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緯0510 wrote:
時間退回七八年前那時...(恕刪)


我也從很久以前 騎寬胎anyroad碟煞車跟酸民互噴
在網路上很多沒看過沒騎過 一看就否定心態狂噴
只要隨手做幾個圈套 讓他們high起來
大概就會露餡 表明自己沒騎過卻嘴砲而已

現在我有十台車五夾五碟
什麼煞車系統都有
等級夠優化好的框煞 各方面沒問題
最大的短板是無法裝寬胎
(框黑嘴半天都沒提到 有夠遜)
碟煞能輕易上寬胎 無內胎
這點確實打爆框煞
但….哼哼
無內胎有多難搞 碰過的都會知道


我曾經用line 跟視訊
教沒拆過車的老爸
排除escape夾煞故障與換煞車線
簡單幾個步驟順藤摸瓜而已
如果今天家父是騎escape碟煞車
我會說:送去車行吧
我知便宜碟煞問題更多
搞下去我們兩個都會發脾氣

大家心平氣和的看看這篇吧
da煞車手感好的秘密
TONY1978 wrote:
我也從很久以前 騎寬...(恕刪)


剛看完.所以其實偷輕也要看該不該偷.為了偷輕省培林就是省到不該省的地方

他另外一篇 碟煞TCR,思路跟我差不多,蠻多零件比我的重.最後弄起來XL號居然才6.45KG
換算成M號話應該就6.3KG了.扣掉踏板就是驚人的6.1KG!!!
好像也沒甚麼太貴的補品,感覺可以抄一下功課
TONY1978
red力道沒有da好 可能偷輕是因為
june-sue
煞車基本上105就夠用,red力道是沒有差太多但還是有差
看了那篇香港人的文章讓我想到新品種的公路車結合了5-7年前的公路車跟登山車的優點,只差名稱不夠潮,個人建議取個新名稱,就叫公登車以茲區別才對,這樣叫聽來是不是又更潮
TONY1978 wrote:
我也從很久以前 騎寬...(恕刪)


那個DA的秘密.....沒把握真的不要拆....
實操後.....我現在的DA後夾器待料中.................

一開始不知道(以為是培林 有保持器).開蓋後用WD40 噴飛幾顆.後來也不好裝..沒壓好就是噴飛..噴到鋼珠剩不到一半..
那個根本不是培林..而是散珠.而且是超小顆掉到地上就找不到的那種....
散珠就算了...拆很簡單...鎖就有難度的
因為彈簧的原因.小散珠變得很困難...沒鎖好彈出來鋼珠會掉滿地...
建議沒經驗的真的不要拆卡鉗保養...而且這個就算車店大保養也不會拆...
真的有卡住再拆就好......
真的要保養兩側散珠..建議螺絲微微鬆開.噴WD40就好了....

然後好久沒騎機械變的車了...上次騎是2年多前.沒保養放到現在變速依然準確..
DA如果出12S其實也是能考慮
TONY1978
還好能修 不過待料一個月很正常
MING賢
TONY1978 基本上我也很少騎..有料就好等多久都沒差
MING賢 wrote:
剛看完.所以其實偷輕...(恕刪)


大x這篇功課必抄
改個單盤應該很讚
我已經在盤算等全內tcr上市
來收外線tcr isp車架
MING賢
我也想過單盤不過我比較DI2用習慣了...DI2單盤還是有點虧..我會比較想要用機械變
TONY1978 wrote:
大x這篇功課必抄 改...(恕刪)


如果怕單盤齒比不夠用.勢必要選機械12S...
因為單盤系統不需要降躁半檔跟序列變速
電變沒意義
12S .105剛好可以用.重量堪比DA12S雙盤系統

我覺得單盤CP值的cp值在於SHIMANO電子把+12S機械混搭
右變把ST-R7120-R 306g
左變把ST-R8070-L 180G
後變速RD-R7100 249G
一共735G

如果使用頂級雙盤系統R9270
左右變把350G
電池53G
前變速100G
後變速215G
一共718G
------------------------------------------------------------------
兩者差距只有17G
如果都用直裝勾爪+105改臂擺導輪+扣掉前變吊耳...105單盤小全套會跟9270還輕
而且還省一盤大盤的重量


不曉得對岸的藍圖12S 後變滑順度怎樣.不然CP更高(反正前變一定不能用)
右變把12S 藍圖275G
左變把11S 藍圖180G(反正沒前變沒差)
後變速218G
一共673G 更輕更便宜....但是對岸品牌


使用 SRAM FORCE AXS
變把 469G
後變速325G
一共794G
實際算下來也是不划算的
SHIMANO方案還能透過直裝勾爪少18G上下(激進一點拆掉電變結構可以再減20G)
7120後變反應速度跟精準度或許還比FORCE優
少了序列變速(前變).電變基本上沒意義.S的機械變速滑順程度跟電變本來就沒差多
電變還要充電反而成為缺點




比較可惜的是12S沒DA機械版本.不然應該可以組出更輕
MING賢 wrote:
如果怕單盤齒比不夠用...(恕刪)

其實電變我是sram黨
可以登山車與公路車系統大亂鬥
但也是確實
_單盤系統邏輯非常簡單
有沒有電子變數的影響比較小
MING賢
電子變速再單盤系統下.唯一優點大概就是安裝方便吧.那個價差我寧願去升級其他東西.SRAM電池比較小...還要擔心沒電...而機械變其實也可以跟登山車大亂鬥.後變選登山車版本或加長勾爪就可以了
TONY1978 wrote:
其實電變我是sram...(恕刪)


其實也不僅僅是 電子邏輯問題.....
更重要的是單盤系統的後變.不需要妥協雙盤位置


SRAM的機械變或電變單盤我不清楚

不過SHIMANO的機械變.改單盤 並不是少一盤就叫單盤

SHIMANO的單盤會讓後變.異常容易調整.比雙盤更順暢

最主要原因在於鏈條斜率.雙盤大盤位置.對應飛輪極限位置以及齒容問題
雙盤系統下.要兼顧大小盤的變速效率.其實設定上會折衷.而單盤沒這個問題
而且雙盤系統的極限齒比鏈條會比單盤系統還要斜.

例如雙盤的小對小通常效率就會比較差.除了高斜率.鏈條張力相對低.後變臂擺要收容更多多餘鏈條
這也讓單盤系統很容易調到跟電變系統有差不多的變速效率


如果是雙盤系統的機械
後變線再好也要輸電變.

換到單盤系統後變能輕鬆
弄到跟電變差不多的效率

也是這個原因
但是這種單盤.齒盤的位置要對.不是少鎖一盤就叫單盤(有看有些人用短螺絲土炮).要買單盤齒盤曲柄才能發揮這個性能
記得SRAM家連鏈條都有分1X .2X
而你說的公路山地齒比混用這點.不管機械還是電子.單盤系統在少了大盤齒容16T的情況下.都能輕鬆發揮...
騎車看的是履歷不是嘴巴
沒有實裝過,實際用過的
先去組一套騎一陣子再發表心得還不遲

單盤11、12速,機械,電子變速shimano,sram混搭都玩好幾組,騎了兩萬公里去了
機械單盤建議11s
因為11s飛輪齒比較多可選
學習階段需要嘗試買錯的成本較低
無論用哪牌變速
大盤推薦sram gxp三螺絲腿
對岸滿坑滿谷的11s齒盤 盤爪可以選
從28t買好買滿到40t
弄個同花順也沒多少成本
MING賢
12S都不太夠用了.11S會痛苦點..12S飛輪反而很好選擇.對岸CNC 飛輪還能直接套SHIMANO極輪座...重量跟11S差不多 沒啥好挑剔的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