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chiou wrote:這是錯誤設定, 超過total...(恕刪) 沒錯,大對大後飛輪甚至到28T都有點怪怪的,謝謝指教,此嘗試僅為實驗性質,所以前大盤53T使用到後飛輪28T為上限(主要是53T對應後飛輪32T/28T需犧牲掉,但換到更大齒比(24T對32T)),會有這樣的嘗試,主要使用在裝貨架/露營設備時,車重可能超過20KG,加大前三盤齒差,可以涵蓋到多大的範圍與可行性,前大後大本來就盡量少使用,可應付車重(20K以上)兼具爬坡與平路速度維持,但不適合運用在輕量競速與變速效率的角度。
我的感受跟你一樣,兩台公路車,一台50/34配11-34,另外一台50/39/30配12-30,最大最小歯比一致,但是中間變速綿密度天差地遠。三盤的還是十速而已,雙盤的十一速,但是中間大盤一變輕,50/34就是會掉速度。50/39可以維持一樣迴轉,速度慢慢掉,迴轉一致,這在爬坡就差很多了。不知道電子變速可否解決這個問題?TONY1978 wrote:這邊再來分享三盤我前...(恕刪)
ponfon lin wrote:我的感受跟你一樣,兩(恕刪) 我今天同段路使用雙盤想說今天氣候好 人也有睡飽 成績應該會不錯但想不到結果還是不理想 均踏頻一樣輸給三盤8-9rpm我雙盤車比三盤輕了1.5kg還輸 還真的摸不著頭緒可能是頻繁大盤問題 看來必須加大飛輪 減少大盤切換
ponfon lin wrote:我的感受跟你一樣,兩...50/34就是會掉速度。50/39可以維持一樣迴轉,速度慢慢掉...(恕刪) 如果是50變34,我會把飛輪加重2檔,才不會齒比變化太大前三盤通常沒法直接感知用的是最大盤或中間盤,除非低頭去看,這也是三盤的麻煩之處可能為了避免麻煩還要記檔位,後來索性都不變大盤了,只變飛輪反而輕鬆省事,因為三盤車沒記檔位要變輕變重反而不知從哪邊下手
我覺得雙盤車飛輪也是問題點之一當大盤下到34 飛輪加重兩檔 是正確操作但11-34/36大飛輪會有明顯齒差頓挫 結果就是降速降轉11-26/28小飛輪綿密不頓挫 但加兩檔可能還是太輕 降三四檔又要有時間差還有小飛輪不是每個人都吃得消就是下小盤操作上也要小心 前後變同時操作還要擔心落鏈感覺跟雙盤車越相處 感覺好像越不熟 哈哈
三盤會涉及齒容問題, 無法使用太大的飛輪.(53-30)+(28-11)=40 哇~就已經超過最大齒容一齒.三盤30對28, 比起CT盤34對34, 哇~最輕齒還比CT盤硬.如果能使用50-38-30的三盤可以多吃3齒, 可以裝11-30飛輪, 這樣也只跟CT盤一樣輕而已.要能混搭腿更長齒容更大的登山車後變, 才能吃更大的飛輪.三盤的精華可能是中盤, 非常綿密, 齒比又不會太輕, 某些地型應該蠻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