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top33 wrote:同樣的配備來說.....(恕刪) 簡單的解釋就是騎乘的姿勢..灣把較多變化..騎車時重心也不太一樣(純屬我個人的感覺)kommy333 wrote:騎的是平把 Giant...(恕刪) 不習慣灣把的..真的會不適應^^"哈~smallshyshy wrote:請問各位先進MAX1...(恕刪) 如同小緯大..外觀很重要..當然價格高的..配備比較好..還是要看你的預算~~
小弟也是平把一族,也試著去習慣彎把,但是一上彎把原本平把悠閒的樂趣馬上少了大半,特別是下坡的時候,彎把實在讓人緊張與手痠脖子痠,也許我騎彎把速度會更快一些,但是速度以外的樂趣彎把不能給。家裡有二台fastroad,大部分騎 Fastroad SLR2 2018 天藍色那台,上五分山都是騎 Comax 1,前幾週看見露天有一隻 TCR PRO DISC 的車架在賣,就買下來組成一台平把,以下是組車的部件,歡迎交流..車架:TCR PRO DISC 2019輪圈:DT SWISS PR1400輪胎:馬牌四季胎 28c => 店裡GP4000缺貨剎車:Deore XT 油壓碟煞 =>左成品右散件變速:Ultegra R8000 11/34T變把:Shimano SL-RS700齒盤:Croder 46/30握把:ERGON GP3 把手:FSA K-force 坐墊:Giant Connect SL為了停車方便,還裝了一個停車架,這停車架是這次組車最難的一個部件,因為是貫通軸一般快拆軸的停車架都不能用,夾具的停車架一來怕傷到碳車車架,二來與碟煞線路有干涉,最後在美利達找到一個鎖碟煞與車架連結的二顆螺孔的停車架。牽車第二天試車確實比原來 fastroad 輕快不少,原本有點吃力的坡段,竟然還可以邊騎邊上檔,實在是非常滿意,保留平把的優閒,又增加了 TCR 的靈敏與容易加速施力。p.s. 照片上組車師傅是 Giant 新店四季的店老闆,雖然脾氣古怪,但技術一流附些照片傷眼
兩個小小意見可以參考一下討論一下車架支援fm,卡鉗應該可以直接裝fm就不用再轉一次pmbovischen wrote:牽車第二天試車確實比原來 fastroad 輕快不少,原本有點吃力的坡段,竟然還可以邊騎邊上檔,實在是非常滿意,(恕刪) 我覺得這樣比較不是很客觀因為tcr用了超壓縮盤,上坡一定輕鬆相對的,齒比輕速度一定慢我騎中社,我有一次破卡很久的pr就是改全程用大盤重齒比在踩(原本都是平均踏頻90幾的輕齒比)像我自己測試一樣東西多半都是一條路反覆的騎用接近的心跳跟踏頻來看,兩樣設備的差異排除心靈馬力的干擾讓數字來說話不過如果真的喜歡騎車還是要把身體練好車子都是其次每一次的騎乘都數據化看自己哪裡可以改進,哪裡可以加強和找出自己的極限一直突破他
小緯兄,自從看了你 Strava 的如來神掌圖後,知道你是用 fastroad 畫的,你就成了我的偶像關於上坡進檔一事是這樣,我在騎的時候除非切到最後一檔時,才會知道到盡頭了,46/30 和原本的 50/34,其實用計算機除下來齒比是最重檔少一檔,最輕檔多一檔。所以在原本熟悉的那個上坡,過去50/34 通常是最後 3個檔切來切去,這台騎的時候,可以邊騎邊進檔,沒有用到最輕的一個檔,所以確實是變輕快許多。這台車一直調不好的還是坐墊,傷腦筋,原本舒服的坐墊裝在這車上也變得沒那麼舒服,不解..
bovischen wrote:小緯兄,自從看了你...(恕刪) 我一開始沒仔細看照片我後來發現rs700變速,竟然有出支援I spec的款式其實車子只要不斷的騎一定會進步我原本騎車只是為了復健腳後來無法自拔的愛上這個運動尤其是發現台灣很多很美麗的風景坐墊可能要騎一陣子才會習慣吧畢竟兩台車的設定不太一樣其實同一台車只要動過東西,都要習慣一陣子我以前降低龍頭,也是騎了一陣子,身體才完全習慣兩個月前我換了坐墊也拆掉了座墊套一開始也是一直覺得不太對勁騎了幾次就習慣了心跳跟踏頻器材都補齊吧慢慢的訓練自己訓練是為了讓自己更輕鬆的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