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Beal wrote:
不過, 小弟較好奇的是, 除了車架幾何的設定之外, 車架管材的型狀差異, 是否會對車架硬度/強度/剛性有所影響, 而這樣的影響, 是否也會決定騎士騎乘效率輸出的表現呢?
譬如用各品牌的下管外型來說, G牌 TCR Advanced 車架選用的方型管 (正方管/長方管), 或是Cervelo車架採用刀鋒型的水滴管等, 還是傳統的圓形下管, 這一些差異, 會影響到公路車騎乘者騎乘時的何種感覺/效果? (恕刪)
這個讓我想想...寫得詳細一點
請耐心等待
Bartolomeu.Dias wrote:
很多車行老闆都用這個來唬爛我,我就一直覺得很怪,如果可以補償,那車廠幹嘛出這麼
多尺寸,乾脆出三個尺寸來配8~15公分的龍頭。
F大,想請問最近有些車廠特別強調頭管長度,這會有甚麼影響嗎?有些頭管特長的車,上
管與下管接合點會比較開,這會影響車架強度嗎?...(恕刪)
阿普利亞 wrote:
想請問一下,後下差的長度
410mm加粗來增加剛性,為何是種削足適履的做法呢?
是不是有什麼矛盾之處,還請F大分享一下!
...(恕刪)
f2344773 wrote:
B→車架上管長:這裡說的是有效上管長。如果是壓縮車架,請拉一條虛擬水平線測量,數據才能用。目前一般車架廠所給的幾何圖也都會標示有效上管長。有效上管長代表著你上半身的位置(由髖關節到肩關節);上半身越短的人上管長越短,每個人身體結構都不一樣,絕對不是一個身高可以搞定一切。目前台灣車友大多選擇較小的車架,導致整個上半身無法有效延伸,力量也無法貫徹到踏板上。千萬不要聽信謠言選小車架裝長龍頭,這兩者是無法補償的。
Bartolomeu.Dias wrote:
很多車行老闆都用這個來唬爛我,我就一直覺得很怪,如果可以補償,那車廠幹嘛出這麼
多尺寸,乾脆出三個尺寸來配8~15公分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