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一些朋友 反應 文章太長 他們有閱讀倦怠症
所以我們特地把 機械力學研究文獻的 重點 抓出來

非圓型盤的種類 簡介:
1.曲柄角度
*曲柄臂垂直=0度,將它定義為上死點(T.D.C)
*旋轉:逆時針
*曲柄角度開始測量是從T.D.C(曲柄臂垂直),以橢球長半徑做逆時針迴轉。
2.橢圓度(數字以'e'代表): 橢球長半徑與短軸的比例。
O.symetric-Harmonic
-設計時間:1993
-發明人: J.L. Talo & M. Sassi, France
-橢圓度:1.215
-幾何:見圖8
-對稱:點對稱
-齒盤轉矩的齒盤半徑比例是有變化的。
-橢球長半徑與曲柄臂角度:78度
-徑向導向齒盤齒
-已量產


Hull oval
-設計時間:1991
-發明者:prof M.L. Hull, Univ California, Davis, USA
-橢圓度:1.55
-幾何:見圖9
-對稱:點對稱
-形狀理論為降低"體內運作"
-橢球長半徑與曲柄臂角度:90度
-未量產


Rasmussen oval
-設計時間:2006
-發明者:prof John Rasmussen, Univ of Aalburg, Denmark
-橢圓度:1.30
-幾何:橢圓狀,見圖10
-對稱:雙向軸對稱
-設計方向為減少最大肌肉活動量。
-橢球長半徑與曲柄臂角度:72度
-未量產

Q-Ring (Rotor)
-設計時間:2005
-發明者:Pablo Carrasco, Rotorbike, Spain
-橢圓度:1.10
-幾何:改良形橢圓(橢球長半徑四邊的圓弧),見圖11
-對稱:雙向軸對稱
-設計方向為縮短上下死點的停留時間及力量衝程的大幅增加。
-橢球長半徑與曲柄臂角度:可調,建議為70~75度
-已量產

Biopace oval
-設計時間:1983
-發明者:Shimano, Japan (Prof. Okajima)
-橢圓度:1.04(以前為1.09、1.17)
-幾何:傾斜橢圓,橢球長與寬不垂直,見圖12
-對稱:點對稱
-設計方向為增加腿部慣性。
-橢球長與曲柄臂角度:-8度(曲柄臂大致平行橢球長)
-已量產

OVUM ellipse
-設計時間:1980之前
-發明者:不詳
-橢圓度:1.18和1.235
-幾何:橢圓形,見圖13
-對稱:雙向軸對稱
-設計方向為減少死點的負面影響。
-橢球長與曲柄臂角度:90度(也有可調曲柄角度的類型)
-已量產


Ogival oval
-設計時間:1993
-發明者:Bernard Rosset, France
-橢圓度:1.235
-幾何:兩個圓弧在橢球長上的圓心做交叉,見圖14
-對稱:雙向軸對稱
-設計方向為減少死點影響與促進爬坡。
-橢球長半徑與曲柄臂角度:54度
-已量產


Polchlopek oval
-設計時間:1970左右
-發明者:Edmond Polchlopek, France
-橢圓度:1.214
-幾何:見圖15
-對稱:雙向軸對稱
-設計方向為減少死點的負面影響。
-橢球長半徑與曲柄臂角度:102度
-已量產

LM-Super oval
-設計時間:2009
-發明者:Lievin Malfait
-橢圓度:1.31
-幾何:見圖16
-對稱:點對稱
-齒盤反映在轉一整圈時,曲柄轉矩兩極。
-橢球長半徑與曲柄臂角度:可調角度在78~118有五個位置。
-未量產


數值

各品牌非圓型盤排名

可以看到 已經停產的 SHIMANO BIOPACE 會使膝蓋受力增加1%
效率減少0.2% 所以排在後一名

以上為 機械力學研究的報告
參考文獻
英國機械工程學院 利茲大學 三位碩士所做的研究報告
Comparative biomechanical study of circular and non-circular chainrings for endurance cycling at constant speed.
請問一下,
這種類似的盤不論O牌或R牌,
功用都是減少上下死點範圍、提供腿部有更強大的力量;
那麼,在凹凸角裝設上的角度是否需看說明書設定?

或則它和曲柄已整合好不用考量角度,
自行入手後找位朋友幫忙裝進五通就好?

秋水 wrote:
請問一下,這種類似的...(恕刪)

是啊
我也很想了解這O排跟R牌的差異在哪裡
依設計的時間順序是O先於R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使用過的可以比較看看
個人是比較喜愛O的塗裝造型
不過一組O牌價錢已經快可以買兩組R排了
真是天人交戰啊
橢圓盤討稐

這是小第之前寫過關於橢圓盤的文章
主要是比較biopace、Rotor以及傳統圓形盤

簡述結論:
Biopace與Rotor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不過Biopace已經停產,想了解的板友請看連結
幾個有刊登在國際期刊討論橢圓盤的研究都傾向於"沒有"明顯差異,包括踩踏效率跟乳酸產生
不過目前似乎沒有看到比較好的科學研究真對"曲柄不同角度"的橢圓盤是否真的可以增加踩踏效益
所以可以訂調整曲柄角度這個部分到底能達到多少效果不與評論

那為什麼08年環法冠軍 Carlos Sastre還要使用Rotor的橢圓盤呢?因為雖然"沒有比較快",但是也"沒有比較慢"大部分的研究做起來是認為沒有差別。我想應該是這個原因,廠商願意贊助的話,車手也沒有理由不用。

Rotor自己發表的一些研究報告,當然顯示橢圓盤非常有效
Rotor研究
像上面這篇就是其中之一,這種研究第一是由廠商贊助、第二只有十個車手還沒有做"雙盲"
研究可信度實在OOXX...似乎也沒有在國際期刊刊登!?

個人認為,如果想要體驗不一樣的產品,感受單車新科技,橢圓盤也是很不錯的發名
不過如果期待裝上去就能突飛猛進......

歡迎討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