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的層面好像太深了!!
如何成型,應該不是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每家都有每家的技術存在
重點在於產品出來後的品質及耐用度
套一句小平兄的話:"管他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編輪編到怕!!!@@ http://blog.xuite.net/sunnysoap/990
我只能說,先換外胎吧~~~

小弟之前也用S33,還以為買到了爛輪組。

現在換了Contental Sprinter Tubular

一切都改觀了~~~
輪圈:WH005 RT系列版本
前花鼓:A11??BA,與1146應屬同一個緞胚成型
後花鼓:A7517BO,配新版大棘輪座,變更接觸式油封阻力增加,但防水防塵性變好
鋼絲:協達1430或1432,這樣配起來鋼絲長度應該只要一種尺寸

不要再有輪圈從側邊捏下去就可以知道抗扭轉好不好的說法了

發泡的變形量跟碳纖複材的根本不同

捏版子跟抗扭轉分析,根本是不同的東西,怎能混為一談?

理論上是考量薄壁的剪力流、挫屈、局部挫屈...等

受力的邊界條件也不同

另外空心框也有部分是發泡成形

例如:介於兩剎車邊中間的橫向部位
aspdotnet wrote:
大大是指那邊發泡??...(恕刪)


第三張圖...兩剎車邊中間的橫向部位

那不是發泡?

sturozech1 wrote:
輪圈:WH005 R...(恕刪)


你講得很專業

能再多說一點嗎?
請問您想知道哪部分?

可以針對某一部分回答
may2231 wrote:
我只能說,先換外胎吧~~~
小弟之前也用S33,還以為買到了爛輪組。
現在換了Contental Sprinter Tubular
一切都改觀了~~~

一個入門管胎,一個中階管胎
怎麼比較 @_@
一分錢一分貨
兩款胎各有它的特性所在
如果口袋夠深,Competition更好用 :)

sturozech1 wrote:
請問您想知道哪部分?...(恕刪)

理論上是考量薄壁的剪力流、挫屈、局部挫屈...等

受力的邊界條件也不同


關於你說得這一段...我很有興趣
受教了,對我來說有點艱深
KMBK wrote:
可能你沒有把LIGH...(恕刪)

我也這麼想過,不過我很務實上來求教卡實在!
may2231 wrote:
我只能說,先換外胎吧...(恕刪)

OK 等這組壽命差不多會考慮

aquarous wrote:
第三張圖...兩剎車...(恕刪)





請問你所指是這裡嗎?
這是煞車皮咬框的痕跡唷.....
碳纖框有無發泡填充 外觀是看不出來的.....
挖洗"山姆叔叔"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