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大~~
覺得變速煞車線走內線 跟 走外線 有什麼優缺點嘛???

我個人覺得走內線美觀多了~~

感謝各位大大精闢的意見~
小弟之前只想到美觀~
沒有想到還有很多其他問題~

這樣一來我心裡大概有底了~~
知道要買哪一台車了~~
附上美圖一張!!

走內線跟走外線的差別???(新增)

圖片來源:百客威
走車架隱藏管線的優點:
視覺上簡潔
理論上能降低風阻 (實際上就連三大賽選手都不介意龍頭蟑螂鬚了...)

走車架隱藏管線的缺點:
多一層施工會反映到售價
因管線轉角更小導致內線跟外管會有更多摩擦機會,會減短內外管壽命以及影響順暢度
開孔處因有應力集中問題所以需作補強,尤其鋁車碳車,不然有車架裂開之虞 (01上有案例)

以上

傳統走線則相反
對於技師而言,走內線的車走線的時候要注意比較多東西,因為每家車架開孔的位置不一定相同
因此走線走的好不好跟技師經驗與實力有很大的關係,而且走內線的車在調整變速上面比較麻煩一些....

對消費者而言,走內線比較美觀,以風阻的角度來看也比較符合空力結構

所以對消費者而言,走內線的優點大於缺點

怨念聚合體 wrote:
走車架隱藏管線的優點...(恕刪)

還有個人的小小感受~扛車較舒服,也不用怕汗水或壓迫傷到車架或變速/煞車線。
清潔時也較方便。
爽度的問題 但外走線調整比較方便也比較利於DIY

aireva11 wrote:
所以對消費者而言,走內線的優點大於缺點


就這一點,不適用在"捷安特成車"
原因在於:
捷安特成車在看不到的地方還會用一層塑膠內管包覆起來
前變從止線座一路延伸到下後岔中間開洞處出來
後變則從止線延伸到BB下方,再從BB下方接另一條塑膠內管到後變止線座

不懂嗎?
以走外線車來比喻就是走外線的裸露的地方全部用塑膠包起來
整個就是增加阻力的設計

算一算,走內線的捷安特高階車也出兩三年了
我不知道捷安特成車為何還是這樣設計

別家車廠的導線管在穿好線之後就全部抽掉了
捷安特居然還是這樣...
好像很少人提到,走內線車架的開孔處會有進水的可能性,我是絕不在下雨天騎車,車身也只用濕布擦、從不水洗,但不知走內線車架的車主有沒有遇過車架進水的問題?

givemelightbike wrote:
好像很少人提到,走內...(恕刪)


照水洗不誤
進水就給他進水吧
反正到時整條線換掉而以
jiawei1227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覺得...(恕刪)
除了視覺上可能比較好看之外這唯一優點外....走內線的五大缺點是....
1.走線麻煩又浪費外管
2.管線潤滑比起走外線的車更費工(捷安特XTC SLR的後煞油管走內線更是一大悲劇)
3.增加阻力(SCOTT某些車架及捷安特的TCR SLR,後煞車的走線實在令人匪疑所思....外管從頭管右側進入,大大增加阻力)
4.可能影響車架強度及增加進水的機會
5.對於克克計較的人來說...多餘的外管就是幾十克的重量
ianwang1 wrote:
別家車廠的導線管在穿好線之後就全部抽掉了
捷安特居然還是這樣...
抽掉後...下次穿線時,怎麼辦?

Jalabert wrote:
抽掉後...下次穿線時,怎麼辦?


所以要換線時要告知技工
內管已抽掉、別剪掉線頭就整個抽起來

剪掉線頭後要用三條塑膠管(前變一條後變兩條)沿著舊線穿過車架後再把線抽起來
這樣才能方便的換線
不然就要卸掉大盤慢慢跑線

跑內線塑膠軟管幾乎所有車店都有(自組車架就有三條)

PS:特殊車架請勿抽掉內管、某些內管是內部跑線用 例如捷安特的PROPE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