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氧化鏽蝕大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身和空氣、水氣接觸產生的氧化還一種是因為不同金屬接觸產生的鏽蝕情況。金屬相接之介面會因濕氣產生電氣導通,造成電位差引起電鍍效應。兩材料之間的電位差越大,發生電鍍鏽蝕腐蝕的風險就越高,不同材料互相接觸,電位差偏陽極的材料就會生鏽。常用金屬電位差表格如下圖:一般單車零件常用的鋁合金查表電位差約在-0.8~-1不銹鋼304電位差,約-0.1所以在鋁上面鎖不銹鋼,會產生大電位差!鋁很快就會鏽蝕...從圖來看,鈦的電位差和不銹鋼差不多因此推測鈦螺絲鎖在鋁件上也會很容易造成鋁的鏽蝕...鈦車架在組裝時都會上隔離劑,避免電位差造成的鏽蝕情況發生因此強烈建議使用鈦螺絲的車友也要記得上隔離劑...不要為了一隻小螺絲,壞了整支車架或是高級龍頭、座管啊!!!Stallings wrote:為什麼呢?
eason wrote:...因此強烈建議使用鈦螺絲的車友也要記得上隔離劑...不要為了一隻小螺絲,壞了整支車架或是高級龍頭、座管啊!!!...(恕刪) 長知識!!比情感面一味支持的論點更有說服力請受小弟一拜
eason wrote:金屬氧化鏽蝕大概有兩...(恕刪) 看到這就想起國中高中的理化跟化學....氧化還原反應!!不過也是有例外的鋁本身的還原反應電位差大、活性強,但是鋁氧化後會產生緻密的氧化物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且會降低電位活性,所以鋼質材料必須要鍍鉻以後才能跟鋁接觸,讓鉻與鋁這兩個電位差接近的金屬來減低腐蝕至於不鏽鋼群則普遍屬於低活性區,所以反而沒有這麼需要擔心而鈦金屬也是表面會產生緻密的氧化物薄膜的金屬,而且本身反應電位差小,屬於鈍性金屬而鈦金屬互鎖需要使用隔離劑是要防止冷銲,同種金屬互鎖就容易發生,但是鈦金屬的氧化層會因為時間與環境而增厚,進而結合冷銲的情況很普遍,所以很需要隔離劑來防止冷銲而應力疲勞則是金屬材料在適當的應力及特定腐蝕環境存在下,三者彼此相結合會產生應力腐蝕破裂(SCC),若應力屬於週期性的改變,則發生的破壞稱為腐蝕疲勞(CF)。常見環境誘發破裂(EAC)組合:碳鋼在強鹼中、不銹鋼及鋁合金在氯化物中及銅合金在氨中。但是這種腐蝕疲勞大多都是發生在工業用途機具上面,要在單車上面發生應力腐蝕我想比較需要擔心的應該會是螺絲鎖太緊鎖到滑牙.....而修車書上面說的少用不鏽鋼也並無道理1.不鏽鋼硬度高,而鎖孔牙套很多都只是嵌鋁牙套或是銅合金牙套進去,兩種不同硬度的東西孰強孰弱?2.不鏽鋼的替代產品多,比重量、比剛性、比耐蝕都有可以替代的物品,所以不一定選不鏽鋼3.綜合以上,在高精密度、又要降低重量還保持剛性強度的單車領域中,不考慮預算的話當然....不會去選不鏽鋼