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Wei Tzou wrote:我個人練習的均速在13km/h,扣除掉休息時間會有18km/h 這個感覺上很有落差,他們應該不是一口氣騎完吧?就小弟所知,一些有固定在團練的團,均速一定都在25以上...甚至30~35都算平常...建議一開始得失心別太重,能跟就跟,被海放就海放。腿力練久了,就是你的。從一開始的巡航(維持10分鐘以上)速度從20上下到現在30up,也是花時間練出來的。不過比起腿力,個人覺得一開始心肺(呼吸)跟核心肌(騎姿)更重要。加油了~
新米少尉 wrote:這個感覺上很有落差...(恕刪) 我目前是用手機的app當記錄器,只能記錄速度跟時間,平地最高時速只有三十幾公里,騎不到兩分鐘。根據我向同事、球友問到的訊息,有規模的車隊比賽都是一口氣騎完,有專門的補給車負責補給,補給不用停車,頂多上廁所會停下來。e-ma是新竹有名的車隊,如果是為了比賽而練習,就非常有可能中途不休息,且當天的團練是他們的固定路線,我這星期六休假且有空,所以想跟看看,並藉此了解差距。
Kang-Wei Tzou wrote:有規模的車隊比賽都是一口氣騎完,有專門的補給車負責補給,補給不用停車,頂多上廁所會停下來。 這比較像是職業車隊的規模了,業餘車隊比較少看到有這樣的規模,當然我對該車隊不熟。不過比較少,不代表沒有就是,補給手法跟補給手的任務絕對不是能輕忽的。祝樓主好運了,跟車隊練的進步很快的,競爭意識是成長的強大動力。
建議樓主先從基本功開始練吧,應該先選擇丘陵地型練到駕輕就熟再去長爬坡,會比一開始一直騎大山背飛鳳山之類的好,也比較不容易受傷,像竹東公園路上寶二不休息騎個兩三圈,一陣子心肺肌力和踩踏技巧都提升了,再去練八五山、宇老。丘陵地就像天然的單車間歇訓練,剛好新竹寶山及台三線一帶全是這種地形,車流量也都不大,怎能不好好利用呢。跟車隊練有個缺點,如果跟不上被放掉,就跟獨推一樣了。與其這樣找個騎車速度快的熟人還比較好,至少他(或他們)騎一段發現你沒跟上還會等你一下或放慢速度,這樣才有為了追他達到練車的效果。
我比較無法捉摸丘陵的定義,可能我以前騎小徑認知上的丘陵,現在都變成了峭壁~大山背我公路車僅騎過一次,但是沒有騎上去,所以嚴格講起來,應該是連一次都沒有,如果我下次要騎大山背,會改由其他路線上去,田寮坑這一條,目前還沒有辦法。竹東公園路上寶二這條私密路線您也知道,這條路我稱之為垃圾山路線,逛這一小段路就很有挑戰性,我用小徑騎過很多次了,公路車騎過一次,經北埔上大湖山林。推薦您一條路線,橫山鄉的鹿寮坑往關西這條路,我還沒用公路車騎過,我周末假日放假以打球為優先,平常日放假才會去騎車,最近平常日放假都遇到下雨,還有下雪的~八五山我是認為還好,但是最後的數碼天空段,根本就是外星路線。宇老我預計過年前去,過完年來個大滿貫,若天候不良就會往後延。新竹地區的台三線這一條路上確實有很多好的路線,公路車目前只有騎過竹東到關西,然後羅馬公路,峨嵋的獅頭山到南庄有用小徑有騎過一次,印象中有點難度,然後從南庄騎到竹東五指山,也是有點難度。有機會我會挑戰台三線竹東到汶水來回。關於車隊的團練,因為我只會偶爾插花、串個門子,以不影響車隊的練習為原則,跟在後面看車友的騎法、配速等。
Kang-Wei Tzou wrote:推薦您一條路線,橫山鄉的鹿寮坑往關西這條路,...(恕刪) 您說的這條竹25我還滿常騎的,但我都是走台三到關西之後,再從那條路騎回鹿寮坑。但是從關西那過顯伯公之後有一小段路面狀況還滿糟的,快跟Off Road差不多了說。有次無聊一次騎完大山背,錦山和竹25,爬三座山剛好一圈,63K總爬升1725m,就當是新竹小三元。高度圖如下,從竹東火車站出發,122縣道接竹35從瑞昌大橋上大山背,橫山出回到台3線後,切進竹31/30關西玉山里竹30-1上錦山接羅馬公路回關西市區,最後就是竹25鹿寮坑再120縣道回到竹東。
星期六早上四點起來,竹東還下著雨,就沒去e-ma的團練了。今天(星期天)早上六點出門,往北埔經冷泉往五指山,再往後一點經過往觀音仙水通往南庄的極品路段的叉路之後,就是連續上坡,騎不動就開始抽車,結果抽沒幾下就沒力了。後面就是騎沒幾十公尺就定桿,下來牽車走幾百公尺,騎幾十公尺,牽車走幾百公尺,無限循環,就這樣到玉皇宮,17.2km,花費兩小時零五分。稍作休息從登山口下山,前面的下坡路段還好,中、後段的下坡路段雙手抓上握把壓煞車手按到快沒力,到了最後的入口還差點停不下來,今日里程29km,約三小時。經過今天的經驗,我稍微想透了,騎車循序漸進的方法應該是要看坡度,平地不管多遠,都騎的到,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但是爬坡,騎不上去就是騎不上去,雖然稍作休息、喝水之後,體力可以恢復一點,但是騎沒多遠,馬上沒力。一旦雙腳沒力,短時間之內就不可能再爬坡了。騎平地,距離可以50km、50km的增加,50km->100km->150km->200km....,但是騎山路,坡度1%、1%的增加可能都會有難度,5%->6%->7%->8%->9%->10%->11%->12%....,光是增加1%的坡度,可能都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攻克,不過目前,我也只能這樣了。補充,星期五晚上我在測試把公路車放進汽車的時候,竟然發現我的前叉破損了,不曉得是水泥路面不平造成,還是我換內胎的時候快拆沒裝好,還好對於騎乘沒有影響,現在經過坑洞甚麼的,有比較嚴重的撞擊,我都會停下車來檢查輪胎的花鼓定位有沒有跑掉。
版主我又回來了。其實你如果真想練現在根本沒必要跟團練。為啥?跟團練沒意義只會讓自己更失落。而且你啥器材也沒有練也沒意義。首先,你必須要有帶踏頻功能的碼表,這個是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踏頻。其次心率表必備,了解自己的心率區間。現在比較先進,踏頻,車速,心率都可以整合在手機上顯示了,strava手機APP就支持藍牙心率帶,比我自己用的心率表要好多了。這2個是必須要有的,如果你沒有這些個設備跟哪個騎都是瞎練,而且最關鍵的是你會受傷,受傷了就玩完了。每次運動記錄數據和大神比較,那樣你會提高的較快。好在你可以自由的上STRAVA,比我這邊大陸還要翻牆,掛VPN好多了。還有一個功率計,比如功率牙盤,功率花鼓,功率曲柄等等,這貨比較貴,業餘玩玩的我覺得沒必要,如果高燒,可以買來用用,這個是衡量實力的最終數據,你在什麼時候輸出多少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