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鐵計時車的騎乘( 碳纖維短鼻墊完成瘋六百長距離騎乘)


Arbicool wrote:
DVD這個ID已經被01站方停權拿去做肥料了。


只是不知道D頭還會不會又冒出來。
...(恕刪)



是喔? 這樣就會少了些樂趣耶....
騎車請記得帶"輪組"~ 坐公車請記得下車... 一定要喔...(/≧▽≦)/~┴┴
為體驗一下露出坐墊承載區的騎乘姿勢...
以有後移的坐管套加上原廠坐墊鎖在前端...

如此一來改變了臀部承載位置比原先往後移約45mm...
坐墊高度以承載點高到BB線長約在750mm...
為一般騎乘之坐墊高度...

當趴著騎臀部往前移離開承載區時會有幾個問題...
因為臀部前移後坐墊高度會比較不夠...
又跨下為凹...
再來趴騎時跨下高度要在上限...
如是浮起在鼻頭上時坐墊高度還好...
坐下時跨下與坐墊接觸高度會下降...
坐墊高度明顯不足...
如要以長時間坐在鞍部及鼻頭的話...
坐墊高度設定需再加高...
感覺上露出坐墊承載區的騎乘姿勢...
門檻是相當高...
並非我所能應用的...

當坐滿墊時明顯看出上手臂角度變得比較小...
騎乘踩踏提拉角度接近跑車的中管角度...

越來越喜歡三鐵計時車的騎乘幾何...
以跑車彎把趴騎時舒適度會比較差...

在上把纏上把墊是不錯的選擇...
也可調整讓煞變把與彎把...
纏上把墊後相接處更平整...
前些天剛好有纏一台就來分享一下...
我習慣的纏把方式是由內往外...
手把上原本把帶可拆或不拆...
我是不拆...

在上把處放上把墊...
也可以先用膠帶圈固定...
注意上拉前壓一下手把墊把帶上拉會比較平整...
其餘與纏一般手把帶手法相同...


由側面看上把會比較寬且厚...
煞變把與彎把相接處平整好握...
趴騎時也相對比較舒服...


CaseyChao wrote:
越來越喜歡三鐵計時車...(恕刪)


你可以考慮在兩手肘處戴上運動護腕.....

效果還會更好....

大天空 wrote:
你可以考慮在兩手肘處...(恕刪)


我試過護腕有長版型的與短版型的...
長版型前後可移動範圍比較大...
短版型的前後移動範圍比較小...
手肘前方比手腕大...
帶久小手臂感覺比較不舒服...

試過上把墊後...
以手掌握持或趴騎整體感覺上有加分效果...
小弟認為,三鐵用車和計時車應該是不一樣的設定。

計時賽常是一小時內高強度的距離,設定上往往隨距離愈短,使用更偏衝刺用的股四頭股,上半身也是以低風阻為主,肩頸舒適其次,以求近一小時內最高均速;而三鐵賽隨距離拉長至百公里以上,設定成可以會讓上半身幾乎是放鬆休息,並且能充用利用臀大肌耐久力的巡航騎姿。

三鐵的坐墊不同於公路或計時車、甚奇型怪狀,原因於三鐵選手所穿的是不含墊子的三鐵褲,所以想像一場百里以上的三鐵賽,不穿車褲又以低風阻騎姿的話,坐墊的造型,就見怪不怪了。

至於樓主,似乎一直在找坐墊上俗稱的「甜密點」。
小弟的經驗,隨著騎乘地型不同,為達有效的出力,騎姿和坐點也會不同,反而是造型愈普通的坐墊,可以相容更多的坐點。在位置固定在中庸後,幾乎很少再調整,而是隨當時的地型、使用的肌群,隨時調整前後坐點。

另外,樓主提到往前坐時,會顯坐高不夠。下次試試踩踏時,調整踝角度。
類似武嶺或3p賽事.三鐵車可以去嗎?有沒有人騎上去完賽?

今年永不放棄的武嶺我有和一個人騎一段路
我們都是安全帽貼藍色號碼的
也就是報名三鐵組
他就是用三鐵車
計時把前面還加裝一個水壺
偛上一枝大大吸管
我懷疑他裡面是不是珍珠奶茶
到了翠峰停車場後
我就先行了

只是他幾乎都抓旁邊把子騎 能說都沒用一般計時車巡航姿勢(應該說我都沒看到)

他時間推估大約3小時45內
就這樣
座姿,騎姿圖看不出來

其實只要自己不會不舒服就差不多了


但是 手把水壺 要不要換一個阿
珍珠奶茶 @@...高熱量..讚!

我也是報3鐵組.只是我一路上沒留意到有人騎三鐵車.因為光是一開始跟著前導車以平均時速30km騎10K後就自行慢慢龜上去.

因為明年度計劃朝超鐵前進.慢慢淡出標鐵賽(偶爾還會去玩一下啦).在經費及空間有限之下.只能允許自己擁有一台車.想多問問經驗多的鐵人前輩對於用三鐵車上山玩武嶺和3P的經驗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