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達預購的sculture 905 復刻版 VS giant TCR advanced

如題 復刻版的CP值跟giant TCR advanced的CP值誰比較高呢?
小弟新手不知道車架等級誰比較好 配備等級 司特拉是 前變後變變把ultegra TCR是全套105
輪框不會看~
想請問各位大大價格差不多一樣 哪台比較推薦呢
斯特拉

美利達預購的sculture 905 復刻版 VS giant TCR advanced


TCR advanced
車架系統 年度 2013
車架 GIANT ADVANCED 輕量碳纖維車架
前叉 GIANT ADVANCED 碳纖維前叉 (碳纖維 OverDrive 2 Steerer)
顏色 白/紅,黑/藍
操控系統 車把手 GIANT Connect SL 鋁合金 31.8
車手豎桿 GIANT Contact 鋁合金(OD2)
變速系統 變速把手 SHIMANO 105
前變速器 SHIMANO 105
後變速器 SHIMANO 105
速別 20
煞車系統 煞車組 SHIMANO 105 BR-5700
傳動系統 大齒盤 SHIMANO 105 50/34T
飛輪 SHIMANO 105 10S 11-28T
鏈條 KMC X10
轉動系統 輪圈 P-SL1 Climb F:18H R:24H
花鼓 GIANT P-SL1 Climb F:18H R:24H
外胎 GIANT P-SL1 700x23C
其他 坐墊 FIZIK Arione MG
座管 GIANT ADVANCED Aero 碳纖維
大約重量 , 不含腳踏 7.7 KG-M (不含腳踏)
linklist wrote:如題 復刻版的CP值跟giant TCR

斯特拉一票
齒片升級成RIDEA功率盤。
linklist wrote:
如題 復刻版的CP值...(恕刪)

如果我沒看錯的話sculture 905 復刻版是ULTEGRA 11S 6800的,是SHIMANO剛發布的最新版,
預計年底前上市,這樣的話當然是選sculture 905 復刻版囉!但是大盤會改成ULTEGRA6800的大盤!!
C/P值,為了他選了一台自己不喜歡的車?
哪種比較重要呢?
差不多價位來說
美利達完勝吧
配的是挖地瓜11速6800
賣的又跟TCR差不多價
建議買美利達

chimei1234 wrote:
差不多價位來說美利達...(恕刪)


這個不見得,這個變成是"選車架"還是"選變速系統"的比較問題了

(一)以車架來說...
TCR Advanced採用T-700碳纖布,為捷安特的二級車架,對應美利達應該是Pro結尾的型號(M30T碳纖原料)
sculture 905 復刻版採用M25T等級碳纖原料,為美麗達的三級車架,對應捷安特的是COMP型號(T-600碳纖布)

結論:捷安特車價高一階

(二)以變速系統來說...
上面有很多大大已經說明,美利達使用新的11速系統
使用上11速一定比較綿密
但是目前大多數的人還是10速系統,如果有朋友可以交換輪子騎時,就有點麻煩


所以購買上大大就可以自行評估囉~
都不改車的前題下,會選TCR,大盤跟輪組都不用改,車架也比較好。sculture 905的輪組配跑七,實在是配不上這等級的車,大盤小弟對這家評價也普普。
嗯嗯 原來車架等級是差一級的 所以就是變速跟車架的差距
輪組跟大盤也是TCR獲勝嗎?
tieniu wrote:
都不改車的前題下,會...(恕刪)
可是我覺得美利達的圖裝跟車架幾何較好耶,說真的,除非一級,2,3級我覺得可能騎不出差異
我覺得很多車友對於車子的選擇都陷在滿清末年"船堅炮利"的迷失中

碳纖車是一種複合材料

在材料上除了碳纖原材料的等級以外還要考慮其相配對的樹脂,其次是其施工做法與品管

而且所謂的T800,T700 或 M50T,M30T都是指使用在某些部位....的原材料

既然說是複合材料,那麼一個車架一定是很多不同性質的碳纖布"拼"在一起發揮整體特性

例如在五通頭管的地方需要硬才會用,其他例如上管/下管仍然是使用以彈性考量的碳纖材料(所謂的次級碳纖)

如果整部車子都用 T800 保證硬梆梆...



第二是在結構設計上,是長程用用的還是競秒的.....都是不同考慮因素

例如五通不一定是硬就是好

如果腿力不夠強,身體不夠柔軟的車友騎硬梆梆的車架....可以想像會是怎麼結果

這就像同樣使用碳纖的運動產品..高爾夫球桿

超級巨星用的桿身是用 XS 超硬級的碳纖桿

一般球友如果用這種桿身作的球桿...保證球飛不起來而且會傷到手腕....

所以強壯的業餘球員用 S級...一般球友用 R 級...這樣才能打球享受樂趣也不會受傷

..........

我常在01上看到車友討論車架,用"原材"做討論的依據

而不是用它的完整產品/設計做依歸...

也沒有把車友的條件,年紀+柔軟度+用途+....

我們是在買車呢?還是在買碳纖材料....而且只是一小部位的"原材料"...

如果是這樣,所有騎車的好友都知道 Fitting 的重要性

如果fitting 只是把身高,跨高...輸入

那我們就用一個電腦程式就好了....何必花錢請有經驗的組車師傅來做呢?

因為這個組車師傅在完成基本設計後,要做車主的實際模擬踩踏...

這樣才知道這個車架的軟硬/彈性點該可以用輔助材料例如龍頭,坐墊,握把...甚至握把帶如何調整...

騎過一陣子他還會要請車主回來微調....

如果買車只是比較碳纖元材料的等級......

這個世界實在就簡單多了....不是嗎???

..............

有人說"一次到位"...

對於對自己的騎車都還沒有定型,或說搞清楚的車友...

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逐漸升級順便學習的機會

這樣,三兩年後或許他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車子整體...

況且,只要是有興趣繼續騎車的人....三年內一定會換車.....

剛開始...別太在意車子"原材料"的等級...

在意的應該是不要因騎車受傷或因為"買錯了"而離棄騎車這種""好運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