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團騎車時,在平路要跟上速度並不難,如果那陣子比較有在練習,有時還覺得輕鬆.但發現每次只要一到上坡,不管那陣子練習的狀況如何,速度馬上下降許多,體力也一下就耗盡.當然直接覺得自己體力不佳,練習不夠.
而小弟的車和有位同事的同款,只差零件等級不同.這位同事平常練得比小弟更勤,體重也是標準範圍內.就在有次一起騎車時,他也提到相同的經驗,平路時在前面的順位,一到上坡就看到其他車友一部一部過去.因為都是新手,所以我們就在猜測可能會是車的關係.
雖說小弟心裡還是覺得個人體力佔最大的因素,但還是想請問站上的車友,如先不考慮體力上的差異,不同公路車在上坡時表現會有很大的不一樣嗎?
對於某些追求輕量化的迷思應該也可以解決了
引述【強迫症療癒所】大大在某篇文章中發表
某段文章如下:
先前對全碳纖車架其實完全沒有想購買的慾望,貴的太貴,怕買了捨不得下場用,淪落到像BMC只有賽前兩週才會拿下來騎,便宜的似乎性能普普,或是塗裝太平凡,但由於近年來深感器材在成績上的影響因素實在太低了,舉例來說像花東賽這樣的平路為主的賽事,縱使有全套一級裝備,但若沒有集團間的合作掩護,一般人應該還是難靠自己有好的表現,又若像北部3P的賽事,輕的車架加裝備,縱使可以在剛開始爬山時較一般人重兩個檔位,但我想在越過兩座山頭後,飛輪還是要放到最大片的時間居多吧!
重點還是在於"人"
不只是體力、坡度的敏感度、變速的應用性、轉速的持續性
都有很大的要素在裡面
車子則是最後!!
多練習爬坡吧
引述資料原文
跟我一起去旅行... http://tw.myblog.yahoo.com/medication-language94
dino750 wrote:
之前跟團騎車時,在平路要跟上速度並不難,如果那陣子比較有在練習,有時還覺得輕鬆.但發現每次只要一到上坡,不管那陣子練習的狀況如何,速度馬上下降許多,體力也一下就耗盡.當然直接覺得自己體力不佳,練習不夠....(恕刪)
建議你可以先找『BICYCLE CLUB』創刊號來看。
裡面第一個單元,就是講到如何『輕鬆征服上坡路段』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超過MAX心跳90%,盡可能保持在『微加速』的狀態』
另外就是保持一定的迴轉速,
陡坡用高迴轉,輔助抽車,
緩坡可以加重一點齒比,讓心肺休息。
盡可能保持心跳跟大腿交替休息。(這句是個人的心得)
dino750 wrote:
雖說小弟心裡還是覺得個人體力佔最大的因素,但還是想請問站上的車友,如先不考慮體力上的差異,不同公路車在上坡時表現會有很大的不一樣嗎?
...(恕刪)
換車有沒有差?以個人的經驗跟你說:『一定有差!!』
但是有沒有必要換,這就看施主你自己了。
好的器材,目的在於提供更好的騎車效率,讓你不用花更多的力氣,作一樣的功。
但重點是,『不管換什麼器材,最後還是自己跟自己的挑戰。』
你問我換不換車?我還是會換。
因為如果真的熱愛這個運動。
以我個人而言,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基準以上的器材,才能感受到爬坡的樂趣。
有樂趣,才會更想挑戰下去。
因為有時候騎錯車,爬山真的是在受罪。(這樣該說是在練體力嗎?我不曉得!)
辛苦的打字,只是為了充實資源回收桶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