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徵各種意見)SpeedOne小徑&26"登山車選擇與比較


最近正在找車架或成車
被SpeedOne的精緻度電到
加上獨特的後避震結構
當然,這種結構就是XC而已
既然已經確定自己可以接受
就開始準備要下手
無意間看到SOR小徑登山車官網連結
一整個被他可愛的比例給迷住

本人雖非高手大大,但已經接觸單車幾年的我也知道
想要Offroad人家是要輪圈大
回過頭騎小輪徑越野是不合理的

因此開始找小輪徑越野的資料
發現還是有人這樣做
似乎沒這麼不可行?

讓我陷入苦思的是這一段文字

(誠徵各種意見)SpeedOne小徑&26"登山車選擇與比較
在官方的FB上發問,原廠也坦承其實可以裝到26"
因此打起如意算盤
如果可以任意換輪胎豈不快哉!?

為了釐清到底幾何差多少
在軟體上實際拉過比例後發現,此款小徑車沒有這麼小~
只是有幾個關鍵尺寸似乎憋了點(見下圖)

(誠徵各種意見)SpeedOne小徑&26"登山車選擇與比較

(誠徵各種意見)SpeedOne小徑&26"登山車選擇與比較

比較麻煩的是換輪胎後BB高度一舉拉到將近345mm
簡直直奔DH雙避震的高度~
很怕重心提的太高
導致換輪之後的車無法騎,反而不實用

另外虛擬上管也短了點,大約只有同廠XCS 17"車架的尺寸
跟19"的車架大約差了快30mm,本人身高180,應該是得要騎到19"?
上管差異看起來不大,但是已單車而言這樣的尺寸對重心的影響跟座艙設定應該是差很多的?

反而是軸距的部份從規格上來看差不多
都是1060mm左右~
參考另一台有名的26"前叉登山小徑
KUWAHARA GAAP 軸距有1090 mm

看來是只差了30mm不知道會不會差很多?

以上的一些數據差異
不知道各位大大可否幫忙看一下
實際騎起來會不會差很多?
能否順利達成換輪實用騎乘,甚至Offroad?

麻煩各位對車架幾何比較有經驗的大大協助看一下~

謝謝!!
為什麼不直接買一台26"好了....至少不用思前想後

max33 wrote:
為什麼不直接買一台2...(恕刪)


為的就是那可愛的身影
小徑特有的悠閒風
那是一種如果可以兩全其美的貪心
也許最後會與現實妥協

目前看起來似乎有機會可以玩這種更有變化的遊戲
所以還在多方斟酌~
如此而已!

放鳥光 wrote:
為的就是那可愛的身影...(恕刪)


最後一張圖
你得把小徑的座墊再拉高
然後
偏高的重心
如同原廠客服回答你的:需要有更高超的技巧
騎這样的車,即使26吋胎
大概也只能在河濱或城市中散散步
off road?
忘了這件事吧

話說,這部小徑的設計看來確實很不錯呀
Try it!!! then tell as about it...

這樣才能自己真正體會到不一樣的幾何會有甚麼不一樣的感覺
========================== I Am Single 部落格, http://basslu.pixnet.net/blog

Bull1688 wrote:
最後一張圖你得把小徑...(恕刪)

應該不用再拉高
因為是從輪胎處直接墊高,BB與座墊的相對位置並沒有改變
今天我們不是去動他BB
是直接換26"輪組
所以等於可以想像是把小徑車放在一個五公分高的台階上
但是要求你雙腳一樣要踏在原本的地上

因為我前一台車是雙避震,BB本來就超高,所以才會想說這樣的重心應該是OK的?
唯一的問題是座艙好像小了點,以及BB高度的問題(軸距跟同廠大車等長,因此假定足夠)
這大概是目前唯二的問題了~

簡而言之,希望有經驗的大大可以幫忙看看
三公分的座艙差異,以及BB高度是否會有太大的影響?
放鳥光 wrote:
應該不用再拉高因為是...(恕刪)


那...
最好的方法如同盧魚大說的
試試看囉

Bull1688 wrote:
那...最好的方法如...(恕刪)


這品牌的車不便宜,單車架都要25K左右
成車更是高達60K↑
可能比較難買一台來試試看~

不過找了一晚上資料,有些有趣的發現~

對於BB高度影響的見解

也有實用的資料

對於座艙設定的數字也越查越有概念了~
以上資料跟大家分享
感覺樓主已經心有答案.

發這個文是要有人支持你買小徑來改.

建議你買登山車.就必須說服你放棄小徑.

雪上斷火. wrote:
感覺樓主已經心有答案...(恕刪)


要這麼說我也不能否認
的確是蠻喜歡這台車的

但是尺寸上的疑慮一直無法放心
所以想問問站上前輩們的意見
不會鐵齒的啦,騎車四五年
對尺寸的理論原本不熟,都是靠身體感覺

po上來是希望有理性的數據支撐
原本想說站上大大們經驗豐富應該有人可以指出那裡有問題
或是哪裡ok

只是大家好像都不太敢講的太死
好像也沒人說不行,也沒人敢贊成
大家都很謙虛,沒人要跳出來當壞人說我耍笨呵呵~

只好我自已一直在找資料看能不能這樣惡搞
陰錯陽差之下自己倒是收集了不少資料

目前發現結合各家資料,如果這樣硬搞的話
各項幾何數據幾乎都遊走在極限邊緣
座艙在我身高建議值的下緣
BB在極限高度上緣
軸距居中~

說真的,如果這車架10k出頭
我是真的會試試看
問題是價格太高
不適合試誤法
因此還是要理性評估
可能該品牌的經銷車店還是得跑幾趟問問

現在就待有高手大大可以一槍斃命(誤)
沒有啦~點出問題來
討論本來就是大家異中求同
同中找異(發現錯誤)
無所謂說不說服啦!
就討論咩~
是大家謙虛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