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回完文後我也很好奇就去測了一下,不過是定胎壓下去測就是,路段是2.8公里8%的坡

控制變因:
25C胎壓100psi,然後碟煞車下坡胎壓應該不會差多少
體重+車大概85kg,每騎一趟水壺水會喝掉150-200mL
定圈均功率245-247w

結論與討論:
心率跟我前面回文想的不一樣,或許是踏頻還不夠高,結果是均心率沒什麼起伏(三趟160和兩趟161bpm).然踏頻60-65rpm那組原本也想測兩次,但不只是拖的問題,膝蓋也快爆了,所以就只有第二趟用低踏頻.
雖然腳力不能再多測一組100rpm.但仍可觀察到最後兩趟依體感下去控制檔位,也都是比低踏頻60rpm高,所以體感上可以感受到踏頻低重拖想退檔位,同理上要測試體感上會不會拖也要固定踏頻.

方法與實驗:
第一趟(Lap2) 時間14分16秒 均功率245W 均踏頻79rpm(有盡量控制在75-80rpm)
第二趟(Lap4) 時間14分11秒 均功率246W 均踏頻61rpm(有盡量控制在60-65rpm)
第三趟(Lap6) 時間14分02秒 均功率247W 均踏頻74rpm(有盡量控制在70-80rpm)
第四趟(Lap8) 時間14分02秒 均功率246W 均踏頻72rpm(定功率/但不定踏頻隨體感換檔)
第五趟(Lap10) 時間14分04秒 均功率247W 均踏頻71rpma(這趟一開始都是偏低瓦數在騎,最後一段爬坡全力騎去達到均功率瓦數,算是有比賽到最後衝刺的騎法 / 也是不定踏頻隨體感在換檔)



WKO5圖表:
第一趟(Lap2) 時間14分16秒 均功率245W 均踏頻79rpm(有盡量控制在75-80rpm)


第二趟(Lap4) 時間14分11秒 均功率246W 均踏頻61rpm(有盡量控制在60-65rpm)


第三趟(Lap6) 時間14分02秒 均功率247W 均踏頻74rpm(有盡量控制在70-80rpm)


第四趟(Lap8) 時間14分02秒 均功率246W 均踏頻72rpm(定功率/但不定踏頻隨體感換檔)


第五趟(Lap10) 時間14分04秒 均功率247W 均踏頻71rpma(這趟一開始都是偏低瓦數在騎,最後一段爬坡全力騎去達到均功率瓦數,算是有比賽到最後衝刺的騎法 / 也是不定踏頻隨體感在換檔)




攝影愛好者 wrote:
真的是一堆體感神人
超猛的
我胎壓打100psi 跟80psi
我都感受不出差異了

還有上週、上上週
同路段測試輪組
58mm碳板1620g
24、27mm 鋁輪1495g
都裝GP5000 25C
成績 竟然一模一樣 根本沒差
心跳、速度圖、迴轉速曲線圖
疊再一起 根本神複製 ...
完全不同屬性的輪組都騎不出差異了

真的是非常佩服板上神人!
推用心
有緣可以在場上交手
但我比較受限(目前還不能自由騎)
jcchiou wrote:
公路車15C已經算較寬的框
不是吧,現在的主流應該是 C17 了
Stallings wrote:
不是吧,現在的主流應(恕刪)

我所有的舊輪子, C15的跑零框是最寬的唷, 要放在別台車都還要調C夾.
窄框裝也是裝得下去, 但網路上有文章說外胎跟框寬差異太大, 會增加風阻.
所以我只有C17的跑五裝28C, 還只能裝前輪, 後輪靠車架太近會怕.
總之, 還是看車架, 輪子幾乎都能裝.
Stallings wrote:
不是吧,現在的主流應...(恕刪)


現在17c都很窄,19c都變標配,21c也很主流了
luftbubi wrote:
現在17c都很窄,19c...(恕刪)


框煞與碟煞的差別吧. 框煞輪緣都比較窄,所以用窄胎的人也比較多. 碟煞的寬度就像你說的那樣,C17都是起跳寬度了,用的輪胎也可相對較寬.
我覺得和路面有關,細胎的胎壓高,阻力小,
但台灣道路不太平坦,細胎似乎較吃力而且震度明顯,這時反而寬胎壓力低比較好騎。
如果是要試驗寬胎, 可以先從25c開始就好, 23C改25C並不會有重拖感.
跑五並不算輕, 上了28C你一定馬上後悔.
光是起步就感到重拖, 0~20km/hr都相當重腳, 轉向還很遲頓.
速度要過20才會回復平常踩踏的感覺, 再往上會覺得速度比較好維持.
爬坡一樣鬼在拖, 胎壓打80psi抽車明顯會軟, 但吸震好較舒適, 小小顛簸不用閃.
如果你的慣行路線要停等很多紅燈, 可能會覺得很OX.
腿力不足的給他25c的胎都會覺得有鬼拖感,腿力足的給他32c都無重拖感,看完此樓的讀後感想,老話一句,腿力才是王道
25跟32騎不出來的那不叫腿力,那叫神經比別人大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