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圓?


(用小畫家簡單畫一下)

四個方向的出力是否平均?這樣才算是畫圓,不然也只是往下踩而已

去觀摩一下別的選手如何抽車,再試著自己練習看看吧,網路上要找到環法、環義、環西....等自行車賽的影片應該不難

坐著踩踏時,感覺是往下施力,一般公路車立管約72~74度,身體重心比較後面
抽車時,站起來,身體前傾,會有一些往後踩的感覺

抽車又分很多種,例如爬坡抽車(身體擺動較大)、加速抽車(車子擺動較大).....等

虛心請教,版上有很多專家和車友都很樂意提供意見分享

PS.你暫時應不需要換扣片角度,和那關係不大
red_silence wrote:
小弟平路平均轉速約100rpm,有車友建議我拉高到110rpm

其實我70~90是用猜的

我騎mta520登山車騎時速32公里左右,大盤只用中間32t,飛輪最小11,外胎是用1.25跑胎,平時迴轉速差不多是這樣,感覺上好像不只90= =
用齒比推算其實可以的
(當然如果有回轉速表更棒...^_^)
小弟平常公路車的"走路檔"是34X16 速度近30km/hr
重點是維持的時間...瞬時轉速我相信很容易達到
但是想辦法長時間維持住100~110rpm...
慢慢的踩踏提拉的畫圓就會慢慢的順暢起來...

自爆仔 wrote:
其實我70~90是用猜的
Silence Jealousy
IamGreener wrote:
出力是否平均



拉起的力量不可能和踩下去的力道一樣吧
我之前看DISCOVER 的影集,裡面提到,裝卡踏主要,是在拉起時,把那隻腳的重力給盡量取消掉(沒有卡踏,拉起的那隻腳很可能會成為踩下去那隻腳的負擔),假設拉起時,在那隻踏板上沒有往下的力量,基本上就算是有效率的踩踏方式了




自爆仔 wrote:
拉起的力量不可能和踩下去的力道一樣吧
我之前看DISCOVER 的影集,裡面提到,裝卡踏主要,是在拉起時,把那隻腳的重力給盡量取消掉(沒有卡踏,拉起的那隻腳很可能會成為踩下去那隻腳的負擔),假設拉起時,在那隻踏板上沒有往下的力量,基本上就算是有效率的踩踏方式了


再慢慢研究吧,你說的也沒錯

但是,當你的雙腳都在施力畫圓時,其實可以不考慮重力問題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f2344773 wrote:
老潘老潘again老...(恕刪)

影片中 Pantani 抽車時 頭.頸.肩 的晃動極小
而且雙肩是保持水平的
這是抽車先要找到的重心位置!
這應該就是真的運用到提拉力量時抽車的基點!
如果抽車抽到肩膀會隨踩踏下斜
基本上就是過度使用體重了!

晚上騎乘抽車時觀察一下自己的影子
抽車時,常注意頭頸是否和前輪接地點一直線
慢慢修正就能體會了!

不才也在體會中.....
collin chen


這也算"抽"車的一種嗎?

老梗了
自爆仔 wrote:
小弟最近入手公路車(...(恕刪)


隔空抓藥真難,尤其是不知道您騎車的姿勢
請問您抽車時會去做搖車的動作嗎?
這問題請旁人幫你看看會比較理想

原則上是車體的搖擺隨腳踩踏而產生,手部只是抑制車體搖擺幅度
左右搖擺幅度越大,鞋底版與踏板的角度自然越大
物理課有教過,90度垂直角度,力傳導最有效,偏斜越多力傳導越少
踩踏踏的好,車體搖擺也少,手修正的力氣也少,抽車才會出現穩定節奏
踩踏是圓周運動,有了卡踏就得注意別把站起來往下踩跟站起來踩踏混為一談囉

仔細看看前面的大大所分享的文章
注意車手小腿與踏板的角度,那幾乎就等於鞋底版與踏板的角度
腳踝本來就要用力,如果現在會酸,表示以前的踩法是沒有運用到腳踝的
慢慢就會適應了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抽車我看過最好的應該是潘塔尼了 ..

而且90RPM的迴轉速感覺有點不太夠 .. 我平常自己出去練就算是很累的情況下也不會少於100 ..
上坡也盡量不要掉到70以下 ..

自爆仔 wrote:
腳踝都要特別出力來保持方向


是指保持哪個方向?

至於抽到一半脫卡 .. 本身是沒有這種經驗 .. 在緊急狀況都不一定脫的了 .. 何況是標準的騎車 ..
(Armstrong在某年的比賽很像就有抽脫過一次 ..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