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LASS ALX850 50mm碳纖板輪之阿里山極限挑戰實測

完整圖文詳見Jay's blog

HUB:前JAPANESE SEALED BEARING*2/後JAPANESE SEALED BEARING*4/CASSETTE BODY AL-7075
SPOKE:前20H/後24H/SAPIM CX-RAY/S.I.L.S. NIPPLE
LACE:前RADIAL/後R: 1 CROSS & L: 2 CROSS
RIM:50mm Full Carbon Tubular
WEIGHT:1,370g

騎車也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MIT精品一直是莫的最愛,其中以鋁合金輪圈起家的亞獵士(ALEX)及其自有品牌輪組(ACLASS)是莫認為有用心經營的國產品牌。某個因緣際會下和朋友一起合購了ACLASS D2登山車輪組,物超所值的表現,讓莫印象深刻也開始吸引莫的目光。這讓莫想起另個品牌輪組(XERO),為鑫元鴻(Formula)之自有品牌,它們的花轂耐用不浮誇,近年質感更上層樓,只是一直無緣接觸。似乎這些車輪零組件的生產者,在達到一定的技術及工藝水平後,都會朝自有品牌的方向去經營,這是個好現象,也是促成台灣成為世界單車生產王國的重要助力。

前陣子網路上熱烈討論及推崇的輕量化手編輪,在看過實品照片後,覺得這類輕量手編輪並無太多新意在其中,一對好的自行車輪除了輕以外,還有許多要素是需要去顧及的,如軸承的摩差阻力、花轂的型式、輻條的支數及型式編法、輪圈結構及材質,以及由花轂、輻條、輪圈所構成之結構強度與力量傳遞效率,只是一般非結構及材料專長的我們,很難看出門道並理出個所以然,只能概略抓住幾個大前提重點,如傳統彎頭鋼絲(J-bend spokes),個人就認為不適合用在放射型編法的平框前輪,偏偏這些輕量化手編輪皆是如此,且花轂本體為求輕量一個比一個細,編輪工藝並不是這幾年才開始發展,在歐洲應可算是古典級的學門,要在傳統花轂及鋼絲間變出新花樣是空間有限,聰明點又用心者,會以加大花轂耳的方式來增進效能,如此可在不增加太多初期成本的條件下,達到兼顧剛性之輕量化目的。而能力夠的,就可以做三位一體的整體設計搭配,那這樣有沒有效果?當然有。在這二個月用ACLASS ALX630輪組團練後,得到了印證,當然也可能是自己目前65-67kg的體重及軟弱肌力,ALX630的整體設計足以應付,並沒有部分車友提及的偏軟或其他問題,比起輕量化手編輪的穩定性及耐用度問題,一般使用者更要在輕量、耐用、效率及價格上,取得最佳平衡,這也是莫會選擇廠編輪組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現在主流發展的碳纖維板輪更是如此。在阿里山極限挑戰王前,得知ACLASS推出了其第一款50mm碳纖維板輪組ALX850,看了看帳面數據及構型,立刻引起莫的興趣,剛好有這機會就厚著臉皮向朋友詢問試試的可能性,畢竟這類高單價的輪組買了才發現調性不合,那會非常嘔心。但碳纖板輪使用就是磨耗,不是自己的用起來壓力很大也綁手綁腳,而朋友毫不猶豫的回覆,讓莫安心不少,謝謝對莫的信任。

阿里山挑戰前一晚拿到ALX850及其原廠碳纖專用煞車皮,換上後先以130 PSI的胎壓在路上來回試了幾次,明顯感覺比莫帶下來備用的ALX630要輕快些,這也是莫第一次試騎全空心框的碳纖板輪,感覺很奇妙,路感聲音都不一樣,對於路感的回饋,不顛而舒服,原以為會不會是胎壓沒打夠,又考量Vittoria EVO CX管胎隔天胎壓會下降些,所倖再打到160 PSI,又來回試了幾趟,感覺竟沒太大差異~真神奇,美其名是"實側",但以莫現在的實力程度能試出什麼,自己也沒把握,但至少有點可以確定,換上ALX850後,感覺頭腦變清楚,雙腳踩踏也跟著輕快起來,廢話~這高單價的複材科技板輪,當然是爽度滿點,但如果只有這樣,那以下內容就太敷淺不值一看。

配著莫的阿里山極限挑戰紀錄來看,到達觸口之前,約有22.8km的路程是呈緩上前進,而前9km又多為市區平直道路,再扣掉前面莫猶豫了一會兒以及前導機車不盡責的壓速後,在LT以下的有氧強度,ALX850輕易的就把速度帶上40km/h,而減速進彎後的加速出彎也反應明快不延遲,幾乎不用花太多力氣就能回到進彎前的巡弋速度。過了中埔交流道的連續緩上,練不夠就真的是練不夠,要有速度之前得先要有足夠的肌力,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去跳過前面一個個分散的小集團,選了一位哥倫布的車友跟上,在他後面可以多調整一至二個齒比,這時速度好維持亦無須時時踩踏,就這樣追過不少零星集團,賽前預想就把強度重心放在平路段,順利通過觸口後則按照自己的有氧節奏騎上阿里山,此時對ALX850開始有深刻且長時間的體會。進山後的左彎上及右彎上,時而站時而坐時而改變齒比,ALX850的反應不拖泥帶水,每下踩踏恰如其分的經棘輪、花轂、SAPIM CX-Ray鋼絲、50mm碳纖輪圈,最後由管胎之抓地力傳達至地面,而路感的回饋一如前晚,但體會更清楚了,對於路面常見的柏油粒料差異、人手孔落差、標線厚度及補丁接縫等所造成的碎震,皆能吸收緩衝部分,讓騎乘時的路感不顛而舒服,又不會模糊到感覺不出來的程度(紅牛使用TCR ADV車架+3T鋁合金車把+厚泡棉把手帶),大大延後了疲勞出現的時間,尤其是在通過前面幾段的坍方修復路段,能以相同的速度通過,這應該就是爬大山所需要的Q彈路感。看大家紛紛在這些路段大幅減速鏈條也不聽使喚的上下激烈跳動,莫卻能穩定持續的維持迴轉迅速通過...這讓莫不經意的竊喜得意起來。

或許是前段山路齒比太輕鬆,每段間隔就站起來踩個一段距離活絡下半身,就算重一齒比也感覺不太出來後輪有重拖的現象,踩踏的反應就是輕快,似乎是看莫有多少肌力可去駕馭它。只要坡度一緩馬上就能再降二齒隨即以同樣的轉速瞬間帶起速度,不拖泥帶水更無需太多的醞釀,甚至在平路或下坡路段,能馬上切上CT大盤立即加速,這時很難有其他挑戰者能在可視距離範圍內把差距拉開,只有莫把距離拉近甚至超越。50mm高的框深又<1,400g的輕量,只要結構沒問題剛性夠好,那將會是登山與平路兼顧的均衡型輪組,莫在阿里山公路的實際感受亦是如此,只是這僅是阿里山公路的一小部分而已,騎開心恢復的,真正的決勝關鍵還是在自己的有氧基礎與不間斷的勤練。在52.4km的爬坡感受中,ALX850前輪的側向剛性與制動力沒有問題,隨著雙腳踩踏的韻律,無須耗費半點多餘之力就能隨手擺動,這與直拉式輻條(Straight pull spokes)搭配專用花轂(special hubs)有直接關係,真正發揮放射型編法的優勢,也是一般手編輪較難做到的。若只是市售三部件(Hub+J-bend spokes+Rim)的大量拼裝,那這廠輪看看就好,不具特色與競爭力,這也是某些品牌(代工)只能作價格戰的原因所在。

ALX850另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原先試作時所使用的鋼絲為DT AERO LITE,而正式上市時則改為SAPIM CX-Ray,遂查了SAPIM官網規格也詢問幾位朋友,概略得知DT與SAPIM在製程上有很大的不同,DT是目前唯一採冷鍛成形的鋼絲,其他均為抽拉成形,這在張力調整與應力承受上會有不同,各有所長,ALX850市售版本以SAPIM CX-Ray為主,若對DT情有獨鍾,也可指定AERO LITE,ACLASS均有備料。除了鋼絲外,在ALX850上也發現SAPIM另個創新產品-S.I.L.S.(Polyax Sapim Integrated Locking System)自鎖鋁頭,以7075鋁合金製成,表面再經特殊的陽極氧化塗層處理,官網說明有防鬆脫、高張力、低摩擦、免潤滑、耐腐蝕等優點,可解決不少編輪須處理之問題,ALX850輪圈內之隱藏式鋁頭是特別訂製規格的S.I.L.S.鋁頭。不論是DT亦或是SAPIM,這番花心思與成本去訂做特規鋼絲、鋁頭作整體設計搭配,個人給予相當的肯定,目前ALX850已送UCI測試取得認證中。

好了,看到這有點像是阿里山挑戰過了十字路,雖然剩十公里就可以高舉雙手進入終點,但就是有種騎不完的感覺,這時問身旁的人還有多遠?通常聽到的回答多是:快到了~加油,所以~到這兒已經快看完了。莫認為,沒有操不壞的完美產品,尤其是碳纖維板輪這類的消耗品,多少存在著不完美的美,ALX850也不例外,其一是價位接受度,其二是使用限制,如限重及長下坡之煞車使用,其三是保養便利性及保固。ALX850定價在36,900元,含莫非常喜歡的可肩掛輪袋、專用煞車皮、管胎雙面膠、快拆、延長氣嘴,而碳纖輪圈並非亞獵士自產,是與代工某國際品牌之台商合作開發,就看這性價比是否為目標客群所接受。另大家所關注的煞車表現,ALX850煞車面經過強化,將樹脂耐熱溫度從一般的150度提高至200度,與國內專門廠商合作開發"專用"(指定使用)煞車皮則耐溫至240度,而霧面處理可增加煞車時之摩差阻力,晴天制動力中規中矩無頓挫感也無尖銳聲音發出,上山後拆下撿視,煞車皮材質偏軟非軟木塞,溝紋中有磨耗後之均勻碎屑~嗯,倒是這專用煞車皮的顏色讓莫特別有感覺,亮色系的蘋果綠讓人不得不多看幾眼。最後看的是保養便利性,ALX850的直拉式扁鋼絲及隱藏鋁頭的撘配在調整上頗為麻煩,如果是自己調整還得先拆下管胎,再想辦法固定綱絲讓它不會跟著調整扭轉,扁鋼絲好夾些若是圓鋼絲那就...整到自己了,這點Campagnolo及Mavic就做的很高竿,所幸ACLASS原廠售後服務可彌補這些,先前ALX630寄回原廠更換S系統棘輪座之經驗,技師會一併檢查鋼絲張力及調整,服務品質及效率都讓處女座性格的莫滿意,所以有問題寄回去就對了。而隱藏式鋁頭的優點是可將碳纖輪圈開孔(孔徑)之強度影響降至最低。


這次阿里山極限挑戰,莫準備了一個月,以近四小時的成績完成挑戰,直到最後5km才漸露疲態,以現在這實力程度,ALX850的表現超乎期,是物有所值。三小時半是另個層次,要突破不難,"人"是關鍵,勤練勤練再勤練,有氧有氧再有氧,換裝ALX850變身的超級紅牛已是Pro level,或許進步到上階層次再試試ALX850,會有不同於現在的體會。



變身~超級紅牛!!!


從花轂.輪輻鋼絲到輪圈框身的大面積水貼,配色整合度高,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直拉式輪輻搭配專用花轂,才能真正發揮放射型編法的優勢,而這也是購買廠輪的價值所在~"整體"設計~"整體"搭配


ALX850碳纖框有亮面及霧面兩種處理,經過強化之霧化煞車面除可增加煞車時之摩差阻力外,更將耐熱溫度提高至200度


使用亞獵士附贈的管胎雙面膠,可黏的乾淨又漂亮,據說此款雙面膠殘膠好去除,下次有機會也要來試試雙面膠黏胎


使用日製軸承之亞獵士經典花轂,造型及功能俱佳,內外兼具個人頗為喜歡,型式也歷經幾次改良,解決過往鋼絲異音的問題


水貼有注意事項說明,ALX850使用SAPIM CX-Ray鋼絲及SAPIM SILS自鎖鋁頭,可耐高張力不鬆脫,省去不少編輪工時,騎乘剛性及效率讓莫滿意


隱藏式鋁頭的優點是可將碳纖輪圈開孔(口徑)之強度影響降至最低,但缺點是鋼絲調整頗麻煩,所幸原廠售後服務可彌補之,有問題寄回去就對了


真配~超級紅牛~希望就這樣裝著,只是魔法終有消失之時,一過中午12點絢爛歸於平靜,紅牛即恢復原來樣貌...目前ALX850已送UCI測試取得認證中


以目前緩慢恢復的實力程度,不敢說能試出這輪組的真正性能,但已明顯感覺ALX850讓莫的弱腳,在阿里山的綿延山路上,騎得很爽~
文章關鍵字

jay18 wrote:
完整圖文請詳Jay'...(恕刪)


我也對這組輪組很有興趣耶 價格也蠻實惠的

列入考慮中
感謝大大的分享文
認真的將這組輪組納入考慮中
板輪裝上美車後真的更驚豔了
網路用力尋找ACLASS哪裡買了
謝謝大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