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相隔一年了,
很可惜大約在九月多的時候,
我在保養車子時突然發現五通處有一道大約 3 公分的裂痕,
不知道烤漆的裂痕還是碳纖的裂痕,
騎起來也沒有任何異樣,
但還是決定要將車架送回捷安特檢修。

怕檢修期間,
沒有車子可以騎,
所以就在一個 FB 二手社團找了一隻中古的碳纖車架頂著先,
這隻中古車架有些年紀了,
是 2011 BASSO ASTRA ,
走外線,
車主將其重新烤漆,
做消光黑及亮光黑的搭配,
騎了一陣子後出售,
我也就順勢買下,
我買的時候,
烤漆的狀況其實是非常好的。
這隻車架最大的優點就是轉彎凌厲,
過彎像是切豆腐一般,
順暢、精準,
不過在加速性 (車架的整體剛性)、重量和舒適性上面,
和 TCR 還是有落差,
當然也不像螢光黃的 TCR 有著高吸睛度。

龍頭 Zipp SL145 Carbon 也是在這個二手網站購入的,
價格相當實惠,
大約只有原售價的三分之一不到。
這是一隻非常漂亮的龍頭,
尤其是前蓋部分,
非常有復古的味道。

手把 Giant Contact SLR 也是二手網站買的,
品像稍微舊了一些,
但是價格應該是 2500 元,
好像是在中重國小面交的,
原賣家是一位年輕的帥哥,
騎著一台 Gaint Propel Advanced SL,
跟他稍微簡單聊了一下,
好像翌日凌晨他就要和朋友參加一日北高的活動,
所以印象深刻。
原本碼表是用"Bryton Rider 530" ,
我的使用經驗是非常不錯的,
一開始有速度會飄移的問題,
不過我發現那是 Gaint RideSense 和磁鐵的間距要求較嚴格,
調整之後,
速度就非常穩定了,
不過為了完全發揮功率器 Pioneer SGY-PM910H2 的關係,
所以後來碼錶也換成 Pioneer SGX-CA500。
車燈還是原來的 "CATEYE Nano Shot+ HL-EL625RC",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車燈,
廣角而且經過一年的使用,
期間也經過好幾場傾盆大雨的試驗,
也沒有任何的異常或故障,
不過後來因為電池續航力的關係,
我又買了 CATEYE Volt1600,
實在是太敗家了。


其他零件,
包含變把、煞車、前變、後變、輪組、飛輪,
都是從原車移植過來的。
原本大盤和曲柄也是要沿用的,
但我又在那個 FB 社團發現了不錯的功率器 Pioneer SGY-PM910H2,
這功率器是和大盤、曲柄一起販售了,
所以也就一起買下。

原本使用 Gaint RideSense ,
可以很簡單的提供速度和踏頻給碼錶,
但是換車後,
就比較麻煩一些,
除了必須在後叉貼磁鐵外,
還必須在前輪多裝置一個速度感知器,
和 Gaint RideSense 比起來,
優點是不用調整磁鐵的距離,
安裝較為方便,
但是缺點是必須多裝一個感應器,
重量和外觀變得比較醜了,
如果以空力車的功率概念來說,
一個感應器在前輪轉呀轉的,
不知道會多耗掉多少功率 ?

坐墊也從原車移植過來了,
是 Giant Contact SLR Forward,
現在這個坐墊可以說是 CP 值非常高,
一般二手價大約 1800-2200 不等,
卻只有 180 公克左右的重量。

後車燈則是 Moon RING 環型尾燈,
這個也是買一年多了,
照片也拍好了,
但是一直沒有寫開箱文。

這水壺架應該是對岸的山寨貨,
會稍微的掉漆,
不過因為相當輕量,
實測只有 18 公克,
加上造型好看、顏色又搭,
所以也一直沿用過來,
在一年多的實際使用中,
也沒有發生水壺跳脫或水壺架斷裂的狀況。

經過一年的練習後,
也已經上卡了,
卡踏使用的是 Shimano 105,
車鞋也是 Shimano RC7 。

昨天剛好天氣很好,
所以先騎了一小段河濱暖身,
然後上了貓空。

然後再從貓空沿著河濱,
繞社子島一圈,
到了大直橋折返,
在大稻埕吃了香腸和米腸,
拍了夕陽,
然後快樂回家。

回家之後看了里程剛好 100 公里。
至於原本的 TCR 檢修回來之後,
再想如何搭配她,
目前是想朝低於 6.5 公斤方面邁進,
不知道各位有何建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