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前輩會因為什麼理由升級自己的公路車?

darthravenhugo wrote:
樓主您好,這主題太有...(恕刪)

我碳車風櫃嘴PR也是28分。但你鈦車跟ubike騎34~37,只差三分鐘?
以ubike齒比爬坡騎了六公里,只差公路車齒比三分鐘。ubike爬風櫃平均每公里只慢公路車30秒?
換我鬼打牆一下,各位抱歉。

嗆了別人再來說"重點不在嗆這個字"。這世界上有沒有那麼方便的事?XD

是怎麼樣的PTSD會讓人在路上找個靶來嗆,來噹,結果那個人根本沒笑人騎爛車?

數據的錯誤引用(有車友提出5%-7的證據了),明顯的出言不遜。說真的,想說服人不是這麼搞的。

大家都在社會打滾了一陣子,凡是看過那些文章的,都很清楚想表達什麼啦。

拜託不要把大家都當笨蛋,拜託拜託。
Maocrab wrote:
換我鬼打牆一下,各...(恕刪)

我實在很懶的回你
嗆這個字是樓主說他是不是可以去嗆20.30歲騎輸他的人
我才會說我講這麼多不是為了嗆

我是打算一開始就讓樓主放棄用升級來提升速度
有人可以說買車來提升速度
我為什麼不能主張用練習來當提升的主力
我只是用我自己的例子出來當證明而已

一定有很多人騎贏我
但是以我這種老殘,騎的車也很普通
入坑時間也不長
以前還是一個完全不運動的電玩阿宅
都可以把速度提升到一個程度
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可以

單車活動是花大錢如果不練習
完全快不起來的其中之一

我不是設備無用論
而是練習擺第一
設備第二

至於其他的
我是故意借這個時候
酸那些平常看不起平把車的人
一提到平把車,總是有一堆人在那邊543
我才會搬出肥宅配帥車例子
或是騎帥車被電,還給自己洗腦自己騎帥不騎快
當然我會掃到無辜的人
我在這樣做之前已經做好被砲的準備
我看你中社騎19分,真的蠻離譜的
正常有在騎車的人,應該15分內才是正常
有在 "練" 的,車子不要太差,有上卡,30幾歲
應該要有13分內的實力才對

--------

上面這段話,是哪位說的呢?

如果這樣說話是所謂的正常,那別人也用這樣的方式說話,剛好而已吧?

最愛拿STRAVA出來講的,都有車友拿STRAVA數據來打臉了,結果就是最愛講數據的人摸摸鼻子避而不談?

哪一篇回文到後來不是引起反感?啊當然也可以說最愛的精確數據論刺傷了大多數人的玻璃心,這樣就問心無愧了。

"眾人皆醉我獨醒",翻成白話文,就是傲慢。抱歉,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崇尚溫良恭儉,但有時候還是得說話帶刺。

因為這是所謂的正常啊。XDDD 錯誤的前提都可以理直氣壯地論述,誰還管你什麼叫正常啊?
再次謝謝各位前輩們踴躍的發言!

我想哪些場合該說什麼話、哪些話說出來不得體,
這是我平常在教小孩的事情,
但我上01是想要放鬆,不想要花時間去教其他成年人這些事情。

言歸正傳,小弟看了大家的留言,
心裡對於升級已經有了明確的想法與期待,
基本上就是增加騎乘慾望佔30%、提升帥度佔30%、提升成績佔30%、消耗戶頭餘額佔10%
這樣也算是用數字來討論了吧?!

再題外話,兩大台系車廠確定2019年都沒有高階車了,
但2020年車大約要再半年後...好樣的...這下我的惡魔該怎麼收拾呢?
Maocrab wrote:
最愛拿STRAVA出來講的,都有車友拿STRAVA數據來打臉了,結果就是最愛講數據的人摸摸鼻子避而不談?
..(恕刪)

哪個打臉?
一級鋁車那個嗎
我覺得他的數據,並沒有凸顯好車有差到非常多

19分那個就是我打算讓他放棄用買車來升級
因為我後來講了
他只要認真騎
會比19分快非常多
這段你為何不講
只拿你想看的出來講

BINBIN1220 wrote:
再次謝謝各位前輩們...(恕刪)


記得預算是20萬?如果已經有熟識的店家可以當後勤備援,要不要試試看CANYON?
小緯0510 wrote:
哪個打臉?一級鋁車...(恕刪)


自己去找。照你自己的敘述,應該對數據有一定的敏銳度才對。

如果不知道自己被打臉了,又或者視而不見,就別繼續討論了吧。

Maocrab wrote:
自己去找。照你自己...(恕刪)

我不知是哪篇
還是現在已經進步到了
我沒有一一回覆就算是被打臉了

那有很多我回覆別人,他就閉嘴了
我有說他被打臉之後就踮踮嗎

要挑戰打臉我就明講哪一篇
我如果真的說錯,或硬凹你覺得不滿意的
我可以當眾跟你道歉ok的
畢竟我也不是多專業的人士
我也有很多不懂的
大家也都是在討論裡面吸收資訊的

其實這要不要換車提升速度的發問
多半只是要聽換車這個選項
練習是聽不進去的

之前有一個類似的文
我在裡面也是叫他先練習
討論文一樣裡面一堆設備控
後來他私訊我我有跟他分享了一些心得
來來回回幾篇,他後來真的有想下定決心
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達成後再換車

過沒幾天突然來訊息
說他看了哪台又哪台車
想問我意見
我直接就黑了他
就是要買車,還浪費我一堆時間
"我實在很懶的回你"。本來打算烙這麼一句的,不過多考慮一秒鐘,我不想說這種沒品的話,所以還是回文了。

首先,你不斷強調"訓練"的重要性,以及你訓練的成果。成果有多厲害,經過你在各討論分區不厭其煩地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以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也讚嘆過了。

但是當你把你的訓練成果投射到"器材比較"這個範疇之後,就犯了一個根本性的謬誤。什麼謬誤?請自己想想。

另外一個問題,是你試圖比較你用過的器材差異時(例如輪組),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數據:功率。

只要扯到"比較",就必須有可靠並客觀的數據。現在是2019年,功率計已經被證明是單車訓練最可靠的數據來源(前提是功率計別兩光)。缺了這個,只拿心跳跟迴轉速出來,大多數人都知道參考價值剩多少了。

最後,關於打臉的STRAVA數據....從你的回應看來,就知道你始終沒跳出自己畫的圈圈,所以看不到誰用什麼方法打你臉。盲點,請靠自己突破,這樣才會有成就感。


另外,關於"道歉"。你從來都不需要跟我道歉,你應該道歉的對象是樓主。你真的知道為什麼樓主對你的態度從一開始的讚嘆,到後來的不悅嗎?還是你始終認為你不過實話實說,錯的是樓主的玻璃心?是這樣嗎?

我也不想公親變事主,但你不妨回頭看看這棟樓到底有多少人在跟你對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