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車店越來越難生存了買車的基本上都要要求前燈 後燈 水壺架 安全帽 車衣 車褲 前包 後包之前有人發文成車的龍頭把首要選配 現在連FITTING都要送賣車不打低於八折又叫黑店換內胎不准收錢工資 調變速不准收錢我到很想開一個版 請問親愛偉大衣食父母消費者你們打算給自行車車店賺什麼???再見了自行車店!!
我是不知道我當初組公路車的時候老闆有沒有將FITTING的費用算在裡面我的公路車組好的費用是45張小朋友(去年年底組的)(KREX鋁合金車架,6700全套,跑五EVO輪組)在我還沒訂車架尺寸前,就有先量身高,跨長接下來再把車架的數據套在模擬車上(先套車架尺寸48cm,再套46cm)最後決定下訂48cm當車組好後再上練習台做最後的微調所以當時的FITTING我想應該是老闆送我的(真是佛心來的)
hirosue1017 wrote:要花錢以及要花很多錢...(恕刪) 澳洲這邊做一次Fitting就要價$249澳幣如果是單純的選好尺寸(彎把,龍頭...等)就是買車的時候會幫你調整我買兩台車的時候車店都有做基本的調整但是我不認為那是種Fitting就是了
那如果不用fitting這個字,改用sizing不知會不會比較好,至少大家如果要買車,可以知道有哪些店可以提供比較好的測量服務,如果買成車,最少尺寸要買對,龍頭、座管等等會調整到還ok的程度,最好可以練習台做一下微調,不會就只問身高、跨高決定一切,平民買車也是需要一點點的sizing服務的。
wa1003 wrote:內湖爵士、宜蘭誠風、...(恕刪) 我朋友"松宇單車咖啡"在板橋/土城那邊亞東技術學院對面巷子裡有做FITTING,介紹去作過的朋友都還算滿意,一個拉一個過去,還有龍頭可以試裝試騎專門賣咖啡跟作FITTING我是想說!!買車前挑車架,算是SIZING,而買完車,開始調整細度的長度跟角度,就是FITTING了
我的FITTING是在板橋ExB(xOx)組車時作的,老闆有強調他是以過去醫學院學的「生理學」及「組織學」理論,先找到身體各部位最舒適的設定後再稍加壓力,以達到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強肌耐力,所以在競速比賽需求上不完全適用。在量身時下半身只有跨高,大腿長及小腿長並無分開測量,在家用Competitive Cyclist自己量明明就要這兩個數值,當然向老板質疑,老板解釋若不考慮腳底板長度,每個人腳踝踩踏角度適應的不同,光大腿長及小腿長兩個數值算出來的值根本就僅供參考,那還不如直接上車調整最快。老闆是用自己的公式計算不是到Competitive Cyclist取的數值,所以得到的建議值略有差異,只有車架水平上管長度、曲柄長度、坐墊頂至BB距離、坐墊與龍頭高度差、龍頭長度、把手寬度。在選車架前老闆大概解釋了後下叉長短的差異,坐管角度的適用騎乘屬性(有提到還是可藉由坐桿或坐墊設定來調整)。確定車架後,將幾何設定至模擬車上進行試乘(裝上我選的卡踏及坐墊),老闆會先設定扣片位置、膝關節角度及膝轉點位置,他說膝關節踩踏最大效能是有一個角度範圍的,太大或太小都會造成韌帶及臏骨傷害,膝轉點位置又因高迴轉或騎乘需求(平地、爬坡及騎乘距離)等有所差異,因為常爬山所以我是在踏板垂線前1cm。這時後就會得到坐墊頂至BB距離、坐墊前端至BB水平距離的確定值,然後再確定坐墊與龍頭高度差及龍頭長度。老板在FITTING的過程中還有提到手臂肌肉用力,不要一直用肘關節支撐,一些會用到的肌肉名稱等,因為這時已經踩到噴汗喘吁加上FITTING前一晚熬夜,所以在模擬車上聊到的東西都印象模糊了。說真的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我的車組好時也是長頸鹿,但是老板強調肌耐力訓練是逐漸增強,所以他的FITTING也是循序漸進,既然是長時間的服務,所以必須終身保固。到現在裁前叉不算組車時共進行了二次,第一次降了2.5cm,第二次降了1cm。因為是在店裡組車,所以FITTING不另外收費(單作FITTING 2500元),另外裁兩次前叉又因為終身保固,也沒繳任何費用。我是覺得有賺到、享受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