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為何是理性開箱文,小的我算是小資一族
,TUBULAR 雖然會比CLINCHER輕,騎乘感也很棒,但小弟我平常是不怎麼參加比賽,都是四處趴趴走,所以對重量也就沒有那麼重視,比較偏向換胎的便利性
再者原先比較傾向55MM板高,就是所謂的強烈視覺感,但後來又在國外網站上看到測試文,40MM跟50MM以每小時40KM/H差不到10秒,自己又是喜歡爬坡類型的人,所以就選擇40MM板高的板輪原先口袋名單有 MAVIC COSMIC 40C MAVCI COSMIC SLR ZIPP 303 OSEOUS 38,原先最屬意的便是最新的 MAVIC 40 C ,但無奈超過預算太多了,跟CCU比價格又差那麼一點,感覺不太划算。 MAVIC COSMIC CARBON SLR 又停產了,ZIPP也超過預算
OSEOUS 雖說有陶瓷煞車邊,但網上有查過好像有災情,價格也沒有這麼討喜,所以又在網路上尋找了一翻,剛好2014 CANNONDALE 車隊的贊助輪是VISION METRON ,又在國外網站BIKERADAR上看到 VISIOM METRON 的評價也蠻好的,有著近似於ZIPP 303的性能,卻又便宜將近£800
,所以就決定去車店下定嘞
終於9/24號輪子來了

算不上精美的包裝


內容物 輪子+輪袋+配件包

配件包內容物,真的很陽春,有看過跑零的的配件包就知道,怎麼會差那麼多


真心建議可以費點心思在快拆設計上,雖說是碳纖的,但外型就是沒那麼的稱頭

前輪花鼓是碳纖的但後輪就不是了


最近比較有空來做一些測試,小弟另一對照組是跑零(非加大花鼓耳),重量上差異不大,跑零約1450g,VISION METRON 約1495g在騎平路方面,真的有比較輕鬆,在相同的道路上,會不自覺的加重一、兩個齒比,兩者都是陶瓷培零林,但用板輪騎真的會有不同的巡航感受,另外就是路感方面,相對於跑零的硬,vision metron 40 比較沒有那麼硬,但路感也不含糊(兩者外胎都搭配GP4000S)
再爬長緩坡時,如北宜會比跑零輕鬆,如9-12%坡度地形兩者算平手,但超過12%坡度,跑零就相對比較輕鬆,小弟算是假日車手,腿力就一般般,不敢說太好,所以還是會因人而異,再來就是比較關注的制動力方面,煞車皮是搭配SWISS STOP YELLOW KING 在下坡的部分,之前試著從路程兩公里的山上一路含著煞車到平地,手摸輪框就溫溫的而已一下子溫度就退掉了,制動力約跑零搭配SWISS STOP FLASH PRO 的80%至90%,還算可以,等煞車皮磨完再來試試最新的BLACK PRINCE EVO 制動力更強,溫度更低
,雨天測試的部分就要說聲抱歉,因為小弟我不會在雨天騎車,若是有天"有幸"遇到再跟大家分享。值得注意的一點,原廠建議最大胎壓只到116PSI,夏天或是體重較重的人就需要注意一下是否打太滿了,希望我的開箱文對這組輪組有興趣的人可以有個參考
附上完成照,說真的公路車配板輪就是多那麼點氣勢,個人認為輪子低調點比較不會喧賓奪主,也比較好配色,看來當初選擇是正確的



,所以如果要用板輪爬坡的話,我是建議可以用板高低一點的,一來重量減輕,二來輪圈的轉動慣量也小,爬坡就較輕鬆些,但如果只是偶而騎一下小山,還是先以視覺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