鍊條切點的位置和後輪軸心是不會變的
整個後軸處的相關機構是視為一體
而在任何力學原理裡
施力和槓桿一定會有相交
不相交的話力量只會虛無的不斷傳遞出去
這就是在無阻力...也就是把車子架在修理台上時會發生的狀況
但實際上車輪要驅動車子加人最少七八十公斤的重量前進
因此一定會有阻力
便會有紅線...也就是實際上鍊條在拉動後輪的槓桿所在位置
也就是如此
而產生了帶動bobbing的關鍵黃色力矩....
ok
既然有了同軸車的狀況
那高轉點車的狀況是如何呢?
借用一張Pinkbike上網友貼的Orange 224....
224可以說是屬一屬二的高轉點單搖臂車
轉點做那麼高為的就是減低能量損失的狀況
而他的拉力模式則是這樣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鍊條拉力線和槓桿是幾乎完全重疊的
沒有產生bobbing的黃色力矩
這樣便可使能量損失降到最低
另外....Giant從ATX1到DH Team
也都有使用相同的原理以減少能量損失
這種作法只能消除"踩踏"造成的bobbing
但抽車時身體擺動造成的bobbing則是沒辦法
這時候便有NRS的出現...
只要把虛擬轉點拉到極高
鍊條拉扯的力量便會將黃色力矩線轉為向下而不是向上
用力抽車時避震器是會被反拉而不是壓縮
這時只要再搭配一支沒有sag的後避震器....後三角就不動如山了
至於實驗要怎麼做?
這非常簡單...
找一台同軸轉點的車....
把後避震器本體拆掉...
後煞煞住(這是要模擬推動人重車重而造成的阻力)...
然後轉踏板...
你就會發現一個很好玩的現象
整個後搖臂和曲柄會連成一體...同時一起旋轉
就像在轉一個以BB和同軸轉點為中心的大翹翹板一樣
很好玩但也很殘酷....
這就是同軸轉點創造了可以拉單速不會落鍊的雙避震車後
所造成的最欺慘下場
至於我為什麼會這麼清楚且賭定呢?
因為我的上上一台下坡車架....佑圓的YM999
便是一台同軸轉點的下坡車
完全仿照越野機車的方式做成的單槍後搖臂
而我也親自玩過這樣的實驗
不信?
現在Mac Mahone...Kona....Nicolai...
都有推出同軸轉點的車型
有興趣的車友可以借一台或買一台來試看看
相信我
後搖臂翹翹板真的很好玩

玩了會上癮但同時也會對能量損失產生遺憾....

但其性能當然也不是其他車款所能比擬的~~
,煞車的反扭力會強迫後懸吊往上縮

,因此煞車不會造成車頭下沉,而且不會影響避震的運作

,有能力的設計師都不願放低身段去設計兩輪的.....
,那時小弟我對這種"歧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運用自己工作的經驗設計了這輛單車,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汽車設計師能重視這塊領域,以造福眾單車車友~~

另外,小弟我真的不了解"純下坡車"為何還需要"360度轉把"的功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