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車手把長度(小跳一下)

CC大PO這些遊記~~述說這樣的短把設定 很適合上坡~!!下坡的部分就是能牽車就牽車嗎?如果是這樣我懂了~!
累了 懶的說了 只能對除了CC大以外的車友說 如果要其 比較顛 比較有難度的路段 真的不要用太短的手把 操縱性真的不會特別好 真要覺得手把太寬 建議是以自己肩膀寬度來量 上下1~2公分為基準來裁就好了 其他的 說在多也沒用了 CC大也說很多了 下場去玩玩就知道了......CC大辛苦了!~
以同樣的路段騎乘比對...
那就找一下2008年年初...
組好車馬上監理所前方林道新體驗車行...

除坐墊及卡踏外都是原廠的...

組好車後就來監理所前林道體驗一下雙避震的爽度...

長把多長忘了...

上下坑口...

就是愛跑車大卡踏...


其實這區域的林道...
多年前...
以早期最多速是二十一速的無前後避震的鋼管車...
來騎逛過...
當時沒有照片...
不然就來分享一下...


2008年初購入犬師時...
原廠手把手握上下堤岸長坡...

林道越野騎乘路況多元...
上坡騎不動下馬牽車是優的...
下坡路況差下馬牽車是好的...
須不須要牽車...
每個人的範圍不一樣...
比較來比較去意義不大...
再次強調騎乘安全為重...

可否請車友前輩分析一下...
我騎原廠長把及目前短把加飛行手握的差異...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現在騎出去人家看到你笑的比較大聲~
CaseyChao wrote:
可否請車友前輩分析一下...
我騎原廠長把及目前短把加飛行手握的差異...
...(恕刪)


那我先來分析一下好了 個人覺得版大騎"長把"的比"短把"的帥很多喔~~不會卡卡的!! 下一位~~
金屬機械人創作 HENRY'S ROBOTS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Henrys-Robots/741478905
就簡單的槓桿原理來說
施力距等於抗力矩
車把鋸這麼短, 在下在20年前就玩過了
在普通的onroad或鋪裝路面, 短把會給人操控輕鬆靈敏的感覺
鑽車縫, 過鬧區很有用

當不良路面造成前輪的擺動時
短車把反過來成為槓桿對手臂施力
手臂的要施更多的力來抵抗
簡單來說, 這麼短的車把, 無法應付不良的路面
CC一直強調不良路面就會下來牽車, 也證明了這件事
包括CC提到的, 輪子愈粗愈難操控, 都是車把過短造成的

對的車把遇到錯的路, 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在下覺得各位不用分享啥比對的, 因為拿掉"公式及常識", 剩下的只是個人喜好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在這裡懇請麻煩拜託CC大
根據"大亂來"大大的分析
原車換上一支最寬的平把, 再上下一次相思林
期待CC大分享自己完成的比對報告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安豬 wrote: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現在騎出去人家看到你笑的比較大聲~...(恕刪)


目前看完整個討論串最中肯的一句
hysaint.blogspot.com
目前本討論串最經典!

安豬大說的真是太貼切啦
林道路況多元注意安全是一定要的...
什麼樣的路程及路況長把適合...
什麼樣的路程及路況短把適合...
對於人車操控幾何會有一定的基礎...
這部分就煩請車友前輩多提供分享...

目前犬師的設定其長短利弊...
兩年兩萬公里的時間與路程...
由長而短我的騎乘範圍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有差的只有基礎平衡有比較好一點...

這一段時間體驗比對過所以蠻清楚的...
比較細的部分找時間再來分享...

實際體驗分享難免要找一下之前圖片...
再分享08年初犬師長把時經過的路...

路過可愛園區遊園路東側吉普車越野場地...
不同路徑有不同陡下的程度...
如由犬師下方坡度下我都只有繞過...


泰安溫泉來回190km 繞圈...
這吊橋下溪底應該也有一條便道...


監理所前方萬里長城步道剛鋪好的階梯...


回交叉路口可以下兩邊的坑口...
米粉坑南側基本有三~四條不同形式的路徑可逛
坑底的現有一段鵝卵石很大又多路面...
金聖公坑原有一處雨水沖刷後的乾砂溝...
登山客填平後...
可以由四叉路口下樓梯後...
直下相思樹林上左側步道...
可到萬里長城登山口...
樓梯後相思林路徑有連續的彎道...
有點速度過彎時需注意肩膀或頭去撞樹幹...
時常會有登山客出入需特別注意安全...


經過監理所前方有時間就由這下台一線...
監理所附近前後的林道有些路面...
會因下雨過後就有很大的改變...
為什麼?~為什麼?~要買車來牽~

cc大~公路車比較適合你~(換了公路車會不會又改淑女車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